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媛媛
【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创新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 旅游院校 艺术素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45-03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地区甚至是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要想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还要有发现资源、开发资源的头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自身艺术素养教育非常重要,艺术素养就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灵感、欣赏美的感悟。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都是追求美的结果。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知识、鉴赏、创新、情感、领悟等,这表明加强旅游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目前学界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艺术素养的研究不多,关于艺术素养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艺术素养的表达存在一定的争论,使得概念的界定较为模糊,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教学中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课程制定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等的实施。
一、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内涵的界定
艺术素养,可以直接认为是艺术的修养,或艺术的素质。那么就要首先界定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一般意义上理解,一是专业的艺术: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戏剧、电影、曲艺;二是有创意、有创造性的方式:文学艺术、说话艺术、领导艺术、做事的艺术,等等。本文所谓的艺术素养,具备上面的两种,一是对专业艺术的素养,重点放在“欣赏”上;二是对非专业艺术的素养,重点放在“掌握”上,如演讲艺术、公关艺术、表达艺术、写作艺术。简单地说,艺术素养是指大学生应当掌握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艺术。旅游院校所应培养的艺术素养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道德四个方面。
首先,在思想素养方面,艺术是包含个人的思想内涵的,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表达方式和人格思想内涵的一部分。艺术素养是与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相互联系的,个人所具备的思想素养能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知识素养是指对旅游的基本知识和导游所具备的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艺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如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东西方艺术的流派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旅游和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宏观认识,同时明确自己对旅游行业艺术的认识。
再次,审美情感素养是指个体在欣赏艺术时的情感表达以及内心的感悟,它包括敏锐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表面上是一种物质的客观的存在,但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与文化,欣赏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喜悦、悲伤、宁静和激愤等的情绪,所以审美情感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对艺术产生自己创新性的想象和感悟,享受欣赏艺术所带来的乐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最后,道德素养是指艺术彰显着艺术家对真、善、美追求,只有将艺术与道德进行融合,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才懂得欣赏真实、美好的艺术作品。道德素养是艺术素养的一部分,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在审美教育中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应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艺术欣赏能力,懂得用怎样的思想、情感来欣赏艺术,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在这种艺术的鉴赏过程中不断锤炼提升自己。在非专业素养方面,能够通过知识、道德素养来塑造自己的能力,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能体现出自己的素养,体现自己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艺术素养教育逐渐形成一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感和行为。
二、高职旅游院校加强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
旅游与艺术息息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艺术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大自然。对于高职旅游院校学生来说,艺术素养对于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思维的创新、情感的表达以及审美观念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但是,这一规划就当今学校艺术教育现状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应对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不管是旅游资源还是旅游从业者人员都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十一”假期各地旅游业出现拥堵、超出每天承载最多人数等现象,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导游的艺术与旅游业相关知识、导游的讲解艺术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诠释与创新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旅游市场越来越需要更高素质的从业者。
最后,从学生成才和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讲,艺术素养教育能够促进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艺术教育是一个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能够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不仅给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因为艺术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种种真、善、美。
三、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旅游院校对艺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高职旅游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面较为狭窄。涉及艺术方面的知识和与旅游的相关知识积累不够,艺术方面的鉴赏力、认知过于泛化,没有真正理解艺术表达的内涵,缺乏融会贯通的知识贮备,同时旅游知识包括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的特色性、导游应具备的知识等都存在着不足。二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艺术的欣赏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真正融入艺术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三是道德素质、情感素养等不够完善。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情感表达的艺术是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
上述问题的存在,凸显目前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与市场需求缺乏联系,旅游人才较为单一。目前,很多高职旅游院校只专注于按学科需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不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不去了解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与旅游企事业单位联系不多,这造成教学和科研不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整体办学呈现封闭式状态,不够开放,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势的需要。高职旅游院校忽视实践教学,不注重与外界沟通,不了解市场需求,就不可能达到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甚至培养出来的学生单一化,仅仅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二,课程体系不完善,忽视对旅游人才艺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问题可直接归因于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这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的设置侧重点的偏离,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但并没有进行深度的研究;课程体系建设也不够系统,课程之间内在联系性较差;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较少,不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同时,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实践环节,缺乏应用性的课程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情感素养等的培养,也不能适应行业需求。另外,学校对于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教育较少,要求不够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更是偏离了艺术素养教育的本质。
第三,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发掘学生能力。目前仍有很多旅游院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教育的发展,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更是轻实践重理论,使培养的学生偏向于知识积累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阻碍。
第四,应试教育环境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起到辅助作用,但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在影响当前教育的发展,表现在高职旅游院校中,很多学校只专注于学生的课程专业成绩,并不注重个人艺术素养的培养。老师也会更加关注课程教学的发展,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并没有很多要求。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更是受到学校考核评价机制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在旅游行业中取得好的成就。
四、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
高职院校旅游院校根据当前旅游业市场发展现状,应该有一个符合自己所在地区或者所在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的定位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对艺术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对旅游民族性的追求,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应突出当地特色,并且将旅游融入艺术,艺术融入生活,将旅游工艺品融入文化内涵。
民族特色文化通常具有地域性,也正是因为地域性才更加独特。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外在特性,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域旅游院校的特色。高职旅游院校的艺术素养教育应鼓励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培养民族情感,学会鉴赏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培养民间传统工艺品的研发思想,使之能够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艺术资源,同时加入现代元素,使得我国民族艺术特色文化更进一步地发展与创新,呈现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和时代特色的民族旅游工艺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爱因斯坦拉小提琴,钱学森弹钢琴,他们是科学家,都爱好艺术,艺术带给他们的是情操,是修养,是促进他们研究科学的启迪。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主观思想反映着客观现实,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都带有生活的烙印。同样,生活不能没有艺术,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美好向往。真实的生活是最美的,真实的生活就是艺术灵感的发源地。
旅游院校学生将来职业的特点是什么?面对的是游客,游客是什么?是形形色色的人。对旅游行业的人来说,不是“专才”,但要是“全才”,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文;会吹、拉、弹、唱;会琴、棋、书、画,虽不是专业的,但要会讲解和欣赏。这就是一种艺术素养。导游的艺术、讲解的艺术、调节气氛的艺术,都是需要掌握的。总之,旅游院校的目标定位应该符合旅游发展实际,同时注重民族特色和艺术内涵。
五、加强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的路径
针对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高职旅游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的路径。
(一)一个中心,紧抓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对艺术素养教育进行教学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培养多样化的人才队伍。高职旅游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实践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不同,不再是老师单方向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师生关系由单向知识传授的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关系。着眼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育中提倡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的统一,从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态度、工作等方面提升学生素养,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应在原有注重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艺术类课程的教学,逐步把枯燥单一的理论学习型教学转变为探究型和实践型教学,这不仅仅是在课程内容上不同,在授课方法上也是不同的。增加一些与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相关的理论课程,可考虑参照艺术史、民俗学等学科专业设置相关课程,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院校特色艺术课程或者民族旅游特色课程的建设。此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实践形式来授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提升校园文化,全方面渗透艺术与文化气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而校园文化作为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可以内化个体的内涵和素养的,所以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对于塑造个体的艺术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校园中的雕塑、草木、板报等都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设计,让学生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会到艺术的美。同时,旅游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与旅游行业紧密融合,构建具有旅游行业个体特征的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而校园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的艺术素养培养,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两个主体,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需要从以下方面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
1.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非常关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校教师经常深入实践学习,走到市场中、企业中、行业中去真正体会旅游的艺术,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创新思维、情感素养等艺术素养,学院也可引进兼职老师,聘请旅游行业的富有经验的员工来进行实地讲学。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加强学生对于自我综合能力特别是艺术素养的提高。在学生的考核上,加大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的考核力度,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减少课内学时学分,培养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一方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增加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亲身进入企业实践或者走出去培养对旅游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从最初的“扶着走”到“放手走”,再到“让学生寻找路走”。另外,建立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督促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增强提升自我的主动性。
(三)三个结合,多样化培养艺术素养。“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普遍与特色结合。
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互贯通、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院应该在完善理论教学、增加艺术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创新、导游素养比拼、书画等评奖活动,引起学生对自我艺术素养的重视。同时,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真正融入旅游业、融入市场、产生对行业的兴趣,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增加知识面和艺术素养。
2.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追求。打造高水平的旅游院校,必须依托历史,把握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旅游业是国际化的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看看异国风情,扩大视野,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事业,关键是增加文化建设的力度,把旅游开发的重点放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但是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也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大众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把学院打造成传统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特色艺术院校。
3.普遍与特色结合的文化底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间存在共性和个性。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因为历史、地理等原因,在生活习俗、语言、服饰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的不同,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民俗风情导游中,要多用对比法,使游客对自己将要面对的民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旅游院校要将艺术素养教育与地方艺术特色相结合,因为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门类和艺术品种,将民间特色与普遍的传统想结合不仅能够突出艺术教育的地方特色,而且对于开阔艺术视野、继承传统文化起到良好的作用。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对世界和现实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具有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综上所述,艺术塑造人的气质,塑造人的内涵,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内在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生存的技能,而且要让他们拥有生活的艺术。高职旅游院校应在时代潮流中创新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片面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试论艺术素养在人才素质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大舞台,2012(5)
[2]王霞.职业院校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姚俊.论艺术与生活[J].安徽文学,2009(4)
[4]梁焰.“最解”民俗旅游之“风情”——民俗风情导游的技巧[J].凯里学院学报,2011(2)
[5]吕胜男.旅游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解构与重建[J].教育与职业,2013(8)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