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4-04-03 21:53:16王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归类系统化事物

王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没有思维,一切智力活动都停止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十分清楚地说明了思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件事一件事去教学生思维,不如把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思维的钥匙,他们就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了。

一、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

1.分析和综合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与此相反,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只分析不综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之,只综合不分析就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先是一句、一段的研读,了解它们的基本意思,这是分析;然后再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加以整理,思索全篇的中心,这就是综合。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入透彻,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2.比较与归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获得精确的认识。比较的方法有:新旧知识的比较;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篇与篇的比较;学生作文与范文的比较;范文与原稿比较;学生作文与学生作文比较,等等。比较可采用选择、增删、改写、评述等各种方式。归类是按概念的种属关系把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方法。归类比较要更复杂些,一般说,只有通过分析、比较、甚至抽象概括,认识到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之后,才能对事物进行归类。归类能使周围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化而有条理,使我们对同一类事物不必一个一个地分别对待。譬如课文,我们可以按体裁分类,也可按题材分类、按作者分类、按写作时代分类。把握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便于掌握规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抽象和概括

抽象就是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从情节中提炼观点,从关联中提炼要点,从纷繁中提炼线索等。)分析一篇文章,总结段意、提炼中心思想等都是在抽象基础上的概括。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把各种有关材料归入某种一定的顺序,纳入某种一定的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事物的分类,而是把材料加以系统的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如学过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就可以把它们联结成一个系统,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系统化的方法是由小到大的方法。读过一本书,将其要点提取出来,编写提纲或图表,这种系统化的方法,是由博返约,化大为小的方法。具体化的方法与抽象的方法是相反的过程,即用具体的知识解释证明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方法,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至于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任何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思维的具体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就必须遵循疑——问——思的规律。启发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疑问的过程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的程度标志着他们思维的水平。一般来讲,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都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学乃至必要的讲解使其得到解决。

激疑设问。有的时候学生提不出问题,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似懂非懂的情况,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阻碍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激设问。预习阶段,着重让学生思考作者写的什么(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怎么写的(即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表达方法)?讲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写?复习巩固阶段,布置有启发性的练习题。

在向学生提问题时,应注意的是:(1)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2)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难易要适合学生程度。(3)提出的问题最好是需要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不要提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它是形象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或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么重要。

要把培养学生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结合起来。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某些描述,而在头脑中呈现出现实存在的,但从未见过的事物的形象。创造想象就是根据已有表象,而在头脑中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如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典型,阿Q、孔乙己等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在学习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阅读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不能直接感知到、接触到、操作到的,只能借助想象才能將它们捕捉到。又如学生作文,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内容丰富、放得开、收得拢;想象力贫乏的人,则只能就事论事,内容单薄,不生动,不形象。

要想使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都能得到发展,首先,要善于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其次,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再次,要储备丰富的表象,表象越丰富,想象越有内容;最后,要善于分析和综合。此外,要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联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即是由看到或想到的一件事联带想到其他相近、相关、相反的一件或几件事的能力。有了联想能力读文章才能闻一知十,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思如泉涌。

猜你喜欢
归类系统化事物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4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8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