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等方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50-03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热门行业,计算机行业社会人才缺口很大。但是,近几年来,大学(包括本专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学校招生困难,大多考生都不愿意填报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致很多毕业生毕业即转行业。导致这种明显的供需矛盾,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的用人需求。所以,教学改革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学改革要做到学生学有所用;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教学改革要把专业做大做强,同时解决学校招生困难的现状;从社会角度看,教学改革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解决社会人才缺口这一问题作出应有贡献。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社会人才缺口大和学校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供需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类型,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同时,职业教育要面向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提供服务。所以,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是本地的人才需求,必须做到精而准,不能求大求全。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改革显然不可行,必须走出去,引进来,与社会,与企业广泛接触、深入合作才能准确地把握本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和趋势。所以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分析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区域经济分析
教学改革有其专业性和行业性。所以区域经济分析应该重点分析区域经济中专业所属行业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笔者所在专业而言,也就是信息行业和计算机相关行业。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把行业区域经济简称为区域经济。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正在着力将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信息高地和集散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交流的桥梁。国家高度重视广西的发展,明确提出广西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三基地一中心)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总量达25000人。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专业的人才成为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热点。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广西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通过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化进程,目前广西共有37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北海、桂林及柳州等地区,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制药、生物工程、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汽车配件、电力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南宁、北海两大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广西拥有各类电子信息企业1200多家,其中分布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大北部湾中心城市共735家,占61%。
另一方面,广西作为西部落后省份之一,经济、技术等方面相对不发达,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信息产业更是如此。国内乃至全球著名的信息行业企业都在广西设立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比如思科、华为、锐捷等,但大都以销售、售后和技术服务为主。基本上没有研发、生产方面的业务。更多的广西本地的中小企业,本身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主要是借助大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展销售、系统集成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业务。
综上所述,广西目前信息行业的特点是有国家和地区政策扶持,发展前景看好,人才缺口大,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以产品销售、系统集成、售后服务这些后端应用为主。
区域经济的特点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托,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下面分述之。
三、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特点和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依托本地知名的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按职业养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较高综合素质和小型局域网、企业网、广域网的建网、管网、用网能力。
解读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者所在院校为专科院校,所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层次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是笔者所在院校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是广西区域经济的现状是前端产业(研发、生产等)不发达,主要集中在后端产业(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等)。基于此特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中,除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人文素养。
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思科、华为等大型设备通信商以及本地的大中型信息类企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项目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企业引领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无缝对接,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职业认证是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认证与某一职业能力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就业的敲门砖,能够显著提高从业者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1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法进行教学。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厂中校”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不定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毕业后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
五、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职业岗位为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注重实践,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的原则。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持续推进规范而富有特色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强调推进实训与实习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将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把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过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早在几年前,CCNA认证课程就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融入了日常教学内容中。
(二)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实际,与企业合作,把实际工作内容分解成符合教学需要的项目,根据项目开展教学,组织考核。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工作能力却很薄弱的尴尬局面。
(三)增加人文素养类课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低,一方面是专业知识方面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偏离,另一方面是对毕业生非专业素养的不认同,比如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的偏离、甚至缺乏日常生活基本常识等。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人文素养类课程。首先,CCNA认证课程本身就包含了关于服务的理念以及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相关知识。其次,引入大学生法律知识、大学生职业素养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另外,引入诸如文学欣赏、书法、影视欣赏、股票知识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六、师资改革
要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单靠校内专任教师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从企业、行业引进和自身培养两个途径,发展和壮大“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所谓“双师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
(一)聘用兼职教师
通过聘请企业网络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提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带动教学团队的技术应用与研发;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均有兼职骨干教师参与教学,优质核心课程均有企业骨干教师参与建设,综合实训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均有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指导,以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的实践技能;不拘一格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实践实训教学,通过技术能手的言传身教,把先进的技术与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还可以从企业技术能手身上学到严谨的做事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下转第155页)
(上接第151页)
(二)培养专任教师
培养专业带头人成为行业专家、教学名师。要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特别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项目研究、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或生产管理等工作。选派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吸取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创新工作思路。选派教师到合作公司进修学习,以确保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
七、实训基地改革
实训基地改革方面主要内容是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校内实训基地
扩建和完善职业认证培训实训室。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实训场所。增加必须的设备,建成满足职业认证新要求的实训环境。建设认证考试中心,为学生以及社会认证考试人员提供认证考试服务。组建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实训室,以满足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教学实训需求。将网络系统管理实训室与校园网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室内真实地管理和监控校园网络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对本实训室的网络出口进行统一的网络行为管理。与企业一起构建具有生产性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承担中小企业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的设计、实施与测试等。
(二)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校保证企业实习岗位全年不空岗,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的场所;二是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监控,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校企共管的管理模式;建立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伍德雁,陈胜华.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1(10)
【作者简介】伍德雁(1975—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教育。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