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环境的出现,对传统的“重讲轻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强势冲击,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全方位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富于感染力,为传统的“课堂群体阅读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元素。
网络环境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学”的问题带来了强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传统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成为阅读教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
现代多媒体技术,它能提供立体图像,用二维、三维图形来模拟实际教学内容,能够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听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富于感染力。
一、以“景”触“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探究未知的结果,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推动学生去探求新知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其思维在模拟的情境中驰骋想象,融入到阅读实践中,领悟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就以古诗的学习为例,古诗时隔久远,诗人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也和我们相距甚远,古诗的教授因此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而传统的古诗阅读教学模式是按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先让学生诵读,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往往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好机械地一遍遍重复,费心耗力,还容易忘记。接下来就是老师的精辟讲解,从个别字词的运用到每一句诗的含义再到整首诗的意境,学生一直在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记,但一节课下来,感觉仍是木木的,真正沉淀下来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少。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适时解决了制约古诗“教”与“学”的瓶颈,不但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讲述的劳顿,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也一改从前,学习兴趣得到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就拿古诗《题西林壁》的学习来说,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因此对庐山景色的把握在这首诗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诗中涉及的景象是大部分学生未曾见过的,即便到过庐山的人,也未必有诗人对事物那种洞察力和想象力,未必有诗人那种高屋建瓴的思辨,若再按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美,更不容易领悟诗人的立意。
在此情境下,采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出现奇效。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来去勾勒出庐山的全貌,采取远眺、近观、概览的种种观察手段,同时使用多处场景相互对照、不断强化的视角,向学生展示出生动美丽的庐山风光。通过直观的手段与方式,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其能够看到远观连绵曲折、近观山峦陡峭的奇景。时而观察细节、时而注重大局,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庐山景致,使学生能够真正识出“庐山真面目”。“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辅以与景色相协调、相呼应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深深触及学生的心灵,在完成教学任務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普及美学的效果。诗人在诗中要表达和传递的诗情画意,通过激发学生们在脑中联想和勾画的方式进行展现,并以此为平台来启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逐渐体味到多媒体教学的直观视觉、听觉效果与诗中意境的良好统一。通过听音乐、看风景、做联想,切实培养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当然,在网络环境下,如果运用恰当,不仅仅是诗歌的学习,小说、散文、戏剧的学习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二、形象直观,教学重难点易突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遇到难理解的知识点,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讲述,这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厌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把抽象的知识立体、动态、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乐学的状态中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充满了联想想象的现代诗歌,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着浪漫情怀,而且空间的跨越性比较大,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可进行如下设计,从而化难为易。我们可以先在课前发给同学们几篇有关郭沫若的简介、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材料,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诗人及创作此诗的社会背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天上夜晚的美丽境界再现出来,力求把学生导入神话般的迷人的境界中去,让同学们根据个人的理解并对照画面,有感情地诵读所学诗歌。在多媒体环境下,先外放浑厚的声音:“在中国现代文坛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巨匠,他在年轻时就创作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他就是著名的作家、诗人郭沫若!他将自己与天空的对话形成作品,展现给了我们。”随即出现画面:“幽远深邃的天空,布满了灿烂的繁星,夜空下一名身材颀长的青年身着长衫,守望璀璨的星河,若有所思,仿佛在与星空和宇宙进行交流,又仿佛在做心灵上的交汇。四周一片沉寂,只能感受到思想的光辉,与星星交相呼应。”而后开始播放朗读课文,让大家在深刻领会诗作意境的同时,用笔对诗进行分节、画出重音,并在节奏、平仄和音调的影响下,进一步体会每句的主题和感情所系,了解诗的节奏、领会中心思想、走入诗的意境、触及作者的创作灵魂。通过全方位、多样化的实现手段,多媒体将成为带领学生们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登堂入室的重要途径,最终良好实现整堂课的教学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既肩负着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任务,又要浸透学生的人文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与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人与机”的关系,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朗读录音等。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总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运用合理恰当,多媒体技术将以“新瓶装旧酒”的模式,带给学生比传统阅读教学更多的知识,并且以别样的面目出现,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