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校园警务机制构建

2014-04-06 01:11冯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警力安保警务

冯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校园警务机制构建

冯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如何更好地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校园安保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安保队伍力量薄弱、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校园安保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等等。构建校园警务机制应在具体法律指导下,明确校园警务执法范围,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建立健全校园警务保障机制。

和谐校园;校园警务;校园安全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教育的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应具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氛围。发展和谐校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营造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这样,大学才会有“仰望星空”的宁静与“采菊东篱”的悠然,围绕探求真理而进行的自由阅读、生命跃动和论辩文明才能得以顺利展开。可是,如今的校园不再是与犯罪隔绝的象牙塔,也不再是没有罪恶涉足的净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安全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大学校园安全开始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暴力伤害、盗窃诈骗、网络犯罪、火灾、交通事故、毒品犯罪等时有发生。如2003年2月北大清华“食堂爆炸案”,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的“付成励弑师案”,2011年10月中南大学“理学楼火灾案”等等,一系列惨痛的教训无不暴露出大学校园的重重隐患和校园治安的失序。如何更好地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及社会各界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校园安保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法律支撑,校园警务难以有效落实

目前,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在我国还没有出台,校园安全的管理,仍停留在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在对政策加以解读后制定一些规定和文件上。这些规定和文件往往缺乏系统性,且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2002年12月公安部及教育部为改善校园安全状况,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安保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向重点高校派驻公安机构。但是由于该通知缺乏法律效力,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相对简单,校园警察派驻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二)高校结构社会化,现有安保体系弊端凸显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结构不断趋于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衍生问题向高校的安保体系发起了冲击。一方面,开放的校园人流大增。据不完全统计,一般高校每天进出校园的校外人员占到总人流量的60%,不法分子极易混迹于大量的流动人口之中,威胁校园安全。另一方面,校园周边营利性的娱乐场所大量出现,酒吧、网吧、KTV随处可见,很多学校周边也建起了大量供学生租用的房屋。这些场所极易滋生犯罪问题,使校园安保的难度加大。现有高校安保体系的弊端,就在于校园开放后社会功能充分实现,却没有按照社会的安全管理模式引进政府的管理。

(三)师生安全意识欠缺,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较为单纯,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据统计,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到高校治安案件的七成以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大学生安全知识匮乏。如消防的“三知”、“四会”,仅20%的师生掌握,且基本没有实际操作的训练。二是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现阶段高校的安全教育往往与新生的入学教育混为一谈,时间短,效果差,如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三是依法保护自我的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在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四)安保队伍力量薄弱,公安机关对校园关注度低

我国高校现行的安保体制主要是以校保卫处为主,学校负责校园财物、人员及秩序的管理。这种高校保卫模式在今天看来有着明显的弊端:一是安保队伍力量薄弱。安保人员的专业结构、任职资格以及在应急处理和实战能力上都与现实需要存在巨大差距,加之学校的保卫部门既没有执法权力,也缺乏相应的执法能力,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阻碍,出现尴尬局面。二是公安机关对校园的关注度低。由于公安机关任务繁重,传统的重打击、轻预防的思想没有根本转变,对校园犯罪的预防力度欠缺,也是致使校园治安秩序持续恶化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校园警务机制的构建

校园警务属于社区警务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将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延伸至校园的产物,是一种以警务前移、治本为主、服务为导向的警务发展战略。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校园警务机制。

(一)制定《校园安全法》,明确校园警务执法范围

校园安全关系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它既包括具有纵向隶属性的教育行政关系,又具有横向平等特征的教育民事关系。目前的社会现实,亟需一部专门的法律对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让校园警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建立我国的校园警察制度,需要制定出一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法》来明确校园警察的性质、管理体制、应当履行的职责以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关键问题。

通过立法形式赋予公安机关组建校园警察的权力,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保证学校的安全,是我国现有校园安全管理模式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必要途径。所以,构建我国的校园警务机制,应借鉴铁路、民航以及森林警察的模式,在原有警种基础上设立校园警察这一新警种,业务上由公安机关指导,行政归教育部管理。要明确校园警察的行政权与刑事权的管辖范围,使其能独立侦查、办理校内案件。在处理涉及校外人员、校外区域的案件时,应遵循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与地方公安机关相互配合,联合办案。除此之外,校园警察还应当肩负调查易诱发学生不良行为的场所、评估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统计校园毒品与暴力案件、纠正学生偏差行为等责任。

(二)合理分区,科学配置警力资源

合理分区即合理划分高校警区。高校警区是公安机关对高校进行管理的警务单元,公安机关将每个警区视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管理。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合并与扩张,一校多区、一区多校的现象十分普遍,合理划分高校警区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警区跨度过大,警力无法有效覆盖,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警力资源紧张;高校警区范围过小,更会浪费警力资源。因此,要根据高校面积的大小、治安现状、师生数量、周边环境等因素科学划分高校警区。例如,针对一校多区的情况,可将分校区独立设置成一个警区,若分校区规模较小,则应依据就近原则,将分校区与就近的大学划归为一个警区。

科学配置警力资源是解决警力不足的重要途径。警力从构成上可以划分为人力警力、科技警力和社会警力。

人力警力是校园警务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警察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因此,一方面要坚持社区战略的警力下沉、警力前置,将警力充实到基层,向制度要警力,保证基层有足够的警力执行任务。另一方面,要在提高校园警察职业素质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培训和人才选拔制度,将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民警优先分配到校区,不断提升警员执勤执法、宣传教育、矛盾疏导的能力,提高警务效率。

科技警力在现代警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应用大大地将人力警力解放,有效提高了警察执法能力。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装备等硬件建设,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有力保障。如逐步在学生宿舍等重要位置实现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技防”措施。

社会警力即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社会因素。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其积极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实现校园安全管理联动。二是发展保安服务业。充分发挥保安的作用,逐步实现由保安有偿承担大型活动保卫、内部单位守护职能,将有限的警力从繁重的保卫活动中解脱出来。

(三)警校合作,强化校园警务的教育功能

警校合作是学校和公安机关对校园安全问题齐抓共管、相互协作。主要方式是畅通沟通渠道,形成定期与非定期的会议制度。每周校警与负责保卫工作的校领导召开碰头会,了解各方需求,共享信息资源,分析治安形势,共同寻找和解决潜在安全问题。如遇大型活动或发生重大案件,则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一事一议。加强警校合作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校方不仅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参与治安管理,同时也可为警务需要提供场地、器材等人力物力支持。通过警校合作的形式,将警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将“打、防、管、控”有效结合。

校园警务的教育功能是对其预防功能的扩展。校园警务是社区警务的延伸,但校园警务的主体与普通社区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生作为校园警务的主体,他们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更有参与维护校园秩序的意愿。哈里斯民意调查(HarrisPoll)显示,90%的大学生表示,在知悉如何做可以起到预防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时,愿意参与其中去预防犯罪。因此,应将大学生视为可依靠资源,而非犯罪主体或被害人,通过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实现对犯罪的预防功能。加强校园警务的教育功能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教育内容全面化。安全教育应结合时事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进行法律、治安管理法规教育,公共秩序及安全教育宣传,保证教育内容无死角。二是安全教育常态化。摒弃安全教育即新生入学教育的做法,将安全教育常态化、学分制;将安全教育贯穿大学学习始末,确保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环境。三是教育手段多元化。在信息化时代,安全法纪教育也应顺应时代,而不能仅停留于书本和讲座,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宣教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四)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校园警务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校园警务顺利开展的基础。笔者认为,建立健全校园警务保障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校园警务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通过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岗位竞聘机制、人员进修与轮训制度、警校联动制度等措施,不断完善校园警务工作,推进校园警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落实校园警务的经费保障机制。首先须明确校园警察的经费来源,解决校园警察的经费保障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到统一调配,根据校区的警力配置,下拨专门经费。同时,将校园警察安全管理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三是加强校园警务的物质保障机制。现代化的防范技术和手段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结合校园警务工作的需要,不断提升校园警务的装备现代化水平,改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配发警用巡逻交通工具,增强技防设施。四是建立健全校园警察的培训机制。要对校园警察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围绕校园警务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采取岗前培训、集中培训、轮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校园警察的业务素质和执勤水平。

综上所述,校园警务是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力保证。我们要不断完善与创新校园警务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创建“和谐、有序、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1]黎慈.论我国校园警务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0(4).

[2]谷永芹,廖星.高校社区警务管理新模式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 2009(4).

[3]赵谦.我国校园警务基础理论问题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4).

[4]郑孟望,汤玉明,张宏.实施校园警务战略构建安全和谐校园[J].世纪桥,2008(10).

[5]李成旺.中美校园安全立法与警务运用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 2011(4).

[6]魏莉.美国大学社区警务新方略比较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

D631

A

1673―2391(2014)09―0027―03

2014-03-27责任编校:边草

河北省教育厅《和谐校园背景下校园警务模式研究》(编号:SZ131036)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警力安保警务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猴”安保
警力资源配置问题刍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警力配置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