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璐,冯月华,陈向群,钟媚共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529000)
硝基咪唑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及原虫病,其配伍禁忌药品甚多[1~3];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4]。临床上两者常联合应用治疗严重混合感染,但是两者混合后可出现变色、沉淀等现象,因此在滴注这两种药物的间隔常输注少量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以冲洗输液管[5]。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预防硝基咪唑类与头孢菌素类静滴时产生的配伍反应,取得了较好疗效。
临床资料:选择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静注硝基咪唑类与头孢菌素类的患者250例,其中配伍使用奥硝唑与头孢曲松者67例,奥硝唑与头孢唑啉65例,奥硝唑与头孢地嗪32例,甲硝唑与头孢地嗪31例,甲硝唑与头孢唑啉48例,奥硝唑与头孢硫脒7例。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准确配合,输液过程无渗漏,所用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1例,其中男79例、女52例,年龄(32.0±3.7)岁;观察组119例,其中男70例、女49例,年龄(35.0±2.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法,常规执行冲管医嘱,遵照医嘱用量或护师经验用量进行输液管冲洗。观察组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在头孢菌素类药物输至滴壶下3~5 cm处,换上冲洗液,将滴壶挤入冲洗液至1/2处,滴壶下端空气弹入滴壶内,待冲洗液滴至药漏处,换上硝基咪唑类药物。从输液管冲洗开始,直至下一组药物输液完毕,对输液管内液体进行观察,记录管内液体是否发生沉淀、变色、浑浊等异常现象以及出现的时间(从换上下一组药物开始计算);若无上述异常现象发生,则记录为正常。
结果:对照组变色4例、浑浊1例、沉淀1例、絮状物2例,观察组仅出现1例变色。对照组出现变色的时间为(7.1±3.6)min,观察组为11.5 min,观察组出现变色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讨论:临床联合用药越来越广泛,常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静脉给药,因而需重视两种相接药物的配伍禁忌。当第一组药液输完更换输液药物时,滴管中仍留有少量第一组液体,而第二组药液已开始进入滴管,两组药液在滴管或输液器中混合,容易出现配伍变化,影响疗效,还可能对机体产生伤害。所以,在滴注两组有配伍禁忌药物的间隔,应输注少量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冲洗输液管。
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头孢菌素类药物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6]。两者混合,易出现变色或沉淀等异常现象,如头孢硫脒与奥硝唑、头孢地嗪钠与奥硝唑等[7,8]。传统冲管法是常规遵医嘱或依护师经验进行冲管,冲洗液用量没有规范化标准,存在主观随意性,部分医生或护师经验不足,容易造成冲洗量过大,增加患者的输液量,尤其对于需严格限制液体入量的患者,可导致血液循环容量增加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或冲洗量不足,造成药物残留,引起药物配伍禁忌,影响疗效甚至引起患者不适。
本研究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来预防硝基咪唑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输液时出现的配伍反应,确定冲洗液用量,避免过多输入的同时保证对残余药液的有效冲洗。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只出现1例变色现象,而对照组8例出现配伍反应,并且发生迅速。因此,空气阻断冲管法在控制冲洗液量以及对药液冲洗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保证临床输液安全,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对临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傅国,李宁毅.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4):486-488.
[2]田怀平,王美纳.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14(5):50-52.
[3]尤启东.药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
[4]薛雨,陈宇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2):86-92.
[5]刘素琴,谢金美,沈国琴.头孢曲松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禁忌2 例[J].医药导报,2012,31(10):1367-1368.
[6]Hanaki H,Akagi H,Nomura S,et al.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cephalosporin derivative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J].J Antibiot(Tokyo),1996,49(4):402-404.
[7]张帅.注射用头孢硫脒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禁忌[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87.
[8]汤丽彬.奥硝唑注射液与头孢地嗪钠存在配伍禁忌[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