陈 龙,王珊珊,丁宝震,危常亮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2.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3.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433000)
武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社会大背景下,需要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终身武术锻炼的思想。武术进入高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深受学生喜爱,但近年来武术发展出现诸多问题。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期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推广和普及武术运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管理部门深入研究。
随着武术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开发利用武术教学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段位制的实施符合开发利用武术教学资源的要求,既可以改造原有竞技武术在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又可以开发传统武术项目作为武术教学的资源[1]。
段位制改变了以往武术套路繁杂且难以掌握的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段位制的晋升机制通过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满足当代大学生自我鉴定、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有利于武术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2]。段位制改变了传统高校教学中教与学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项目。
段位制规定将某个拳种10个以上的典型动作编排在一起即可具备一定的段位,这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讲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性和诱惑性[3]。这种将自己创编的套路通过考评并获得一定段位的方法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最好的手段。
武术讲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要求习武者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在高校中实施段位制,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克服习武过程中的疼痛关,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品质,通过从低段位到高段位的不断追求,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武德和武礼教育是段位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不仅要练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武德。通过段位制中对武德与武礼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学生追求晋升段位的同时培养学生比赛、训练的礼仪,待人接物的礼仪等,加强武德情操,有利于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对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以秦皇岛市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9所高校武术普修课学生段位制的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相关研究专著、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段位制的相关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9所高校中各随机抽取习武者20名,采取现场发放回收的方式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98.8%。信度检验采用了“测量—再测量”方法,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根据10位专家对问卷内容审议的意见进行修改。
1.2.3 专家访谈法
就秦皇岛高校段位制发展情况、高校武术教学与段位制结合的前景、段位制的推广策略等内容,与秦皇岛武术协会领导,秦皇岛高校多名武术教练、考评员、高段位习武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秦皇岛高校段位制的推广策略与建议,并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1.2.4 经验总结法
通过观摩秦皇岛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评比赛,全面掌握有关秦皇岛段位制的资料,向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方向努力。
1.2.5 逻辑分析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整理,以期得到最权威的论文资料和最科学的结果。
对高校武术段位制的调查表明,7%的学生只知道段位制的存在,17%的学生对段位制有大概了解,但其中有65%的学生对段位制的考评办法不了解。相比较跆拳道在推广段位制时的明确要求,武术在段位制的推广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段位制虽然推行了12年,高校从事武术学习的学生对段位制并不了解,更何况对武术不了解的学生。
高校武术段位制除在宣传、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初、中段位制晋段需要收取相应费用,这直接影响到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的进段积极性;其次各考点、不同考评员、不同地区、不同项目、武德武理的考评标准不统一,也影响着学生的进段积极性。
秦皇岛武术段位人员以男士为主,占总人数的68%。八段1人,为男性;七段7人,其中女性1人;六段48人,其中女性12人;五段52人,其中女性13人。高校中从事武术运动的人群也相应呈现类似比例,由此可以看出男女师资比例的失衡现象。
2.2.1 学生对武术认识较为肤浅
许多学生认为武术就是舞刀弄剑,甚至受电影、武侠小说的影响,认为武术就是行侠仗义、飞檐走壁,对武术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高校武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调查中仅有32%的教师在武术教学中教授了武术动作的技击用法,26%的教师在上课期间涉及到武术文化及武术拳谚。武术作为最具传统文化意义的体育项目,并没有被学生充分认识。
2.2.2 欠缺合适的考评体系
初级三路长拳、简化太极拳是普通高校公体课学生普遍的教学内容。以套路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完成套路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套路,没有追求武术动作的真正内涵。繁杂的套路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他们将武术作为终身的锻炼对象。传统和竞技是武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少有学校开设传统项目,更没有完善的传统武术评价体系,武术的完整性被分裂,没有体现出武术内容丰富的优势[4]。高校长期以来对武术教学评价一直采取由武术教研室组织授课教师进行考试的方式,沿用传统项目的评价标准,以完成技术动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很多学校将武术课与其他体育课混为一体,对学生的武术水平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和正式的证书[3]。段位制实施以后,由于体育委员会武术管理中心没有批准或认可,高校教师对先进的评价方法无从下手。研究显示,高校教师与武术管理部门之间很少有往来,高校教学机构与当地体育管理部门联系也不密切,很难共同研究段位制在高校发展的合理方式[4]。
2.2.3 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是制约武术在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秦皇岛各高校都设有武术选修课,但有些学校没有武术专业的教师,有些学校则是外聘武术教师。由于武术选修课的学生很多,许多学校的武术选修课由其他专项的教师担任,很多教师仅会打简化太极拳,无论从武术动作技术还是攻防含义,教师都了解不透彻,更不用说融入武术文化内涵,教授武术攻防用法以及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了。
具有中国武术协会各级单位会员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设立相应段级的考评机构,为学校段位制考核提供便利,减少政府管理体制对武术发展的制约,调动广大武术团体参与的积极性,变政府管理为政府监督。段位制考评权利下放,可简化段位制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形成单元式的管理模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低段位平台。
增设段位制考点,可方便各地各水平的习武者考段晋级,但对段位制考评机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遴选高校中有考评能力的学校设立考点,将有能力的高校武术教师作为考评员,激励他们对武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扩大考点的覆盖面,为学校武术习练者提供段位制考试平台。有能力的高校、武术社团等都可以申请二级考评权限,使段位制的考评组织有序、方便、易行。每个地区定期举办晋段比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技术水平等进行测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同时对进段合格的考生统一上报,全面反映学校的武术总体水平,进而促进学校领导重视武术的教学与发展。
学校的武术社团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自发组织,由于对武术的热爱,他们对武术技术的学习非常刻苦,不仅追究技术精湛,更注重武德的培养。将段位制引入高校武术社团,不仅使社团有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也给他们提供了固定的评价体系,他们在社团的培养下获得的段位证书同样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后他们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同样可以继续晋升武术段位,从而达到校内外一体化的效果。同时,利用学校武术社团这个平台推广段位制,能让段位制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成为校园文化的特色。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段位制教学内容的学习,并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5]。对资深教师进行套段,使他们得到相应段位的证书;对年轻的武术教师要加强技术及武术理论的培训,严格进行年终考核;对有一定武术技能的非武术专业教师及兼职武术教师进行段位制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符合自己武术水平的段位证书,为段位制与教学结合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可以使武术专选课学生以及武术专业研究生中获得较高段位的学生从事低段位教学,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解决段位制教学师资匮乏的问题。
秦皇岛各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课,许多学生选修了武术项目,但由于考评体系大都实行学分制,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武术动作复杂难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选修武术的积极性。如果段位制考评与学分结合,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段位考级,这样既扩大了有能力的同学学习武术的空间,也消除了武术考试一个标准的弊端,做到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还必须得到国家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学校领导理论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帮助。这些力量的介入对推动段位制的发展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武术这枚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才能永放光芒。
段位制的推广是武术宏观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为高校武术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武术标准化、普及化的发展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中逐步实施。
[1]林大参,张云龙,徐进喜,等.高校武术课实施《段位制》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3):56-59.
[2]司幸伟,冯霞.学校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1):35-36.
[3]翁信辉,邱丕相,苏文木,等.武术段位制的指导思想及评价体系[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2):30-32.
[4]花妙林.论高校开展传统武术与《段位制》相结合的教学新思路[J].体育科研,2008,29(1):85-87.
[5]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中国武术段位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2-26.
[6]刁振东,于德义.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82-83.
[7]林大参.上海市高校武术实施段位制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周玉芳,孟少华,申国卿,等.对中国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