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工地 高职 建筑类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68-02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类人才成为当前社会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为了加快培养建筑类人才的步伐,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工程建筑类专业,这对缓解人才供需矛盾、满足建筑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也碰到了诸如办学资源短缺、办学条件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其中,由于条件限制开展实践教学难度大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给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可以肯定地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要实现技能型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符合要求的建筑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办学资金、办学场地、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实践教学缩水、实践教学力度不强、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的困境。
(一)理论课程多,时间少任务重。现实中,由于没有具备足够的实训条件,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能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训课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由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为了提前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任务,学校不得不大量安排理论课。如何在两年时间内,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是理论课教学的一道难题。虽然实行“2+1”培养模式的初衷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但前提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才能实施后一年的生产实习。学生在两年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大量接触书本知识,缺少技能操作的观摩学习,那么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也将使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二)实训条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前面提及,由于受到办学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建筑类专业赖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训条件不足,没有专门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有的只能依靠任课教师的个人关系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工地来开展实践教学,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需要。缺乏严密的教学组织和安排,缺少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这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校外实训基地远离学校,真正实训时间大大缩短。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自身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将目光瞄向社会市场,与各家关系密切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但在实际中,由于多数校外实训基地远离学校,对组织实践教学形成不少的制约。具体如下:一是交通车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一次实践教学,就要来回奔波联系解决交通用车的问题。二是经费的问题。既然需要交通用车,肯定涉及用车成本,交通经费是学校负责还是由学生解决,这给任课教师带来难题。三是时间的问题。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离学校较远,两节课的时间花在路上就占用了一大半,真正能够投入学习、操作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双师型”教师明显缺乏。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缺少社会经验、实践经验、工程经验,理论知识丰富而操作能力不强,他们在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对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来说,一般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那种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明显缺乏。
三、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为了适应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新校区建设。据了解,不少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都具有规模大、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新校区建设工地给建筑类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例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总建设规模49万多平方米, 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一期项目18万多平方米建设,并顺利投入使用,多数学生已经进驻学习和生活。在新校区后续的建设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新校区二期项目建设的资源,加强建筑类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现场观摩,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由于新校区建设工地就在校园内,就在教室旁,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混凝土工程一课,在讲授按配合比要求搅拌混凝土、混凝土运输以及浇筑现场的喂料、平仓、振捣等控制质量要领时,直接将学生带到工地,让学生参观混凝土浇筑的现场,直观的操作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的技术技能。
(二)现场动手,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进行实践教学,最大的好处是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便利机会。新校区建设是学校自身的建设项目,作为业主单位,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与施工方联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与建筑材料检验练习、测量放线练习、钢筋捆扎练习、资料整理练习、安全防护练习,等等。
(三)现场答疑,教师讲授与工程师指导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少,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讲解不到位、指导实训操作不到家的情况。现场教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求助于经验丰富的工地工程师,教师讲授与工程师指导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四)聘请项目工程师兼任教师,加强教学力量。学校新校区单体项目多,工程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同时,由于工作需要,施工、监理工程师经常驻扎在工地,他们理论知识牢固,技术经验丰富,学校可邀请他们为师生设讲座做报告,或将他们聘请为兼职教师,担任部分专业课的课程教学,这可以很好地解决专业教师不足、教学力量不强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这3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分别在各个承建方和监理方中聘请了造价、建造、监理等近10名现场工程师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兼职教师,使专业课的教学得到极大加强。
四、实践成效
通过3年的实践,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资源,加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房建、建装、测量等建筑类12个专业共4100多名在校生的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部分教师执教水平的提高。
(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于多数时间都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教学方式灵活有趣,因而减少了专业课的枯燥、乏味;同时,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理论,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平时有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自觉走进工地观摩、与工程师交流、向技术人员或施工工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明显提高。以新校区建设工地为教学资源,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不需要费太多周折就获能操作锻炼的机会;还随时随地得到工程师、技术员的答疑解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明显提高。2012年下半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外出参加顶岗实习,他们良好的工作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三)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在新校区建设工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实践课教学的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了走入工地、接触工地、了解工程的机会,加上长期与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沟通交流,也使教师获得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弥补了他们实践经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秀琴,陈玉萍.浅谈高职建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1(11)
[2]王晓宏,罗斌.土建类高职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梅华.对高职建工类专业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作者简介】白景旺(1967- ),男,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建筑施工、建筑监理。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