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2014-04-06 01:50白林雪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出版社数字化

白林雪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09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出版社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被推到了市场潮头。面对来自大型出版集团和国外出版公司的竞争压力,大学出版社必须采用新的出版技术和出版手段,寻找和尝试新的出版模式和出版空间,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1]实行体制改革后,大学出版社如何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成为整个大学出版社普遍思考的问题。

1 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

数字出版产品从内容产生到被读者阅读的流程中,所涉及的各方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即作者或出版社;数字出版商,即出版社;技术提供商,提供特定格式的阅读内容,如电子书、PDF等;媒介提供商,提供出版载体,如光盘、存储器等;销售运营商,如方正、亚马逊等;终端阅读器,如手机、电子阅读器等;产品购买者,即读者。[2]目前,同方知网、中文在线等技术型的公司被习惯性称为“数字出版商”,但笔者认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参与作品的编辑出版,只属于技术提供商,出版社才是真正的数字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根据出版社的规模和实力,大学出版社可以定位为只做选题策划和内容加工的数字出版商,或者融数字出版、技术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出版集团。另外,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出版社应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2 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优势

(1)相对于其他出版社而言,大学出版社能够在专业学科领域获得更丰富、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学是大学出版社的宝贵资源和背景支持,大学出版社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的教育资源,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联合数字出版与高等教育,打造大学出版社的精品栏目或特色品牌,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

(2)大学出版社依靠大学教育资源而生,又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因此学术化出版既是任务也是优势。大学出版在进军数字出版过程中绝不可丢掉学术化旗帜,应在经济利益和社会使命之间寻求平衡,保持大学本色,坚持学术化出版。

(3)大学出版社依托所在大学,可以优先吸纳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同时拥有充足的作者队伍,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很多一流专家学者都愿意优先将自己的作品交给自己大学的出版社或者其他知名的大学出版社出版。因此,大学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大学这个优秀的人才大舞台,聚集所需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占领出版内容方面的制高点,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

(4)大学中有很多学术性较强的教材和专著,其印数不大,但种类较多,它们都可以转变成为大学出版社的内容资源优势。针对这一类出版物,大学出版社可以推出一些学术性强但需求量相对小的电子出版产品。同时,针对快要绝版的图书或者无法通过传统印刷进行重印的图书,出版社还可以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再版,以丰富自身的电子数据库。

3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复合型人才短缺

数字出版是基于新技术手段的一场出版革命,需要出版社的高度信息化,更需要具备数字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虽然大学出版社编辑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普遍高于一般出版社,但大多数是文字编辑,善于传统方法下的选题策划、编审校对等工作,计算机水平仅限于操作Word或Excel或浏览网页等。因此,既掌握传统的出版知识和出版社流程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目前,数字出版的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专门的数字技术部门或公司来做,但他们一般不具备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缺乏严谨性、规范性、专业性,有可能造成出版物的质量下降,这严重偏离了数字出版的初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更无法支撑和实现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出版社应根据自身的特色、要求和条件,制定编辑培训计划,充实编辑的专业知识,提高编辑的专业技能。在数字出版工作实践中,让编辑们了解并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要求和运作模式,逐步实现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如利用搜索软件进行信息搜集,构建选题;利用网络传输进行组稿时的稿件处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上投稿系统接收投稿、在线审稿、编校稿件;利用各种排版软件进行排版;通过电脑将数字化出版物直接按需印刷制成印刷文本;利用电子商务和网上书店进行网络营销等。通过以上方式,在加强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奠定数字出版的基础。

3.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依托高新技术建立的数字出版产业,必须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建设技术平台、培训复合型人才、选择内容资源,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3-4]由于大学出版社具备双重属性,要以促进学术科研为使命,并兼顾社会效益;而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失去了旧有的优势,所在大学的扶持资金大幅削减,同时作为主要获利来源的纸质图书销售收入也随着出版市场的疲软而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的后备资金不足,将严重限制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与大型出版集团相比,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大学出版社前期投入和后续资金的不足,使其难以形成独有的技术成果。[3]

大学出版社如何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同时担负部分社会责任,在兼顾两种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

(1)挖掘自身内容优势,借鉴服务盈利模式,拓展增值服务。大学出版社在经营高等教育市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基于对读者爱好和阅读习惯的了解,与兄弟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使得大学出版社可以在有限的资金下,避免经营风险,形成品牌效应。

服务盈利模式是对数字出版的作者、读者或第3方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方式,其消费产品是服务,如基于服务盈利模式数字出版的典型——美国网络出版网站Xlibris。大学出版社可以借鉴其6大服务方式,例如在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阅读的同时,通过提供彩色、黑白、文字类型、图片类型等可选服务来收费;基于不同学科或内容将资源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搜索服务,并根据专业类型设定价格等。

(2)发展长尾盈利模式,并逐渐向“双向循环盈利模式”转变。自 2004年 10月,《连线》杂志主编ANDERSON Chris首次提出长尾现象以来,很多出版社都非常关注那些需求量小、印数较少的出版物,尽量扩大其销售渠道,以提高销售利润。大学出版社拥有大规模的教育出版市场和众多小众化的学术出版市场,非常契合长尾盈利模式。而数字出版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出版物的使用范围、时间、流通权限等服务进行管理,大大延伸了长尾盈利曲线的尾部。长尾盈利模式凝聚了大量的受众,使得大学出版社向双向循环盈利模式转变成为可能。通过提供部分“免费阅读”吸引大量受众,并适当投放广告等内容以获益;通过对受众信息的整理和挖掘,进而对受众需求进行精确分类,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内容产品及服务;通过在线广告、电子阅读等商业化形式,与更多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培育富有自身特色的盈利模式,同时为受众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这种盈利模式不仅促进了出版社本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内容。这种双向循环盈利模式,应该成为大学出版社发展中较好的选择方向。

4 结语

从时代发展潮流和受众的阅读习惯来看,数字出版终将超过甚至代替传统纸质出版,这为整个出版界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而转企改制也要求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向数字化转型。当然,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化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需要大学出版社借助改制的历史机遇,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出版模式,并在数字出版的繁荣中实现学术追求和文化抱负。

[1] 龙玉明.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问题探索[J].中国出版,2009(11-12):87-89.

[2] 何戈,时应征,耿东锋.浅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J].出版广角,2011(1):58-59.

[3] 郭奕冰,李海中.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现状及未来[J].阅江学刊,2012(6):53-58.

[4] 阎立峰,张彦华.大学出版社改制后的数字出版发展对策研究[J].编辑之友,2012(10):20-24.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出版社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等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化制胜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