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发展阶段研究
——正从系统化时期进入智能化时期

2014-04-04 12:11黄津孚张小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智能化阶段管理

黄津孚,张小红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6;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企业管理发展阶段研究
——正从系统化时期进入智能化时期

黄津孚1,张小红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6;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掌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中争取主动的前提。21世纪初,企业管理正经历一场革命性变化,继经验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时期之后,正快速进入智能化管理时期。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发展阶段命名的原则,以及迄今为止企业管理发展的四阶段观点,论述了系统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的背景和特征,智能化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管理发展阶段;经验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智能化管理

一、前人关于企业管理发展阶段的研究

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现代化”过程,是不断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研究企业管理发展演进、过程,理论上可以通过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特点及其原因,探求管理的发展规律;实践上便于企业找准自身管理的位置,发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因而历来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的划分,采用了不同的思路和标准。有的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视角观察管理的变化;有的从实践的视角研究管理的变革;有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研究管理的发展阶段。

美国管理学家丹尼尔·A·雷恩在其名著《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将管理思想的演变分为早期管理思想(他又进一步分为工业化前和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1]。南京大学周三多、陈传明、罗明泓教授把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思想三个阶段[2]。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从管理理论角度,分阶段论述了科学管理的产生、行为科学的兴起、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3]。

1980年代流行于国内学术界的管理发展过程划分思路,主要依据管理实践。当时出版的教科书把西方管理划分为经验管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历史阶段[4];“传统管理的突出特点是…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人凭自己的经验操作,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自己的经验来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只是依靠师傅传授自己的经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科学管理是将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和标准化”,如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测定劳动定额,推行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对工人加以培训,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定生产计划和管理制度等[5]。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组织几十位专家学者对1922~1997年75年间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回顾,他们把管理的发展过程分为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政府管制(Government Regulation)、营销和多元化(Marketing and Diversification)、战略和社会变革(Strategy and Social Change)、竞争挑战和重构(Competitive Challenge and Restructuring)、全球化和知识(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等六个阶段[6]。该方案划分管理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包括重要管理思想的提出和管理实践的标志性事件。

二、企业管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其命名的原则和方案

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其命名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标准明确、一致的原则

历史阶段的划分需要明确一致的标准。例如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要么将生产工具作为基本依据,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按照主要依赖的能源分为畜力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核能时代;或者将反映生产关系的制度作为基本依据分为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家们研究经济发展阶段,通常按照整个经济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品与生产方式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等。我们肯定不能接受例如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蒸汽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混杂依据。

企业管理阶段的划分,同样应该明确统一的划分依据、标准。要么是管理思想,要么是管理实践。有的教材将管理的发展过程归纳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定量管理-权变管理思想,其中显然包含了不同的划分依据,不符合标准统一的原则。

(二)科学命名的原则

科学概念必须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够区分事物的内涵与外延,反映事物的基本特性。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管理发展阶段的命名方面,存在亟须改进之处。

1.现代管理、后现代管理的概念不科学。20世纪中叶以来,企业管理发生了两次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中期即“战后”,第二次发生在世纪之交。国内外学术界都意识到了这两次变化,但是没有通过严谨的科学概括提出适当的概念表述,而是简单的套用社会学、经济学的“现代化”概念,提出所谓“现代管理阶段”和“后现代管理阶段”这样含糊的概念[7],既没有勾画出相应阶段的管理特点,也缺乏时代的坐标定位。战后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与科学管理阶段相比,究竟有什么重大区别?从“现代管理”四个字,我们得不到任何启示。站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点上,我们可以把多元化战略、分权型组织、采用办公自动化(0A)系统等称之为“现代管理”;如果我们站在2010年代的时点上,新的管理方式出现了,原来被认为属于“现代管理”的内容甚至不那么“现代”了,例如更多的企业放弃非相关多元化,而采用“归核”战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许多企业在实施整合内部资源的组织变革,规划、财务、大宗采购、销售渠道的权力又开始集中到总部;ERP系统的功能远远超过了OA系统。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的管理模式,于是有人不得不用“后现代”的概念(或者一个用“现代”,一个用“当代”)表述新的管理阶段。我们设想,如果再过30年,企业管理肯定又有新的重大变化,那么我们又如何命名新的阶段?难道是“后后现代管理”吗?

2.“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难以反映管理实践的动态化、结构化特点。由于企业管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渐进性,同一个时期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廻异,同一个企业在某个时期不同管理方式共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企业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转折点,但从全球范围而言,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化”的过程,先是美国一批企业率先推行科学管理,随后是西欧企业跟进。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新经济时期列宁倡导过科学管理,中国一批民族资本企业在1930年代引入科学管理。因而,笔者主张以经验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代替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的概念表述,以突出管理变革是一个过程,不同管理模式相互交叉普遍存在这样的现实。

(三)以企业实践为主要依据的管理发展阶段划分方案

笔者主张,企业管理发展阶段以企业实践为主要依据,而非流行管理理论为主要依据,其优越性有以下两点。

1.实践是现实的生产力、竞争力。

按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观点,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思想和理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管理思想只有转化为众多企业的行为,管理理论只有得到广泛的实践,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物质力量。例如在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之前,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经济学家们就在著作中陆续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8],然而正是泰罗在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的实践,取得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特别是福特把科学管理思想全面应用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一度成为全球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的企业,展示了科学管理的威力,才推动了企业界群相仿效,实现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阶段的跃升。

2.实践更具有差异和变革的可观察性。历史阶段划分必须以可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显著差异和重大变革事件为依据,以便人们能够识别大致的时间界限。

按照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划分时间段比较困难。一方面,管理思想形成体系一般具有较长的时间,不同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互相交叉,很难确定分界线;另一方面,同一历史时期可能提出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有时难分主次。例如,学术界普遍认为1930年代梅奥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开启了行为科学理论的时代。而同一时期,被学术界推崇为系统管理理论的开创者巴纳德,发表其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样,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阶段划分,究竟是行为科学在前,还是系统理论在前?学术界恐难得出一致的意见。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学派,曾被前美国管理学院院长孔茨戏称为“管理学的丛林”,对管理阶段又如何命名?个别著作将此称为“理论丛林”阶段,凸显作者的无奈。

管理实践的分界线则比较明显,例如科学管理与经验管理的分界线,可以通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予以考察;现代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中期以来的企业管理阶段,但笔者宁愿将其称之为系统化管理阶段)与科学管理的分界线,在于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系统管理模式的广泛流行,这也是容易观察到的。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提出,迄今为止的企业管理发展过程,宜描述为经验化、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四个阶段依次递进的过程。

经验化管理是以个人经验为依据的管理。科学化管理是以实验科学、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各种规范为主要依据的管理。系统化管理是以系统科学、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各种系统优化方法工具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智能化管理是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人机协同、社会协同智能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管理。

三、当前企业管理正处于系统化管理阶段

(一)从经验化管理到科学化管理

西方企业流行经验化管理大致在19世纪直到20世纪初。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工业化历史还比较短,人们还来不及通过积累和总结经验形成管理规范,因而商业和管理教育尚难形成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过程和组织相对简单,因而凭经验尚可应付管理之需。

这里所说的经验化管理,并非是说管理完全没有科学道理,并非完全没有规章制度,而是指个人经验、个人意志占主导地位的管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大型企业的纷纷出现(189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雇员已达到11万人),经验式管理难以应对;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劳资矛盾日益加深,需要寻找出路,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开始加快科学化管理的进程。

科学化管理的本质,是以实验科学、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各种规范为主要管理依据。管理者通过试验和总结实践经验,寻找普遍适用、客观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方法,包括组织框架、职责规定、技术标准、各种定额、会计体系、安全规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等并加以规定、培训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既为使用机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为大规模社会化协作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从科学化管理到系统化管理的背景

学术界普遍认为,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中叶,是从科学化管理转向系统化管理的转折点。其主要背景为:

1.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二战结束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战后又建立了关贸总协定,从体制机制方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1973年以后的30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1%,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2%增长到42%,国际资本流动占GDP的比重从5%增长到21%[9]。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战争推动了新科技的应用,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应用数学、电子技术、核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迅速进入各领域,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经济危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压力。自由市场的无序竞争必然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危机无可避免,迫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包括中国、前苏联在内的亚洲与欧洲东部许多国家通过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在一个时期内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对西方原来实行的制度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迫使这些国家改变管理策略。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投资和消费,同时企业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对工人阶级也作了让步,结果使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在利润驱动下,投资猛增,西方各国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4.科学哲学和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哲学思潮形成,不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而且在社会科学、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数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与管理学相互结合,扩展了管理者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知识宝库。

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企业管理准备了大量人才。从国会议员到企业经理,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识阶层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对管理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系统化管理的特征

系统化管理是基于系统思维,重视整体优化、内外适应、多学科融合支撑的管理。其主要特征包括:

1.重视经营战略,适应竞争需要。重视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性互动是系统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中叶,环境的理念、战略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普遍制定了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管理者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和竞争态势,更加重视提升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视野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关注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

2.采用系统管理模式,追求整体最优。在这个阶段,各种系统管理模式在企业得到试验和推广应用,包括起源于美国的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兴起于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英国企业界率先实施的设备综合工程、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推行的“四全一制”管理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管理优化的整体性、管理目标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完整性、管理主体的全员性、管理职能的协同性、管理过程的闭环性[10]。

3.管理的重心由物转向人。企业生产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战后”一种新的理念,即“在决定企业效益的生产要素系统中,人是主导性、决定性的要素”,被企业广泛接受,因而管理的重心开始从厂房、设备、资金等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企业掀起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员工积极性、改善组织和领导的热潮,例如员工参与管理、授权、自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持股等。20世纪70~80年代企业文化开始受到各国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日渐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管理中综合应用多学科方法与计算机手段。在科学化管理阶段,管理层往往关注专业特长的发挥,分别优化生产管理(如动作时间研究)、会计核算(如科目设计和记账方法)、营销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如人员选拔)等。在系统化管理阶段,管理层倾向于综合运用经济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方法,解决诸如工业工程、项目管理、品牌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问题。并大量采用规划论、排队论、博弈论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解决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问题。

5.管理人员职业化,公司治理规范化。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MBA教育发展迅速,职业经理人大量进入管理阶层,他们在企业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乃至有专家惊呼发生了“经理革命”。各国从法律层面到市场监管层面,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出资人对经营者、各级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企业管理正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

20~21世纪之交,企业管理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这就是智能化的管理时代。所谓智能化管理,就是协同发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个人智能与组织智能、企业智能与社会智能以应对可持续挑战的管理模式。

(一)导致管理时代性变革的背景

从系统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是时代性的变革。导致这场变革的宏观背景主要是:

1.新的全球化浪潮。世纪之交由于冷战结束,东欧各国纷纷加入欧共体,中国恢复WTO成员国地位,掀起了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全球统一的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及跨国投资非常活跃,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2.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空间与海洋科技、激光科技、新型制造技术等在内的新科技革命风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席卷全球,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信息世界,改变着企业投入、转换、产出的整个系统。根据中国用友软件公司与INFOX Consulting公司对400多家企业近500位高管进行的联合调查,90%以上的高管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战略、实现商业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至关重要[11]。

3.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推动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不断膨胀的人口、消费需求以及贪欲,已经导致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商业生态的三重危机,直接威胁到企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2]。迫使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努力寻找人和自然界、不同经济组织之间、企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

导致企业管理智能化的直接动因是

1.巨大的社会需求和企业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当今社会中,交通、能源、医疗、教育、信息资源需求和配置、开发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例如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何与集中式供电网络并网[13];如何引导行驶中的百万辆汽车有效利用有限道路资源,提高通行效率?如何发挥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满足千变万化的需求?如何控制成千上万的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如何开发利用巨大的信息存量,为商业创造更多价值?这些问题,依靠原有的能力已很难解决。

2.快速满足小众和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催生了新的竞争格局。由于信息流通加快,模仿缩短了创新的收获期,商品与服务的同质化日益严重,而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于是差异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可行之路,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大众消费向小众消费、个性化消费转变。规模经济向速度经济转变,诚如美国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所言:“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必须借助于协同智能提升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核心竞争力。

3.变革与创新决定企业命运。科技革命加速导入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手段,产品、技术、流程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业间不时发生颠覆性创新,企业时时面临被淘汰,或重新洗牌的压力,要求不断变革和创新,经营管理难度空前提高,需要获得高效的管理手段。

4.内外协同、精益经营成为普遍要求。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和经营风险的增加,要求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整个价值网链的合作竞争,协同管理的任务非常复杂。为应对同业价格竞争以及环境、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精益经营成为普遍要求。台塑集团全面推行核算到机台和岗位工序成本管理;海尔建立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每个经营体都有资产负债表,要求每天核算出收入和支出,每天检查和指导自主经营体的“预案”实施,离开智能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已经难以想象。

5.智能化应用环境正在形成。各国纷纷确立信息化智能化战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全球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14];许多大企业信息管理已经达到较高水平,IBM公司倡导的建设智慧地球的愿景得到广泛响应,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社区试验全面开花,智能化应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二)智能化管理的特征

由于新的时代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完整的管理形态有待观察,从目前处于管理前沿的企业实践来看,显现以下特征:

1.集中人类智慧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契约”行动,制定可持续经营战略,倡导合作共赢,加大社会责任投入,开发节能、节材、低排放、安全环保的绿色产品和技术,落实管理责任,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评价标准,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力图以全人类的智慧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难题[15]。

2.广泛开展基于开发人类智能的知识管理。知识是人类智能的基础。开发个人、组织和社会知识资产,是智能化管理的必然选择。1990年,包括IBM、GE、惠普、陶氏化学、德国汉高等在内的一批先进企业开始实践知识管理,他们成立专门机构、设立知识管理总监,通过总结最佳实践经验和标杆管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力量开发专家系统,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实行开放式的研究开发政策,中国许多企业还积极践行学习型组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智能水平。总体上大大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价值含量。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哈拉尔研究,1986~1995年十年中,经合组织成员国输出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类产品,已经占出口总额的10%左右增加到35%,其中美国已达24%,即使是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其中技术含量也大幅增加[16]。

3.大量开发应用人工智能工具。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领域纷纷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人类完成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从简单重复的作业,到程序化的决策,再到半程序化的决策。例如在技术开发与生产过程控制中,企业大量引入应用辅助设计系统、仿真试验系统、辅助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服务系统等提高技术开发与生产过程的效率;在营销业务中,企业日益广泛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网上采购与销售、电子支付数据等;企业管理智能工具已涵盖计划与控制、办公自动化、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供应商与分销商管理等职能。20世纪末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

4.构建和完善智能化管理环境。企业为实现智能化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增强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意识,积极开发建设物联网,为建立信息化平台统一通信标准,为加强沟通、促进创新而进行组织变革,为适应信息系统运行要求而进行流程再造,为激励知识分享完善奖励制度,充实专家队伍,加强人员培训等[17]。

(三)智能化管理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

企业智能化实际上是工业发展史上新一轮的自动化,将直接导致新的社会分工,企业内员工,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任务将重新定义,由于大量程序化、半程序化的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员工职责将向创新性、服务性方向转移,从而形成新的组织结构、新的业务流程。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美国管理者岗位增加38.7万个,办公室职员岗位则减少近200万个。例如簿记员、出纳员、数据录入员、档案管理员、打字员、零售收银员等职位数量一直下滑。另一个数据是,2011~2012年,美国应用和系统领域的软件开发岗位增加了5.5%。数据库、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就业岗位增加了2.6%。但是在申请这些职位的时候,需要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要有足够的竞争力[18]。

企业智能化必将改变产业格局、竞争格局,从而影响企业生态。例如专门开发出售、出租专家管理系统和提供云计算、云存储的服务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自身保留的管理功能。

智能化系统可以完成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从抽样调查进入到全体观察的层面,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例如因果关系不明的相关性事物,从而捕捉到新的商机,这是对传统思维的超越[19]。管理智能化对企业信息化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的准确、及时、开放性将极大的影响智能化管理的范围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孙耀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周三多,陈传明,罗明泓.管理学—原理和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3-106.

[3]芮明杰.管理学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3-43.

[4]北京经济学院工业经济系经营管理教研室编.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28-51.

[5]中国工业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工业企业管理》编写组.工业企业管理总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3-18.[6]David Sibbet.75 Years of Management Ideas&Practi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Sep-Oct:2-13.

[7]罗珉.后现代管理理论辨析[J].管理科学,2005,(2):8-13.

[8]孙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40-54.

[9]佛雷德里克·米什金.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M].姜世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4.

[10]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六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63-64.

[11]王林.未来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J].中外管理,2007,(6):30-31.

[12]黄津孚,等.管理创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47-62.

[13]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6-35.

[14]比尔·盖茨.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M].蒋显景,姜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

[1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3-247.[16]黄津孚,等.管理创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144-158.

[17]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5-161.

[18]胡铁成.知识经济全书(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371-1372.

[19]张小红.论国民经济信息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增刊),2002,(2):10-12.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age:From a Systematic Period into an Intelligent Period

HUANG Jin-fu1,ZHANG Xiao-hong2
(1.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26,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To grasp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management is the premise for the enterprise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In the early 21stcentury,the enterprisemanagement is experiencing a revolutionary change.After the experiencemanagement,scientificmanagement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it is rapidly entering a period of intelligentmanagement.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former research,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aming principle during the process of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a pointof view that the enterprisemanagement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up till now.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tmanagement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 that the intelligentmanagement is facing.

stages ofmanagement development;experience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ystematic management;intelligentmanagement

F272.1

A

1008-2700(2014)01-0097-07

(责任编辑:李 叶)

2013-11-25

黄津孚(194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管理学、管理创新;张小红(1970- ),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管理学、知识管理教学。

猜你喜欢
智能化阶段管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