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瑛,邓永强,朱 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兰州730030)
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综合征、骨髓抑制、内分泌改变等,致一过性后循环缺血(PCI)发作极为少见。近年来,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行干扰素治疗11个月出现眩晕10 d于2012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1992年发现HBsAg(+),肝功正常,未治疗。2011年 12月检查:HBsAg(+),HBeAb(+),HBcAb(+),HBV-DNA 9.77 ×104copy/mL;肝功:ALT 208 U/L,AST 23 U/L,TBil 11.7 μmol/L;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患者就诊本院,门诊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收入院后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9)肌注,500万U隔日1次。2012年2月因WBC下降,将剂量改为300万U隔日1次后出院继续治疗。连续应用干扰素至11个月时患者感阵发性眩晕,变换体位或转头时加重,伴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肢体感觉减弱及四肢麻木、走路呈斜行。无失语、偏瘫等症候。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 13.8/7.2 kPa。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走路呈醉酒步态,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痛触觉、温度觉均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行头颅及颈椎MRI成像示:头颅MRI未见病变,颈椎 C4~5、C5~6椎间盘轻度膨隆;眼部B超示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血管迂曲,无出血及渗出。考虑是干扰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即停用,给予口服杏林分散片、甲钴胺、呋喃硫胺及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14 d,上述症状减轻出院。
讨论: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干扰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①流感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发热、疼痛和全身不适[1];②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状红细胞减少[2];③内分泌改变: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④眼部异常:视物模糊、眼干、眼部炎症,眼痛;⑤心脏异常:心悸、心律失常;⑥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抑郁、焦虑、嗜睡甚至癫痫发作,以及记忆力障碍、味觉改变、感觉异常、震颤、情感障碍、性欲减退,阳痿等[3];⑦ 胃肠道异常:胃炎、腹胀、口干、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龈炎、唇炎、便秘;⑧皮肤疾病:皮疹、湿疹、牛皮癣、荨麻疹、光过敏反应、多汗、盗汗、瘙痒、脱发、单纯疱疹[4];⑨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骼异常:骨痛、背痛、颈部疼痛、肌肉痉挛、肌肉无力等[5]。干扰素所致的一过性后循环缺血发作极为少见,其发生机理不清,可能与血管痉挛性收缩有关。一过性后循环缺血发作症状与干扰素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相关。因此,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行干扰素长期治疗患者用药中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减量或停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冯燕,龙辉,陈树新.62例派罗欣不良反应分析[J].青岛医药,2012,44(1):16-17.
[2]贾柳,郜杨,王洪亮,等.重组人干扰素ɑ-2b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116-117.
[3]余峻玲,冯爱桥,张玉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致慢性丙型肝炎严重精神障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1):60-61.
[4]游彩云.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4.
[5]张占军,裴萍.干扰素罕见不良反应[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