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元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资阳641300)
麦味地黄丸治案四则
刘华元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资阳641300)
麦味地黄丸出自《医部全录》,由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组成,具有滋补肺肾之功。笔者用麦味地黄丸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患者,男,69岁,2012年3月9日来诊。有喘证病史。因天气燥热,气喘发作,动则加重,心累气促头晕,口干思饮,舌质红少苔少津液,脉象左右皆浮大、沉取无力。胸片提示肺气肿。证系肺肾阴虚,相火上逆。治宜滋阴收敛,潜降肺气。拟麦味地黄丸加减。药用麦冬10g,五味子10g,玄参10g,熟地2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5g,川牛膝5g,法半夏10g。水煎服,日1剂。服7剂诸症大减。继服1个月已无气促症状。
按:实喘者邪在肺。治当祛邪化痰为主;虚喘者在肾,治当补肾纳气为主。麦味地黄丸所治之喘为肺肾阴虚,阴不敛阳所致的虚喘。
患者,女,47岁,2012年7月4日诊。1年前患眩晕症,且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卧床不起,不想睁眼,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美尼埃病,治疗后症状缓解。3天前复发,头晕目眩,如坐舟车,恶心,下肢乏力,潮热感。面红,神疲乏力,舌体瘦舌尖红无苔舌根部白厚腻,脉右寸关浮大尺沉滑、左浮弦。证系肝肾阴虚,虚火上逆。拟麦味地黄丸加减。药用柴胡10g,枸杞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玄参10g,熟地2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5g,泽泻5g,丹皮5g。水煎服,日1剂。服药4剂病势大减,能自由行走。原方再服10剂病愈。
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故治眩多从平肝风、化痰饮入手。麦味地黄丸方中柴胡清降相火、引火气下行,玄参、地黄、枸杞大补真阴、阴足自能藏阳,茯苓、泽泻利小便泻湿浊、使脏腑通利,因此眩晕消除。
患者,男,27岁,2013年7月12日诊。低热、心烦、乏力1个月。病前胃痛伴黑便,用西药治疗胃痛、黑便消失。近1个月来心烦心悸,头晕头痛,失眠,脘腹胀闷,乏力气短,消瘦,午后低热。脉象左右皆浮大无根、右关尤显,舌质红无苔干燥少津液。证系脾胃阴虚,阴不敛阳。拟麦味地黄丸加减。药用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10g,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玉竹10g,石斛10g,茯苓5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低热乏力明显减轻,继服15剂后诸恙皆平。
按:胃出血耗伤真阴,脾胃阴虚,阴不敛阳,气失收藏,故浮越于外。党参、麦冬、五味子从上焦收敛入中焦,石斛、玉竹、山药峻补脾胃真阴,熟地、山茱萸补益肝肾之阴。阴足自能藏阳,阳得潜藏不上僭越故发热自愈。
患者,男,45岁,2013年8月15日诊。1年前因浮肿尿少,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服强的松2个月症状好转。此后经常盗汗,且逐日加重,不论白天黑夜,入睡即冷汗淋漓,醒即汗止。曾服中药治疗仍汗出不止。盗汗,心烦,手脚心发热,腰部酸软,下肢乏力、上楼尤为明显,口干苦,舌质红干燥少苔无津液,脉浮大沉取无力。证系肝肾阴虚,阴不敛阳。拟麦味地黄丸加减。药用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10g,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5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盗汗及其他症状皆有所减轻,继服10剂后盗汗痊愈,唯有下肢乏力。嘱其注意晚上早睡以养肾精。
按:五脏之虚实盛衰,阴阳气血之不足皆可导致盗汗。朱丹溪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麦味地黄丸收敛肺金、补益肝肾,金收水藏相火自不外越,不止汗而汗自止。
2014-05-22
R249.7
B
1004-2814(2014)10-09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