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高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困境及对策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通过对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带教教师展开调研,了解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学生临床实习陷入困境的原因,就附属医院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习教学医院共建、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
高职;口腔医学;临床实习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经过两年校内学习后进入医院,以实习医生身份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通过临床综合训练,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口腔临床常用的诊疗技能和操作规程,具备对常见、多发疾病初步诊治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毕业后独立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实习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口腔临床工作对动手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大量的专业操作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规范的实践才能掌握。因此,教学医院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专科医院或二甲以上综合医院,而且口腔科要有优良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就诊患者,才能满足口腔临床教学需要。然而,调研发现,一些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陷入了困境,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也给实习医院带来较多困扰。本文对此进行了调研,以期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为了解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质量,2012—2013年,笔者分别对湖北两所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2009级、2010级实习结束的382名学生分批进行了交流座谈,并让学生填写自制的等级评定表,共收回322份。学生实习结束后,同期走访26家协议实习医院,访谈参与临床带教的医生117人,听取学生实习期的综合表现,并让带教教师填写等级评定表,共收回有效评定表113份。按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进行评定,满意率为选择“很满意”与“满意”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其结果代表对实习学生或实习效果的认可度。将两类评定表整理归档,结果见表1、表2。分析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将整改措施反馈给带教教师和学生,并研究下一步如何合理地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表1、2可以看出,实习学生对临床实习各项结果满意率较低,反映出实习效果不佳;同时,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综合情况满意率也不高,表明实习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生满意率均不高,体现出学生实习阶段陷入了困境,如不找出原因,及时化解,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
表1 实习学生对临床实习情况的评价(n=322)
表2 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综合情况的评价(n=113)
2.1高职院校自身缺乏较成熟的专科教学医院,缺乏与实习相衔接的临床见习
由于扩招,高职医学专业招生持续升温,学校基础设施,实验、实习条件难以同步改善,特别是自身缺乏成熟的大型附属医院,给临床见习、实习带来极大困难,不得不将社会医疗机构作为教学医院,以完成临床见习、实习。这种模式客观上为医学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学教育规模扩展与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教学医院也在与医学院校合作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美誉度。但由于这些教学医院带教教师往往缺乏较强的带教能力、动力与责任心,给学生临床实习带来负面影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践中对操作的熟练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必然对实习带教教师要求也高,而绝大多数综合医疗机构口腔科规模小,技术力量相较其他科室薄弱,带教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训,缺乏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导致学生难以完成规定的实习项目。此外,学生缺乏与实习相衔接的临床见习,对工作岗位不熟悉,实习后,对工作环境感到陌生,对临床工作流程不了解,需要很长时间调整和适应。
2.2 带教教师能力与责任心不强
虽然实习教学医院与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在以医疗服务为主要工作任务的环境下,整个医院难以形成真正的教育教学氛围,从领导到员工,教学观念、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对医院而言只是一个附带任务,对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视其为一种责任或者职责[2]。因此,对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和管理均落后于医疗服务,教师教学意识淡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再之,教学医院口腔科大多规模偏小,设备材料更新慢,部分医院所开展的业务甚至落后于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实习计划项目。同时,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带教工作在很多医院成为一种义务性工作,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挂钩,缺乏约束和考核机制。
2.3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实践不足
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相对高职其他专业而言,既有相同的职业教育特点,又有其特殊的教育规律。一些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办学实力不强,缺乏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实训条件,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少,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导致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差。同时,实习医院教学制度不健全,带教教师由于担心医疗纠纷,往往不敢让学生动手;也有些带教教师因工作繁忙,无暇指导实习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实习操作机会越来越少。
2.4 学生学习能力与自制力较差
实习学生普遍自觉学习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远离教师和父母,学习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走访得知,有部分学生纪律意识差,经常迟到、旷工,难以管理,严重影响了学校及实习学生的形象,也导致带教教师缺乏带教动力和信心,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3.1 改善教学条件,建设附属医院
高职院校附属教学医院是医药卫生类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地;附属教学医院是学校的一张名片,由于直接服务社会,必将成为获得社会对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认可的重要载体。设备优良、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让临床医师、专职教师实现岗位互动,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方便学生学习阶段的实训及见习,尽早认识自己的岗位工作,激发学习动机。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口腔医学教育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仿头模型为手段,加强临床实习前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更贴近临床实际,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
3.2 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倡“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岗位、反复接触临床”理念,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口腔专业教育全程化的特色;探索“两综合、两递进、两转变”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把单项基础技能训练与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单项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向综合技能训练的递进、单项专业课程学习向综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递进;实践教学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开展。在实验条件上,增加投入,完善实训设施,保证实训效果,重视临床见习,大幅度增加口腔专业课时,主要用于操作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病例讨论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4]。完善监督与考评机制,引入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考评办法,考评结果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意见,尤其注重社会评价。
3.3 加强与实习医院联系,主动培训,提高带教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加强与实习医院的联系,邀请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听取医务人员的合理化建议,鼓励他们全程参与临床教学。此外,学校还要定期举办医院教学研讨会,针对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中存在、发现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项研讨;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实现校院双赢。
3.4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生实习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讲解实习注意事项,细化各项流程,强调实习纪律,签订责任书,指定实习负责人。学校组织专人定期到各教学医院巡回,及时与医院教学管理机构及带教教师沟通,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其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对师生双方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反馈,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1]张少华,黎祺,陈建刚,等.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5-6.
[2]郭跃伟,白国强.地方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培训新体系构建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12-1114.
[3]谢广平,孟祥勇.基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1):113-115.
[4]周勤,刘庆国,韩银淑.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145-146.
G424.4
A
1671-1246(2014)17-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