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医院,天津300480)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CAD)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动态脉压指数(PPI)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冠心病较脉压差(PP)更为稳定可靠[1~4]。2010 年 1 月 ~2011 年12月,我们对2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1.1 临床资料 2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60 例、女130 例,年龄62 ~86 岁。按文献[3,4]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14.1±8.1)年。
1.2 PPI检测及分组 采用血压测量仪对290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 SBP、DBP。PP=SBPDBP。PPI=PP/SBP。根据PPI值将全部患者分为四组,其中 A 组(PPI<0.4)60例、B 组(PPI 0.4~0.5)105 例、C 组(PPI 0.5 ~0.6)88 例、D 组(PPI>0.6)37 例。
1.3 动脉血管造影 采用Judkins法[5]对各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CAD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B、C、D 组 CAD 评分分别为(4.49 ±1.70)、(5.32 ±2.10)、(5.78 ±2.20)、(7.01 ±2.50)分,组间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与CAD评分有关(P<0.05)。
PP是反映血管硬化程度及预测冠心病的常用指标,PP越高则血管硬化程度越重。检测PP的优点为对患者损害小,方便、可操作性强,患者易于接受,预测CHD的 敏感性也较高。不足之处是受患者个体的自身因素影响较大,同一患者不同情况下PP波动性较大[7~13]。研究证实,与 PP 相比,PPI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较小[14,15],预测冠心病更为稳定可靠[5,6]。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与CAD评分有关,进一步证是PPI可用于冠心病的预测。
[1]姬富才,贾永平,王风群,等.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8):564-567.
[2]莫云秋,伍松姣,王强,等.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351-1352.
[3]张戈,楚天舒,阮志敏,等.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血压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02-804.
[4]陈静,朱峻,林源,等.行冠脉造影老年患者212例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862-1864.
[5]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等.主动脉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1,26(7):602-604.
[6]薛静.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2):142-143.
[7]韩可,陈漠水.脉压指数、主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0,21(10):105-107.
[8]张亮,梁雨露,王彦丽,等.脉压指数、血浆脂联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1,22(3):75-77.
[9]高建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10]许朝祥,王耀国,杜心清等.主动脉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35-538.
[11]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等.脉压、脉压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4):319-322.
[12]蔡战友.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193-196.
[13]王静,苑杰.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49(20):53-54.
[14]莫云秋,伍松姣,王强,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591-593.
[15]代容,何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4):391-39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