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中医院(101500)冯立芹
西红花为鸢尾科(Iridaceae)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主产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其药材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将其释为泊夫兰。因历史上西红花一直从国外经印度进入我国西藏进口,故又名“藏红花”。近年来,西红花良好的药理活性使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因其产量低,生长条件苛刻导致资源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而产生了诸多伪品。本文就西红花的药理作用和常见伪品的鉴别进行概述。
1.1 传统医学中西红花的功效 在我国元代的《饮膳正要》中有西红花的记载:味平、甘、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欣喜。明朝《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西红花: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开胃进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西红花: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而在伊朗古籍中,西红花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有养神、美容、解毒、活血等功效。印度人也用西红花治疗发热、抑郁、关节炎以及不育症等。
1.2 现代临床功效
1.2.1 增强免疫力 西红花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其排毒养颜、改善睡眠的作用已被临床所证实,特别对于女性的养血活血疗效较好。此外,西红花还能够促进脂肪代谢,从而达到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1],调节气机运行,平衡阴阳的目的。最新研究表明,西红花制剂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1.2.2 保护心脏 西红花提取物具有兴奋呼吸的作用,在耐缺氧条件下能够提高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减弱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起到保心脏的作用。
1.2.3 护肝利胆 西红花中含有西红花酸[2],这种成分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加脂肪代谢,用于治疗脂肪肝。西红花还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降低总胆红素和异常增高的球蛋白,这种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后的肝硬化。
1.2.4 其他作用 西红花总皂苷对血小板凝集具有诱导作用[3],此作用对肾小球肾炎的动物模型取得了疗效;西红花提取物中的西红花素能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1 正品西红花的来源和性状[4]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线性,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2.2 常见伪品及鉴别
2.2.1 莲须[5]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雄蕊,呈线状,花药长1~1.5cm,直径0.5mm左右,含较多花粉粒,呈螺旋状扭曲,花丝略扁呈丝状,稍弯曲,长1~1.6cm,气微香,味微涩。
2.2.2 玉蜀黍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ys L.)的柱头及花柱,经染色呈线状,长约1~3cm,表面呈红色或砖红色,略平,边缘具毛且稀疏,略有油润光泽,通过放大镜观察可见花柱、花丝以及花药,气微臭。
2.2.3 菊花舌状花 为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alium Ramat.)舌状花经染色而成的仿制品。呈线状,长约1.5cm,暗红色,花冠上端平展,呈扁舌状,基部圆筒状,内部藏有先端2裂柱头。
2.2.4 红花[6]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红花主产于浙江、河北、河南[7]等地。红花自身虽为正品药材,但常用于冒充西红花,药效相去甚远。
2.2.5 染色草红花 呈管状,表面紫红色,具明显臭味,比较容易鉴别。
2.2.6 掺入花柱的西红花 本品花柱呈淡黄色,而有个别完整者上端可见三叉分裂的柱头,扁平呈扭曲状,气微香,微涩。
2.2.7 纸浆伪品[8]用纸浆、染料(柠檬黄、胭脂红等)和油性物质加工而成。本品多为丝状,用水浸泡后褪色成黄白色,有少量油状物漂浮,边缘不整齐,无波状突起,宽端扁平而整齐,顶端无喇叭状。双侧平整,表面红色或深红色,长3cm左右。
西红花不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还大量用于日用化工、食品等工业,是化妆品和香料的宝贵原料,被西班牙人誉为“红色金子”,因而是一种贵细中药。正因如此,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采用掺伪及造假等手段充斥药材市场。这些赝品不但无效,个别品种还会危害健康。对此,药品监督部门应该严格控制西红花药材的流通渠道,避免伪品在市场上销售。此外,作为医药工作者要掌握西红花的鉴别方法,仔细辨认,不能盲目单一地下结论,要全面考察,确定真伪,以保证西红花饮片的质量,发挥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