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
对于与我们交流的缅甸同行来说,他们曾经失去了过去,但是,随着民主转型的到来,他们正拥有着自己的现在,也将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对于缅甸的印象,便是缅甸是中国的亲密邻邦,当年的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奈温共提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以及他们之间曾多次互访。在我少年无知的刻板记忆中,缅甸曾经的政治强人吴奈温,当年是仅次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中国媒体的明星人物,以至于当不久前,我在缅甸坐车,司机介绍不远处曾是奈温的住处时,眼睛并没有找到那个住处的我,还是升腾起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奇怪感觉。
但是,少年时代的我,并不知道那位曾经的中国媒体明星、领导人的座上宾奈温将军和他的军队同僚的另一面,是通过军事力量得以控制缅甸,并且在1962年最终废除民选制度,开启了缅甸长达50年的军政府统治,期间经济凋敝,牺牲累累,缅甸几乎成为现代社会的“弃儿”。1988年,缅甸军政府镇压了缅甸8888民主运动,军政府公开宣布的死亡人数是95人,但民间估计都在3000-10000之间。彼时的中国虽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但媒体并不发达,资讯不畅,更多的目光投注在国内。对于这样重大的民主运动和随后发生的流血事件,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的我,竟然毫无印象——我们曾在缅甸讨论此事,即便比我们年长的学者,当年对此也知之甚少。
虽然缅甸就在中国的边上,我在服务《南风窗》期间,我的同事曾经做过中缅边境的移民、木材交易、毒品走私等话题,但是,厕身媒体多年的我,今天对于缅甸的印象,也是粗陋浅疏的。
自从2010年缅甸开始结束军政府统治,执政的联邦巩固改革与发展党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包括释放被软禁超过15年的全国民主同盟领导人昂山素季、放宽出版审查和网络审查,缅甸开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加上其在中国边上这样的地缘政治背景,缅甸一下子从国际社会的“弃儿”而成为世所瞩目的焦点。
其实奈温之后,我对于缅甸投注更多的目光,与另一个名字紧密关联,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作为缅甸政治家族的后人,其故事对于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几乎说得上是耳熟能详了,她的故事,从另一个维度折射了缅甸的不幸与幸运的命运。如今的昂山素季,作为缅甸民主转型的重要推动者,顶着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光环,一边作为缅甸国会议员从事政治活动,继续推动缅甸的民主转型,一边通过建立昂山素季基金,关切着缅甸女性的健康和教育等问题,一举一动,依然为世所瞩目。
不过,昂山素季及其政党,也正面临着转身之痛。即如缅甸朋友介绍的,在民主转型过程中,昂山素季和她的党也正在遭遇媒体越来越多的批评。此次在缅甸昂山素季基金举办的午餐会上,昂山素季演讲中,谈到的关于媒体的自由和责任,关于提升媒体业者的专业水平的呼吁,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是常识性的“官话”,既有现实政治的考量,也有诸多无奈。
缅甸之行,作为媒体业者,我对于这两年缅甸政府放宽新闻出版审查和网络审查,允许私人办报,开放BBC、FACEBOOK、TWITTER等进入缅甸,更感兴趣,这也是中国社交媒体上被不断转发重提的话题。
在与缅甸新闻界的交流中,所有人都欢迎这种改变的到来,但认为还远远不够,甚至不止一家媒体机构的人认为,缅甸政府此举,更多是一种“外交策略”,有些类似我们习惯所说的“形象工程”。
对于过去的岁月,所有交流的缅甸同行,都痛心疾首于军政府统治时期缅甸新闻业“失去的五十年”——五十年几无“新闻”;五十年没有新闻教育,以至于老一代的新闻业者早已消散烟云中,而新的一代,如昂山素季所言,亟须提高专业水平,他们中许多人,连最基本的新闻报道规范也不清楚。
每每听他们谈到“五十年军政府统治”之遗祸,即便我们这些并无亲身经历的人,似乎也感到了切肤之痛,这失去的五十年,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时间停止,更意味着倒退。
当然,办媒体办新闻教育的条件简陋,自是不必说。我的缅甸之行,所拜访的这些声名鹊起的非官方媒体和缅甸最好的新闻教育机构,全都隐身在普通的民居里,37、8度的办公室,只是我们到了才临时开空调,更不用说我们国内媒体常见的高楼大厦窗明几净了。
建设是最好的改变。与国内媒体更多的世俗和功利相比,缅甸的这些独立媒体的从业者,虽然批判军政府之恶,却并没有仅仅沉陷在这种批判中。他们都积极从事着自己的事,办媒体办教育,跟我们1980年代后期办媒体以及1990年代后期市场化媒体崛起时的那种奋起的只争朝夕的精神相比,毫不逊色。他们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做的,就是奋起直追,把失去的五十年夺回来。即如交流中缅甸同行所言,缅甸新闻出版业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如果政府不限制新闻自由,媒体的报道质量就会上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准也会很快有很大提高。
最近这两年缅甸媒体业的发展,虽然凌乱,但也已经显示出了这种生机和趋势。相信随着缅甸政治开放转型的继续,随着经济多元民间经济力量的崛起,他们的发展会更快。
毫无疑问,对于与我们交流的缅甸同行来说,他们曾经失去了过去,但是,随着民主转型的到来,他们正拥有着自己的现在,也将创造自己的未来。这一点,也是这个过去我们未曾更多注意的邻邦成为我们自己社交媒体宠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为媒体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