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燕,贺志力,杨南陵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2.江西师范大学校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补肾抗痹合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熊 燕1,贺志力1,杨南陵2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2.江西师范大学校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2008年以来,笔者自拟补肾抗痹合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PA)3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8年;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异常25例,类风湿因子阳性26例,抗CCP抗体阳性30例,X线摄片有异常改变25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晨僵、压痛、活动障碍,或有关节畸形。
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RA诊断标准或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RULAR)2010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
补肾抗痹合剂药用青风藤15g,乌梢蛇10g,蕲蛇6g,五加皮15g,补骨脂15g,肉苁蓉15g,淫羊藿10g,熟地10g,当归20g,制附片9g,桂枝6g,羌活10g,独活10g,徐长卿6g,寻骨风12g,薏苡仁30g,鸡血藤20g,鳖甲12g,白芥子10g,老鹳草12g,地龙10g,红花6g,川牛膝20g,三七粉3g(入空心胶囊,分2次吞服),蚂蚁粉10g(入空心胶囊,分2次吞服)。每日1剂,加水煎汁200mL,再次煎取150mL,2次取汁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甲氨喋呤10mg,1周1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沉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生活能自理。显效:晨僵消失,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血沉接近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抗CCP抗体明显下降,生活能自理。好转:晨僵时间缩短,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功能改善轻微,实验室检查血沉无明显变化,类风湿因子仍阳性,生活不能自理,抗CCP抗体稍有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实验室检查及X线摄片骨质破坏无改变。
治疗3个月,临床治愈6例(20.0%),显效15例(50.0%),好转7例(23.3%),无效2例(6.7%)。无不良反应。
刘某,女,65岁,2011年11月12日就诊。多关节肿痛10余年,加重1年余。关节肿痛多在冬春阴雨、寒冷季节发作,晨僵明显,曾在某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屡用针灸、理疗、温泉浴及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未能减轻肿痛。症见面色晄白,畏寒喜暖,腰酸腿软,头昏耳鸣,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及瘀斑、苔白润,两尺脉沉弱。查肌肤欠温,四肢末梢明显,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畸形、压痛,活动受限。辅助检查RF360U/L,ESR100mm/h,CRP80mg/L,抗CCP抗体220RU/mL,肝肾功能正常。X线摄片双手近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最为明显,软组织轻度肿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甲氨喋呤12.5mg,1周1次。另服补肾抗痹合剂治疗1个月。关节肿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个月,关节肿痛逐渐消退,面色转华,肢体转温,头昏耳鸣消失,晨僵减轻,大小关节活动渐渐灵活,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治疗15个月,关节肿痛消失,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正常,生活自理,复查RF20U/L、ESR15mm/h、CRP6mg/L、抗CCP抗体20RU/mL,肝肾功能正常,随访2年余未复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免疫机制发生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提倡积极、早期、联合、个体、规律的使用抗风湿药物(DMARDs),甲氨喋呤为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并阻止二氢叶酸向四氢叶酸转化,从而抑制DNA的合成,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害、脱发等。
类风湿性关节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除有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外,往往有阳气亏虚、卫外功能降低之内因。卫外不固,病邪乘虚而入,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滞则肿痛发作。病邪有风、寒、湿、热,还兼痰、火、瘀。治当补肾通阳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补肾抗痹合剂方中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熟地黄、当归、附片、桂枝、川牛膝补益肝肾精血、温壮肾督阳气,青风藤、五加皮、羌活、独活、徐长卿、寻骨风、薏苡仁、乌梢蛇、蕲蛇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白芥子、老鹳草、鸡血藤、鳖甲、红花、三七粉、蚂蚁粉化痰散结、行瘀通络。配合甲氨喋呤,不仅能改善、控制症状,还能降低血沉、CRP,类风湿因子阴转,抗CCP抗体下降,并能减轻甲氨喋呤的不良反应。
R593.22
B
1004-2814(2014)12-11-01
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