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4-06 00:20贾洛川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监狱学科体系

贾洛川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1701)

对新形势下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贾洛川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1701)

监狱学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土取向,重视原创性;强化独立性;围绕实践性;学科研究的方法运用上,要体现多元性;学科建设的品位上,要凸显学术性。监狱学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是监狱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监狱学在新世纪的中国能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监狱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监狱学学派

我国的监狱学学科是一门既年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年老,在清末民国时期就有了;说它年轻,真正焕发青春和活力也就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监狱学学科的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为有关决策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监狱工作实践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推动了监狱事业的发展。但面临新的形势,面对新的问题,需要监狱学学科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正视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使监狱学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指导和促进监狱工作实践的重要作用。

一、监狱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面临的国家治理背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不仅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念的重大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监狱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国家的重要刑罚执行机关,是犯罪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种特殊类型,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艰巨使命。如何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从理论上、学科建设上回应监狱治理现代化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进而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大局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下,滋生和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监狱在押罪犯的构成日益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涉恐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1〕随着一系列新修订刑事法律法规的实施,尤其是劳教制度的废止,全国监狱的押犯数量将迎来快速增长。罪犯数量不断增长与监狱关押容量不足的矛盾,要求不断调整完善监狱布局,而且带来监管改造的一系列新问题。因此,监狱在新形势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需要监狱学学科建设能够切实解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实践中出现的与监狱工作相关的重大课题,更好地为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平安中国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服务。

(三)面临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每一门真正而独立的学科都有其关心的独特的核心问题域。例如经济学所关注的是资源稀缺问题,社会学所关注的是社会的构成与运行问题。那么监狱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监狱学应当是一门人学,即研究人的学问。〔2〕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以人的工作为职业,以人为教育对象的职业,应该是世上最复杂的职业。而在做人的工作的职业中,监狱职业又是难上加难的。因为面对的对象是非正常的社会人,他们是具有主观恶性、恶习和心理残疾的人〔3〕,而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改造罪犯,使之重新做人,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始终贯穿改造人这个宗旨,不断紧紧围绕教育改造罪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这个核心运转。为了加强教育改造工作,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切实降低重犯率,教育改造罪犯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也对监狱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需要大力加强监狱学学科建设,特别是应从人学的角度探索如何深化罪犯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挥监狱理论对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面临的国际背景——合作与斗争并存

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监狱工作也开始走出国门,对外进行合作交流,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监狱官员以及相关学者到中国一些监狱进行合作交流,国外的好做法、好经验也需要我们去借鉴吸收,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交流。这几年在全国一些监狱开始试点的“循证矫正”,就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罪犯矫正方法的一个例证。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政治斗争的开展,我国监狱行刑为国际社会的关注一直未有所稍减,甚至成为与某些发达国家人权斗争的焦点之一。因此监狱学学科建设要密切关注国际动态。既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及时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吸收进来,为我所用,又要以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的优势和成绩,昭示世人,以正视听,捍卫国家尊严。

(五)面临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在中国,虽然监狱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诚如沈家本所言:清末以前,监狱学作为一“学”,“中国从未有人讲求此学”〔4〕。20世纪初我国监狱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之一,比较通常的说法是在清末日本小河滋四郎来中国传播监狱之学问,清末朝廷派留学生赴日学法,其中有留心日本监狱制度者,进行学理比较,建立了清末的监狱学。〔5〕后到了民国初期,出版有王元增等人的监狱学专著,到了三四十年代,监狱学的体系开始分化发展,赵琛、孙雄、李剑华、芮佳瑞等人的监狱学专著是这个时期的代表。〔6〕客观地说,清末民初是我国监狱学由萌芽到初建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段时间监狱学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先是受苏联劳动改造思想影响,之后基本上以领袖指示和政策为圭臬。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把监狱工作实践上升为学科的地位去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尽管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有喜人的变化和发展,甚至有了像《监狱学总论》(前司法部副部长金鉴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这样在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专著,但仍没有摆脱过去“劳改学”的框架体系,甚至包括认识水平。*张晶《监狱学学科的当代命运》,见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讨会2013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召开)。尤其在文化强国的新背景下,在其他相关学科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监狱学自身的单薄和不足也显得极为明显。如监狱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学科范畴(元概念)、基本原理等问题,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上,至今无大的突破。*2013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召开了一次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就有些监狱学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了探讨,可惜以后再没有这样大的研讨活动和有分量的论文发表。因此加强监狱学学科自身建设已刻不容缓,需要对监狱学以往建设路径有一个回顾,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二、监狱学学科建设自身存在的新问题

(一)监狱学的原创性不足

毋庸讳言,监狱学的研究与国内其他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相比,与国际监狱学研究发展水平相比,在理论发展的贡献和对实践指导的影响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监狱学成果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20世纪上半叶监狱学在中国的引进集中表现在形成了一种照搬外国特别是西方监狱学模式的倾向,使得中国监狱学的发展离“根”离“土”,长期未形成自己的“家园”,长期地保留着“舶来品”这一从降生之日起就带有的“胎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以苏为师”的建国方针指导下,主要依附于苏联的劳动改造理论体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按照领袖的最高指示进行注解。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了长足进步,但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尚未“中国化”,照搬国外特别是西方模式还是常态,这自然导致监狱学缺乏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我国监狱学正是由于建树意识差,一方面拘泥于国外模式和相关学科模式,难以自拔,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又不善于从广阔而丰富的监狱改革实践中获得营养,其体系发展离真正的成熟尚有距离,更难以形成独立学科所需的理论严密性和学派,当代中国监狱学学科建设在原创的意义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监狱学的学科独立性尚差

早在民国初期,就有人提出“监狱学问,至为精密”*《司法总长许世英司法计划书》,载薛梅卿编:《清末民初监狱改良专辑》。。在监狱学学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不断确立监狱学的独立性地位,使之具有自己的话语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监狱学学科设置的行政合法性虽然保证了其以一个可以单独招收本科生的专业而独立存在*监狱学目前在教育界划归为十大学科之法学门下,其学科地位定位于法学门类的特设专业,是可以单独招收本科生的专业。,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但由于监狱学学科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体系创建模式,使得监狱学的学科独立性还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合法性危机”。这集中表现在我国的监狱学研究者对于监狱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都没有形成较好的共识。监狱学还不能成功地界定自己的研究边界,没有形成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特、独立的学术规范体系。特别是在行政的过度干预下,监狱学研究出现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理论研究就是对上级和领导指令的图解,往往是围着领导讲话转,为领导讲话寻找理论依据,缺少独立的品格;二是有些基层监狱领导并不是真心想搞科研,而是把科研作为一种作秀、邀功的资本,搞花架子,甚至提出监狱干警人人要搞科研,人人要有论文发表,将监狱科研快餐化、形式化,这样硬逼出来的东西,大都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缺少独立思考,缺乏科研含量。

(三)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尚未与当下监狱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互动机制

我国监狱领域对于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渴求,首先来自那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大监狱实践问题,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监狱实践新问题,而现有的监狱学学科体系尚不能适应这一需要。近年,从外部来看,党和国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提出,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社会犯罪形势及其发展趋势日益严重对监狱管理及罪犯监管改造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监狱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本学科进行审视、完善与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内部来看,我国监狱工作无论从体制上、机制上、行刑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科技的应用,一些新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方式、方法也层出不穷。但从我国当下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来看,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建设水平上,监狱学学科体系分支还是停留在十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上*一般认为,监狱学的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和若干分支学科构成。关于构成监狱学学科体系分支学科的权威观点,主要参见金鉴主编的《监狱学总论》,该书认为,构成监狱学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法学》、《教育改造学》、《狱政管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劳动改造学》、《监狱人民警察管理学》、《监狱经济管理学》、《中国监狱史》、《外国监狱史》等。见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到目前为止,监狱学学科体系设置格局无大变化,并没有随着监狱工作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特别是与当下的监狱实践问题有些脱节,对我国新形势下监狱改革实践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我们尚未从现实监狱问题出发去努力构建监狱学学科体系,因此无法吸引并得到广大监狱干警的认同与参与,在新形势下的监狱改革大潮中难以确立应有的地位。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监狱实践问题研究上显得苍白无力,既缺乏解释力,又缺乏指导力和预测力。尽管不少研究者一再强调要对监狱实践问题做出说明和提出破解之道,但思维的触角却很难伸向丰富的监狱工作实践,致使监狱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落后于监狱工作实践的发展。

(四)监狱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单调

监狱工作的宗旨就是改造人,因此监狱学研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于罪犯的改造,特别是教育改造。“学”和“研究”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基点,就是本着科学的精神去探求关于罪犯改造特别是教育改造的监狱之本。这样监狱学研究的方法就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既不是纯自然的,也不是纯人文的,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而长期以来,我国监狱学研究——特别是有些研究成果——习惯于经验总结式的思维方式,在行政领导事先定好的题目下,去按图索骥,找一些所谓成功的做法,往往简单地归纳为“领导重视、制度完善、措施得当、干警奉献”〔7〕,就作为一项成果完成,而不善于从生动的监狱改造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使监狱学研究缺乏现实的基础;同时忽视监狱学同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从而失去了诸多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滋养,造成监狱学成长方面的缺失。

(五)监狱学学科的学术规范尚未健全

从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真正意义上的科研特别是国际层面的科研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年来,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具有基层干警的广泛参与、以思辨为主、行政参与、学术团体的群众性定位等特点。一方面,可以说我们形成了较完整的监狱学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在监狱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日益密切乃至与世界交流更加频繁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务必遵循科学研究包括监狱学研究的通行规则和方法,提倡科学的监狱学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和行为,使监狱学研究真正科学化,为监狱法律、政策制定和监狱工作实践提供真实的信息。而这一方面应有的学术规范尚未建立起来,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基本的学术纪律尚不明确,导致一些问题重复讨论而不见学术水平提高,不经证明就轻易下结论;论文、专著发表或出版了不少,但有深度、有新意的不多。这些现象导致监狱学学科缺乏自身的品格,难以建构其自身的长效增长机制。

三、监狱学学科建设问题的解决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指出,理论就是问题及对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解决。问题在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对于监狱学学科建设而言,同样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这也可以说是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基本使命。根据前面提出的监狱学学科建设问题,下面就尝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一)监狱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取向,重视原创性

随着人们对监狱学本土化认识的不断加深,监狱学要以本国的监狱问题为研究本源,通过各种不同手段获取原始素材,或作原始性(相对于“验证性”)研究,进而得出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即立足于我国本土的、相对于国外特别是西方监狱学的、以追求自己本国监狱特色或监狱学研究领域里的民族性为目的的原创监狱学。“原创”之意义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本土的”或“民族的”,从而改变监狱学研究领域一味对外界的依附性地位。为此,在监狱学研究中要增强原创意识,拓宽原创视野,处理好国外监狱学理论与本国监狱学理论、传统监狱学理论与现代监狱学理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原创性研究与继发性研究的关系,尽早步入原创导引的阶段。

(二)监狱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切入,强化独立性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存在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畴和体系,更要有自己研究的基本问题。只有确立起研究的基本问题,并进而确定出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学科的建设水平,加强其独立性。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狱学学科建设中相关学科引进和移植过程中的消化和融合工作,进一步确立起监狱学乃至分支学科的基本问题,确定出特有的研究对象,逐步形成独特的概念系统和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命题,构建起严谨的理论体系,逐步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水平,在完成解释、指导和预测监狱行刑与改造实践的历史使命中,增强其独立性。对于监狱理论研究的专门人员,要敢于说真话,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媚上,客观、真实地提出问题,并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监狱一线,在倡导科研兴监的过程中,对于一线干警的监狱科研要实事求是,不可片面、简单地追求参与人数多和成果的快速发表。要改进研究成果的评价认定,比如干警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开展研究,独立思考所形成的研究日记、改造罪犯体会、个案分析等都是研究成果,要把成果形式与实际效果结合起来。

(三)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根基所在,围绕实践性

围绕中国的监狱工作实践,这是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不能动摇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形成并提高人们对于监狱工作问题的认识,同时又将这一认识进一步运用于监狱工作实践,指导监狱工作的改革发展,从而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辩证统一。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必须随着监狱工作改革的不断发展,拓宽其范围,摄取其题材,这样才可能体现其对监狱实践活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也才可能最终实现自觉的监狱理性与现实监狱“道理”的相融相通,也才能为广大监狱干警所欢迎。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要围绕实践性,当下特别要密切关注并研究监狱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平安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要密切关注并研究监狱工作的改革,诸如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化、监狱布局调整、不同警戒等级的监狱的设立、循证矫正的中国化等等,为其提供理论武器;在此基础上密切关注并研究监狱工作改革的发展过程,为其确定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并研究监狱工作各项改革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在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产生新的理论。当然,倡导围绕实践性,必须是从研究对象出发,高度理性地把握和超越面对的实践,而不应该仅仅是为实践提供注解,也不是成为中药铺,为实践开出一张简单的处方,而是要根据监狱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去建构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理论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反观实践、指导实践、改进实践,真正发挥监狱学对我国监狱现实的解释、指导、规范和预测功能。就学科体系的建设而言,以往好的一面要继承,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新的东西要增加,特别是涉及监狱理念(哲学)、刑罚执行、监狱安全、监狱分类、监狱文化、监狱信息化建设、回归社会重新犯罪预防等课题,应重点研究,并创造条件设置在监狱学学科体系的新的分支学科之中。

(四)监狱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运用,体现多元性

监狱学学科研究的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工具和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监狱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的增长,也在不断地更新其内容,提高其水平。从发展轨迹上看,监狱学学科研究方法正在经历着一个从起初单纯地重视思辨研究,向思辨分析、实证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必须强调的是,监狱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绝不是某种或几种方法的胡乱拼凑,而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监狱学学科研究只有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努力探寻和建设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方法体系,才能有效地使监狱学学科研究真正实现其科学预测和创新功能。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地研究是现代人类学应用很广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必须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生活,设身处地地体会研究对象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国的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是倡导并身体力行地研究的典范。近年我国监狱学界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实地研究”。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一问题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灵性。对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有可能更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问题,研究结论才更有价值。

(五)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品位,凸显学术性

要提升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品位,需要在凸显学术性上下功夫。要强化学术意识,从监狱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监狱学的概念、语言和方法、工具,回答并解决在监狱学学术体系上可以定位的有意义的问题。要确立问题意识,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我国现实监狱工作实践活动进行研究,特别是要重视研究各种新的、热点监狱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从问题意识出发进行理论提炼,将经验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监狱学达到既能“入地”又能“上天”的境界。要健全学术规范,特别要重视建立监狱学学术成果的质量评判标准,建立并健全学术评审和奖励制度,在此基础上确立起监狱学研究需共同遵循的学术秩序和原则。另外为永葆监狱学自身生命的生机活力,要加强监狱学的研讨和争鸣,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同一监狱工作事实,给人们提供一个比较鉴别的基础,活跃学术氛围,从而促进监狱学的繁荣发展。

四、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走向

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学学科建设的深化,监狱学学科建设将向成熟和完备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进一步体现时代特点

时代特点集中表现为发展的方向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有关法治和监狱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使监狱学学科建设有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充分的源头活水,这将进一步促使我国监狱学学科建设加快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入学科地位进一步提高,所发挥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的时期。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学科生成和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那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旧观念,以一种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去审视社会发展和监狱发展,直面当今时代的前沿性监狱问题并予以破解,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监狱学学科体系。我国监狱学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将越来越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监狱的时代精神,并以这种时代精神为主导思想,去推进我国监狱事业改革并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呈现开放态势

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将进一步呈现开放的态势,这种开放态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狱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流将更为密切。作为一门成熟而先进的学科,它应该自觉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并能主动去影响邻近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与人与社会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制约着监狱学的发展,规定着监狱学科的最大发展限度,监狱学研究者将放眼当代人类科学文化的有机整体,广采博收,按大改造、大教育的思路去建立和发展监狱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走出“就监狱论监狱”的狭隘思维模式,把监狱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置于广阔的人类科学文化的背景下,全方位地建设和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监狱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当今世界已经开始了整体化的历史进程。一国的监狱学学科也需纳入国际监狱学学科发展的总潮流中,高瞻远瞩,通览全局,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合理起点和战略目标。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不应当也不可能是闭关自守的,而应以一种高度开放的姿态自觉与当今世界监狱学学科研究接轨,以适应国际监狱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今后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将进一步把对国外监狱学学科的成果吸收工作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一方面能从整个人类对监狱的思考的高度去解释、指导和预测中国监狱现实;另一方面要坚持刑罚文化和监狱文化多元化的主张,形成自我经验基础上的独立话语体系〔8〕,使中国监狱学学科成为世界监狱学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与国际监狱学界对话的能力和地位,并澄清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监狱的恶意诋毁和一些国家的误解。为此,监狱学学科建设在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开展人权斗争方面还要继续扩大并深化影响,在国际监狱学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

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狱学学科,都应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总结本民族的经验,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本国扎根并得到发展。我国的监狱学学科建设,将进一步呈现民族特色。经过我国几代监狱学学科建设者的努力,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监狱学学科建设在我国已取得重大进展,丰富的监狱工作实践土壤生长出了众多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经验和模式,这一切为我国监狱学学科具有民族性特征或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当然,这种中国化是在遵守国际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对有独特文化意蕴的中国监狱学传统,从时代的高度予以重新阐释,进而在对中国当代监狱的独特的发展规律和活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中国监狱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在坚持国际化的同时追求中国化,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为解决当今监狱的现实问题服务,并积极参与进而影响由西方监狱学学科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监狱学学科的发展趋向。

(四)进一步实现监狱学学科的整体化

监狱学学科体系是由系统化、专门化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的监狱学分支构成的,绝不是若干分支学科的松散结合或简单叠加。建设监狱学学科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按照监狱学学科的内部关系、结构从整体上研究和发展监狱学学科,自觉促进监狱学学科体系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进而以整体的功能作用于监狱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以推动监狱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进一步实现我国监狱学学科体系的整体化,增强学科体系从自身到各门分支学科强有力的内聚力,今后将会充分研究和揭示各监狱学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各监狱学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做进一步的“澄清”工作,从而避免各学科之间界限不清,互抢地盘的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监狱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内化,从而形成具有一流水准的监狱学学科群。在监狱学基础学科层面,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学史、监狱学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在监狱学专门学科与交叉学科层面,人们将进一步研究和理顺这两类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部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这两类学科能合理建构和完善,形成有机整体,使监狱在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美学、文学、建筑学等多维审视下获得一种更完整的把握,将进一步成为我国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各分支监狱学学科内部层面,人们将进一步按照监狱学学科的水准去进行各门监狱学学科的建设,注意解决该学科领域内历史与现状、体系与问题等内在关系,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有较大开放性的分支学科形态,处理好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从而加快其整体化进程。

(五)监狱学研究学派的形成

“学派形成的过程,也是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的过程。学派是一门学科自身结构的重要内容,不论从一个国家来看一门学科,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形成几个学派,这门学科就缺乏支持力量,也缺乏语言的凝聚力。”〔9〕这种思想在近年也有人提出,如在2003年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召开的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10〕其实,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监狱学学科,如果没有学派,至少表明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后状态:第一,没有理论意识;第二,没有自主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第三,没有堪称具有向国内外同行挑战的实力理论,更谈不上该学科的国际地位;第四,没有强大的学术后备力量,包括追随者与可能的批评者;第五,没有学者之间的宽容与尊重。〔11〕学派的形成是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是理论的丰富和长久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学派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探索了学科发展的内在的可能性空间,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促进监狱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监狱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今后我国监狱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植根于中国监狱文化的土壤上,从我国监狱行刑、改造实践的自身问题入手,在研究本国监狱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真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并多样化的监狱学研究学派,这是监狱学在新世纪的中国能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监狱学学派,届时具有标志意义的中国监狱学不仅是在本国的社科人文界,而且在世界监狱学之林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孟建柱.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J〕.求是,2013(14).

〔2〕〔3〕〔8〕〔10〕宋胜尊.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监狱学刊,2004(1) .

〔4〕沈家本.与戴尚书论监狱书〔C〕.邵名正.中国劳改法学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648.

〔5〕郭明.涂景瑜的《中国监狱史》述评〔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3).

〔6〕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纲〔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35-36.

〔7〕王泰.期待着与时俱进的监狱科学〔J〕.中国监狱学刊,2004(1).

〔9〕叶嘉国,风笑天.我国社会学“学派”的现状与展望〔J〕.学术界,2000(1).

〔11〕侯怀银.中国教育学之路〔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233.

(责任编辑 连春亮)

ViewsonPrisonStudiesDisciplineConstructionintheNewSituation

JIA Luo-chuan

(School of Criminal Justi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The prison studi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local orientation,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riginal,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in the subject study method usage, pluralism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taste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academic should be the focu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son penology is necessaril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son studies school,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whether the prison studies can become an independent, productive and mature discipline in China.

prison studi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iscipline system; school of prison studies

2014-09-29

贾洛川(1955-),男,四川巴中人,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监狱学研究。

DF87

A

1672-2663(2014)04-0005-07

猜你喜欢
监狱学科体系
监狱选美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