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河
(焦作卫校附属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张新河
(焦作卫校附属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秋冬季节具有传染性的以腹泻、精神萎靡、伴呕吐、发烧、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蛋花样便等症状为主的病症。笔者用针刺配合拔罐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60例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经过治疗无效36例,未经任何治疗24例。
诊断标准:①多发于秋季或冬季,6个月~2岁小儿多见。②起病急,常伴流涕发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有呕吐。③大便呈蛋花样或稀水样便,每日数次或十多次,量大便急,无腥臭味。④大便化验正常或少许白细胞。⑤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约5~7天。
针刺:主穴取中脘、足三里、天枢、止泻、神阙、四缝,发热者配合谷,呕吐者配内关。皮肤常规消毒,快速用1~1.5寸毫针刺入皮下,到达一定深度后,行捻转提插手法,捻转幅度要大,速度要快,小幅度提插,不留针,日1次。
拔罐:用闪火法,用止血钳挟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急速将罐扣于神阙穴。留罐5~10min。
痊愈(症状消失,便次及性状恢复正常)50例,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接近正常)8例,无效(针刺后无变化)2例。针刺1次治愈32例,2次治愈26例。
冯某,男,11个月,1998年10月19日初诊。腹泻1天呈水样,泻势如注,每日20余次,伴发热38℃,精神萎靡,化验大便常规正常。用以上方法治疗,第2天腹泻豁然若失,便已成形。次日又巩固治疗1次,大便成形,便次正常,痊愈。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多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所致。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
中脘配三里为募合相配,可健脾土,振中阳,升清降浊,调理肠胃。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中之脏会,为胃经之气聚集之处,既能通降胃气,又可升清降浊、理气健中、扶土抑木,通中有降,降中有升。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是四总穴之一,有补脾益气、温中升阳、调和气血的作用,为全身强壮穴,是治疗胃肠病的要穴。天枢配止泻穴可调理气机之升降,使清升浊降、气机调畅、通水道、分清浊、止泄泻。天枢系大肠经之募穴。《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认为脐上应天,脐下应地,穴在脐旁,而谓之枢,得名天枢。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升清降浊作用,为中下焦升降出入之枢纽。止泻穴有止泄泻、通水道、分清浊、运脾土、利水湿、降浊气作用。四穴相配有健脾土、通水道、分清浊、调气机、止泄泻之作用,气机调畅、清升浊降、枢纽正常、水谷各行其道则泄泻自止。
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此处拔罐可振奋元阳,扶正固本,固表实卫,鼓邪外出。可调节全身脏腑阴阳之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暖脾胃、强肾固本、调理脾胃、理肠止泻作用。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有运化脾胃之作用。临床观察有健脾和胃、助消化、消疳积的作用。研究证实,针刺四缝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强度)增加。
R246.463.4
B
1004-2814(2014)05-0454-02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