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

2014-04-04 14:30
关键词:仲夏夜莎士比亚喜剧

项 莉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英语教研室,淄博 256414)

论 《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

项 莉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英语教研室,淄博 256414)

英语语言对英语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折射性,它不仅是情感、思想的体现,也是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最基本的工具。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在 《仲夏夜之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独特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和他的思想,笔者从双关语、反讽、辱骂语、对比等角度对 《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从英语语言角度更好地领悟整部剧的中心思想,感受伟大戏剧家的语言魅力。

仲夏夜之梦;英语语言风格;双关;反讽;辱骂语;对比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让读者最有浪漫主义印象的是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以极富个性的英语喜剧语言、自然的魅力、巧妙的情节演绎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剧主题。该部喜剧强烈地表达了批判封建婚姻,崇尚自由恋爱,追求幸福人生的主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主旨,本文对莎士比亚在 《仲夏夜之梦》中运用的英语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仲夏夜之梦》最大的特点是英语语言的独特性,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虚实结合,既能感觉到人们对爱情的幻想,也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英语语言虚实结合的运用以及讽刺手法是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笔者主要从英语语言的角度来解读 《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巨匠,但直到19世纪初才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研究他,最终形成了莎学。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从内容上仍可概括为总体评价、寻求规律和深入挖掘三个方面;从批评的方式来看,则有莎士比亚同时代的直感认识性评价、17世纪的古典主义批评、18世纪的理性主义分析、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评价和20世纪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派[1]。而20世纪期间对莎士比亚喜剧研究的流变过程则体现了从娱乐浪漫的 “欢乐”剧到喜剧成为一种文学 “样式”,再到女性主义及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进行莎评。在此仅就20世纪以来对喜剧 《仲夏夜之梦》的研究进行简单概括。这些研究成果有的是论文、章节,如盖里·沃勒编集的《莎士比亚的喜剧》(Shakespeare’s Comedies,1991)和葛纳·索雷里乌斯(Gunnar Sorelius)的专著《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Shakespeare’s Early Comedies,1993);有的是专著、论文集,如哈洛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编的《威廉·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William Shakespear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1987)和《威廉·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新编》(William Shakespear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New Edition,2010)[2]5。多位评论家从多角度研究了喜剧 《仲夏夜之梦》,颇有见地,对人们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喜剧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版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莎学研究专著,如张泗洋、徐斌、张晓阳合著的 《莎士比亚引论》(1989),谈瀛洲的 《莎评简史》(2005),李伟民的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2006)等[2]6。这期间,笔者认为对莎士比亚的喜剧作了较好批评的有李伟民的 《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中国》一文(2006)。该文中将20世纪50年代中国莎士比亚喜剧的研究定位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意义下的 “人民性”,80年代则定位在友谊与爱情的主题,90年代定位在大致与西方接轨,吸收了西方多角度研究成果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研究方法[2]6。除此之外,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洪增流的 《论莎氏喜剧中悲剧因素的表现形式和意义》(1998),论述了莎士比亚喜剧中存在着悲剧因素。

二、影响 《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的因素

(一)时代背景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的复杂性导致了莎士比亚戏剧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也反过来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那个时代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视野的开阔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和灵感;那个时代正是相对光明和黑暗王朝交替的时代,复杂的政治背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体现出深刻的思考;那个时代正是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时代,文艺复兴思想的流行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性,深刻反省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血腥。在这样的背景下,喜剧 《仲夏夜之梦》诞生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语言带来的时空交错反映了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广阔的文学领域,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春风。其双关、反讽等多样的语言风格反映了人性的觉醒,新旧思想的碰撞。

(二)英语语言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人类的语言方式与人们的心理特征、智力能力和认知程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人们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语言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不同种类的语言有着不同的风格。所以,人们在阅读文献时,通常会判断文章用语是汉语思维或是英语思维。语言思维是一种运行系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在人的大脑中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当人们想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这些本来自由的要素迅速集中起来,使音、形、义三者之间产生关联,组成词语或者语段,从而实现其交际功能。英语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形成了迥异于汉语的风格特征。

英语语言思维具有抽象性。通常认为,抽象性是指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用抽象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英语的词语表达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使用概率较高。例如,英语中的名词大都是比较具体的词汇,但是在使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总是转化成抽象名词,表示行为的动词同样被抽象化,还有部分形容词也都被转化成具有抽象概念的词语。在 《仲夏夜之梦》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量的抽象词语。本来该剧就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大量抽象词语的使用更使得剧情扑朔迷离,吸引读者的眼球。

英语语言思维具有折射性。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总是将自身的文化信息、背景常识等隐藏于语言思维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人们既学会了语言,又透过语言掌握了国家的文化信息。在 《仲夏夜之梦》所塑造的爱情故事中,透过剧中主人公的对话,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剧中人物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对新的社会体制的向往,这些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正是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折射,将当时的国家文化信息隐藏于剧中。

三、《仲夏夜之梦》的英语语言风格

巴赫金将与官方严肃、规范、单一的语言相对的民间语言称为广场语言,诸如双关、反讽、辱骂语、赌咒发誓、行话、广场吆喝等都属于广场语言[3]。莎士比亚在 《仲夏夜之梦》中运用的英语语言就有着相当明显的广场语言风格和狂欢色彩。

(一)英语双关语的运用

英语双关语指的是运用词的多义性,使词语在句子中具有双重意义,双关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给人一种加深语义的感觉。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双关语一直被使用得较为频繁,不管是贵族还是贫民,因此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英语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借用双关语言嘲讽社会现实的艺术境界。

《仲夏夜之梦》中的人物尤其爱使用双关语,利用同音词或同义词创造出一种双重意味,让不同的读者体会出不同的含义,使作品的意境悠远。剧中悲伤的情节透露出喜剧的色彩,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语言本是文化和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大量使用双关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文化素养较高的感觉。该剧中的人物,大都是封建社会与新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愿意展示自身的优点。无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一定会好好玩耍一番双关语。比如在故事中,波顿在与朋友说话的时候会拿自己的名字开玩笑。除此之外,作品在使用双关的同时还插入了一些意义比较模糊的英语词汇及其相关表达,使内容具有更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语言表达更具特色,给读者回味无穷。

(二)英语修辞手法的多样化

(1)反讽英语语言的使用。作为一种修辞格,反讽是指 “说与本意相反的事”,“言在此而意在彼”,“为责备而褒扬,或者为褒扬而责备”或 “进行嘲笑和戏弄”[4]。反讽是西方学者常用的修辞手法。“民间的吹嘘总是反讽性的,总是在多多少少地自我嘲笑 (我国旧时的贩夫、货郎等的吹嘘也是如此);在民间广场上甚至贪财和蒙人都带有反讽和半公开的性质。在中世纪广场和街头的吆喝 (cri)里,无论力度大小,往往都充满着笑声。”[5]在 《仲夏夜之梦》中,到处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尤其是反讽修辞手法的运用。从 “嘲笑和戏弄”的语境来看,在第五幕观看波顿的戏剧 《情郎皮拉摩和情妹瑟丝贝——长得要命、苦得要死的短小喜剧》时台下的贵族观众发出的反讽笑声反而比台上表演带来的笑声更多一些。文中主人公波顿的爱情经历与另一位主人公拉山德式的爱情经历构成了反讽,他们本是两个世界的人,波顿讲着普通的民间语言,而拉山德式生长在贵族的家庭,他从小接触的也都是贵族,故而讲着贵族语言。所以,当他们两人对话的时候,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分歧和错位,造成一定的误解。他们两人对爱情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作为平民的波顿和他的伙伴们对爱情的理解大都是生活化的、朴实的。但是作者却有意让他们去演绎他们从未接触过并且也无法真正心领神会的贵族爱情,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种反讽的效果。正是通过这种反讽的手法,更深刻地反映当时的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他们正是给贵族演戏,讲着贵族的语言、用贵族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贵族的爱情,而在贵族的眼里,他们就如同小丑一般,达到了富有莎士比亚特色的戏剧效果。

(2)对比式语言的使用。《仲夏夜之梦》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应用对比式英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Themore I love,themore he hatesme”与“Themore I hate,the more he followsme”两句,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纠结在这些对比句式中一览无余,引人入胜。把两对在意义上截然不同的英语词汇或句子平行并列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矛盾,可以充分体现运用善恶、美丑、黑白、爱恨等相对概念所得的韵味,使人物形象及其语言更加鲜明生动[6]。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读者对于当时尊重人性与封建统治的反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戏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让读者自己去明辨是非善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三)英语辱骂语言的使用

在 《仲夏夜之梦》中,英语辱骂语言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这种辱骂语言并不是指将对方不断地贬低,并不是使用与道德有关的骂词,而是将对方贬低为动物或者植物,在作品中用动物或植物与人相比就是暗指他们没有人类的思考和理智。例如在第三幕中,赫米娅华和狄米特律斯之间发生了误会,她就对他骂道: “蛇,一条毒蛇,都比不上你;因为它的分叉的毒舌,还不及你的毒心那么狠毒!”戏剧中类似的语言还有很多,这样充满辱骂性的话语,更加剧了作品的生活化和平民化,在无形之中将观众与戏剧的距离拉近,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戏剧并深刻领悟到剧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作为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极力宣扬人的本性,提倡反对封建神学对人们身心的折磨,倡导以人的本性为一切出发点。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反映在作品中就是语言风格的改变,这样辱骂性的语言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宣泄。同时辱骂语和赞美实际上是一组对立面,辱骂在 《仲夏夜之梦》里不是绝对的否定。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子,无论厌恶还是憎恨,经常被骂成像蛇一样。蛇的形象不仅意味着恶毒,它的蜕皮还意味着新生,蕴含着莎士比亚对美好人性和社会的期望。

(四)语言表达手法的奇特

首先,作品中使用的英语语言体现了时空错位。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是人们感觉到,剧中的人物所使用的英语语言以及他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都属于文艺复兴时代。作者其实是想反映复兴时期的人们思想上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只能借助这种时空错位的手法,去表达人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和人性的理解。这样,在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夹缝中也不会失去自我。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原始森林中,美好的大自然,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远离封建势力的新社会。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美好图景。从莎士比亚采取这种超越时空的玄幻主义写作方法,可以切身感受到当时人们迫于封建主义的压抑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作品中使用的英语语言使故事情节设计独特。本剧主要是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向人们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的出现。在剧中,几位年轻人的爱情之路峰回路转,有着出人意料的结局,比如女王和公爵结婚就是观众没有预料到的。此外,狄米特律在爱情中的回心转意,更是让观众唏嘘不已。这一独特的表达手法和呈现剧情的方式,不能不让观众觉得新奇,引人入胜。

最后,作品中使用的英语语言使剧情跌宕起伏。莎士比亚将整部作品溶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极其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剧中的线索看起来即是独立存在的,也环环相扣,这样更加强了剧情的感染力和戏剧性。戏剧主要写年轻人赫米娅与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这两对情侣之间复杂的爱情故事,四位年轻人之间恋爱对象的交错更替让人跟着大喜大悲。其次,有大量的笔墨给了公爵和女王的结婚。作者将这两条线索融合在一起,相互衬托。两条线索主次分明、相互独立,同时相互影响、融合和反复,给剧情增添了生动感和真实感,也使得其中的英语语言更体现其生命力。

三、结束语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一部优秀的戏剧,

也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无数英语作家的喜剧作品。文中将现实和想象相结合,虚实结合的情景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文中弥漫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尤其是富有特色的英语语言风格,更是让人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获得了深刻的思想领悟。

莎士比亚用一种幽默诙谐、丰富融合、深刻反思的色彩充分展示了伟大戏剧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语言功底。希望笔者对该戏剧英语语言风格的简单论述,能够帮助加深对这部作品思想的理解,能够有助于清晰地了解莎士比亚这位伟大语言大师的思想境界和风采。

[1] 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 田泥.论《仲夏夜之梦》的狂欢化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 D·C·米克.论反讽[M].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5]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夏忠宪,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苗琴.从《仲夏夜之梦》解读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J].作家,2013(8):121-122.

(编辑:朱渭波)

The English Language Features of A M idsummer Night’s Dream

Xiang Li
(English Staff Room,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Zibo 256414,China)

English language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English w ritings.It has abstractness and refractivity.It shows the author’s emotions,thoughts and w riting intention,which is developed fully in A M idsummer Night’s Dream.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Shakespeare and his thoughts,the w riter analyzes the English language features appearing i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n,irony,abusive language,contrastive rhetoric,etc.The w riter hopes to help the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theme and its language charm better on the basis of English languag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English language features;pun;irony;abusive language;contrastive rhetoric

I 106.3

A

1009-895X(2014)03-0248-04

10.13256/j.cnki.jusst.sse.2014.03.010

2014-04-20

项 莉(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E-mail:lanseyeyu50@163.com

猜你喜欢
仲夏夜莎士比亚喜剧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仲夏夜之梦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仲夏夜之梦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仲夏夜梦南柯》剧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