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创新中的三大转变

2014-04-03 10:03方大学
化学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师

方大学

摘要:在对传统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每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大赛中所获奖项让所有参赛国家瞠目,但我们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土生土长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1999年在国际专利委员会申报的专利项目中,美国40万项,日本20万项,中国却只有1万项。为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

创新教学实践需要相应的创新理论指导。关于“创新理论”(InnorationTheory),可谓见仁见智,笔者比较赞同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征。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特定问题顺利作出各种反应的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勇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能弄清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进行多种意义变换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反思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妨作如下改革尝试。

一、学习要求,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未然”转变

例如,经典演示实验——氢氯混和见光爆炸,学生十分惊奇,教师不能一炸了之,而应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1)“知其然”让学生讲述实验现象,谈谈感受

总之,教师要树立创造性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问题,围绕问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找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迁移、灵活多变。

二、知识应用,由“解题”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自体验讲道:“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可见中国传统教学有其优势,但弊端十分明显,课堂缺乏活力,压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了一批“善于解题,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分低能”者。

例如,溴苯中混有溴,请设计实验分离出溴苯。(标准答案为:加入NaOH溶液,用分液漏斗分液),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种复习用书和考题中,但它脱离实际,解此题,毫无意义。因为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2000年理综高考卷有力地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改为:实验室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⑤水洗。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⑤③①。分析如下,粗溴苯中混有苯、溴化铁、溴等多种成分,第一步水洗是除去FeBr3;第二步20%NaOH润洗是除去Br2;第三步水洗是除去NaBr、NaBrO、NaOH;第四步干燥是除去水分;第五步蒸馏是把苯与溴苯分开。

又如,举出你所学过的污染大气的六种有毒气体,并按它们的密度由大到小排列起来。(标准答案为:Cl2、SO2、NO2、H2S、NO、CO)此题纯粹是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不需要原创性创新思维。改为:假如你是某城市的环保局长,为提高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给市民一个承诺,要在报告里列出控制空气污染的措施,以你所学专业或多学科方面思考,至少写出四点。(参考答案:A. 改变路容路貌,减少粉尘飞扬;B. 建筑工地采用“半成品”材料,减少在现场调制;C.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 排放烟尘的工厂不要建在闹市,要么搬迁,要么关闭;E. 所有工业废气都要经过处理才排放;F.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G. 鼓励市民外出尽量坐公交,控制城市小汽车数量;H. 要求市民用燃气代替燃煤;I.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J.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工作;K. 开发新能源;L. 每日播报城市空气实况,提醒和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等等。)

总之,解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它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它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

毋须讳言,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往往为升学教育所左右,因而只有命题者多考虑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多考虑学生个性空间的拓展,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教学方式,由“教师表现”向“学生表现”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课前准备充分,内容烂熟于心;课中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课后评价为:听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学生呢?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权威和师道尊严的无形影响下被动展开的,显得不敢表现,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不善表现者。上述师生表现间的强烈反差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

给学生自主思维、开放思维的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表现显得十分重要。

(1)教学设计不能从教师角度出发,不能把教师的思维和教材编者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质疑问难。使的在课堂上能经常听到学生的声音:“我的意见是……”,“我不同意……”。即使学生提出荒唐的问题和见解,也不能加以指责,而是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2)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经常开放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经常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动探寻科学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促进资优学生和特长学生的发展。

(3)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力,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人人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述与交流)的学习氛围。对于个别“偏才”、“怪才”,要不拘一格,扬其所长,个别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已任,勤学理论,勇于实践,为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endprint

摘要:在对传统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每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大赛中所获奖项让所有参赛国家瞠目,但我们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土生土长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1999年在国际专利委员会申报的专利项目中,美国40万项,日本20万项,中国却只有1万项。为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

创新教学实践需要相应的创新理论指导。关于“创新理论”(InnorationTheory),可谓见仁见智,笔者比较赞同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征。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特定问题顺利作出各种反应的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勇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能弄清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进行多种意义变换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反思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妨作如下改革尝试。

一、学习要求,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未然”转变

例如,经典演示实验——氢氯混和见光爆炸,学生十分惊奇,教师不能一炸了之,而应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1)“知其然”让学生讲述实验现象,谈谈感受

总之,教师要树立创造性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问题,围绕问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找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迁移、灵活多变。

二、知识应用,由“解题”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自体验讲道:“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可见中国传统教学有其优势,但弊端十分明显,课堂缺乏活力,压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了一批“善于解题,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分低能”者。

例如,溴苯中混有溴,请设计实验分离出溴苯。(标准答案为:加入NaOH溶液,用分液漏斗分液),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种复习用书和考题中,但它脱离实际,解此题,毫无意义。因为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2000年理综高考卷有力地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改为:实验室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⑤水洗。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⑤③①。分析如下,粗溴苯中混有苯、溴化铁、溴等多种成分,第一步水洗是除去FeBr3;第二步20%NaOH润洗是除去Br2;第三步水洗是除去NaBr、NaBrO、NaOH;第四步干燥是除去水分;第五步蒸馏是把苯与溴苯分开。

又如,举出你所学过的污染大气的六种有毒气体,并按它们的密度由大到小排列起来。(标准答案为:Cl2、SO2、NO2、H2S、NO、CO)此题纯粹是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不需要原创性创新思维。改为:假如你是某城市的环保局长,为提高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给市民一个承诺,要在报告里列出控制空气污染的措施,以你所学专业或多学科方面思考,至少写出四点。(参考答案:A. 改变路容路貌,减少粉尘飞扬;B. 建筑工地采用“半成品”材料,减少在现场调制;C.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 排放烟尘的工厂不要建在闹市,要么搬迁,要么关闭;E. 所有工业废气都要经过处理才排放;F.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G. 鼓励市民外出尽量坐公交,控制城市小汽车数量;H. 要求市民用燃气代替燃煤;I.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J.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工作;K. 开发新能源;L. 每日播报城市空气实况,提醒和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等等。)

总之,解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它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它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

毋须讳言,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往往为升学教育所左右,因而只有命题者多考虑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多考虑学生个性空间的拓展,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教学方式,由“教师表现”向“学生表现”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课前准备充分,内容烂熟于心;课中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课后评价为:听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学生呢?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权威和师道尊严的无形影响下被动展开的,显得不敢表现,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不善表现者。上述师生表现间的强烈反差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

给学生自主思维、开放思维的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表现显得十分重要。

(1)教学设计不能从教师角度出发,不能把教师的思维和教材编者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质疑问难。使的在课堂上能经常听到学生的声音:“我的意见是……”,“我不同意……”。即使学生提出荒唐的问题和见解,也不能加以指责,而是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2)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经常开放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经常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动探寻科学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促进资优学生和特长学生的发展。

(3)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力,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人人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述与交流)的学习氛围。对于个别“偏才”、“怪才”,要不拘一格,扬其所长,个别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已任,勤学理论,勇于实践,为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endprint

摘要:在对传统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每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大赛中所获奖项让所有参赛国家瞠目,但我们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土生土长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1999年在国际专利委员会申报的专利项目中,美国40万项,日本20万项,中国却只有1万项。为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

创新教学实践需要相应的创新理论指导。关于“创新理论”(InnorationTheory),可谓见仁见智,笔者比较赞同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征。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特定问题顺利作出各种反应的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勇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能弄清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进行多种意义变换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反思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妨作如下改革尝试。

一、学习要求,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未然”转变

例如,经典演示实验——氢氯混和见光爆炸,学生十分惊奇,教师不能一炸了之,而应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1)“知其然”让学生讲述实验现象,谈谈感受

总之,教师要树立创造性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问题,围绕问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找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迁移、灵活多变。

二、知识应用,由“解题”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自体验讲道:“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可见中国传统教学有其优势,但弊端十分明显,课堂缺乏活力,压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了一批“善于解题,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分低能”者。

例如,溴苯中混有溴,请设计实验分离出溴苯。(标准答案为:加入NaOH溶液,用分液漏斗分液),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种复习用书和考题中,但它脱离实际,解此题,毫无意义。因为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2000年理综高考卷有力地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改为:实验室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⑤水洗。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⑤③①。分析如下,粗溴苯中混有苯、溴化铁、溴等多种成分,第一步水洗是除去FeBr3;第二步20%NaOH润洗是除去Br2;第三步水洗是除去NaBr、NaBrO、NaOH;第四步干燥是除去水分;第五步蒸馏是把苯与溴苯分开。

又如,举出你所学过的污染大气的六种有毒气体,并按它们的密度由大到小排列起来。(标准答案为:Cl2、SO2、NO2、H2S、NO、CO)此题纯粹是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不需要原创性创新思维。改为:假如你是某城市的环保局长,为提高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给市民一个承诺,要在报告里列出控制空气污染的措施,以你所学专业或多学科方面思考,至少写出四点。(参考答案:A. 改变路容路貌,减少粉尘飞扬;B. 建筑工地采用“半成品”材料,减少在现场调制;C.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 排放烟尘的工厂不要建在闹市,要么搬迁,要么关闭;E. 所有工业废气都要经过处理才排放;F.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G. 鼓励市民外出尽量坐公交,控制城市小汽车数量;H. 要求市民用燃气代替燃煤;I.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J.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工作;K. 开发新能源;L. 每日播报城市空气实况,提醒和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等等。)

总之,解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它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它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

毋须讳言,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往往为升学教育所左右,因而只有命题者多考虑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多考虑学生个性空间的拓展,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教学方式,由“教师表现”向“学生表现”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课前准备充分,内容烂熟于心;课中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课后评价为:听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学生呢?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权威和师道尊严的无形影响下被动展开的,显得不敢表现,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不善表现者。上述师生表现间的强烈反差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

给学生自主思维、开放思维的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表现显得十分重要。

(1)教学设计不能从教师角度出发,不能把教师的思维和教材编者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质疑问难。使的在课堂上能经常听到学生的声音:“我的意见是……”,“我不同意……”。即使学生提出荒唐的问题和见解,也不能加以指责,而是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2)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经常开放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经常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动探寻科学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促进资优学生和特长学生的发展。

(3)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力,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人人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述与交流)的学习氛围。对于个别“偏才”、“怪才”,要不拘一格,扬其所长,个别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已任,勤学理论,勇于实践,为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