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勇
当今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使得处于育人行业的教师身心俱疲,教师个人的性格以及各种社会因素也都能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对学校、对社会造成的后果深远而长久,对学生的身心伤害可能伴随终生。
職业倦怠表现危害破解措施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它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1.对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当教师出现倦怠时,生理上表现为身体能量有一种耗竭感、疲劳感,食欲不振,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出现一些身心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才智上主要表现为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够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情感上主要表现为没有工作热情,心情烦燥、易发脾气,容忍度低,敏感紧张,易迁怒于他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没有爱心,表现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无望、消沉的特点,躲避困难,不愿钻研,工作敷衍了事,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来上班,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不愿意接受,对要求撰写的业务学习笔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下载敷衍,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往往会将精力转移,搞第二职业,去商海搏杀,对教师职业完全没有了自豪感,少数教师甚至选择自杀,是职业倦怠最严重、最极端的表现。
2.对学生的影响
对学生冷漠、暴躁,缺少最基本的忍耐,爱心、用心、信心缺失,师德丧失,对待文化课差、或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轻则讽刺挖苦,重则动手打人。不仅违反规定,自毁崇高形象,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敏感、自卑、孤僻、内向等多种不良心理,对教师的憎恶转变为厌学、厌世,给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的伤害。
3.对学校的影响
对于学校没有主人翁精神,没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降低工作士气,破坏学校组织氛围,怀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无视学校的发展建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4.对国家的影响
一支疲惫不堪、纪律涣散、意志消沉的教师队伍会扼杀家庭的希望、毁掉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是对科教育兴国战略最直接的威胁。
三、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部分教师自身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如自私狭隘、孤僻内向、暴躁、自卑、自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自我价值判断较低,拥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愿望,与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
2.社会压力的影响
现代商业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唯利是图的世俗空间,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我国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红烛”“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看到别人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面对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工作、沉重的社会责任、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教书育人渐失信心。
虽然教师收入微薄,但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学历、高技能、懂教学、善教育,而且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的厚望,一旦教育中出现问题,人们自然地将责任归咎于教师,教师压力巨大。
3.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学校环境小气候对教师影响也很大。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术氛围,发展大方向和长久的奋斗目标、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校长的领导风格是否是民主型的,学校对于教师是否关心爱护,对教学工作是否摆到了第一位,能否让教师学以致用,人尽其材,调级、评优、晋升是否客观公正,都对教师有很大影响。专制型的校长,只重视基建,对教学不重视,对教师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严重,作风腐败,乃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4.工作压力的原因
教师工作看起来轻松,上课风不吹着、雨淋不着,工资稳定,还有寒暑长假。其实不然,教师课前课后付出的劳动几乎无法统计,根本不能用八小时工作制来衡量。一堂课的准备和讲授是一位教师多年的知识、经验的积淀。课后批改作业、查资料、做课件、自习辅导不胜其烦,课堂上要维护课堂纪律,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当了班主任工作更多更细,要在班里做警察、做主持人、做调解员解决班级出现的一切问题。此外还有辅导兴趣小组、补课、编资料、监考、学习、进修、管理仪器、开会、应付各类检查……除了教书育人,教师的职称、职务的评聘、岗位的竞争、绩效工资的发放、论文发表、学历提升、教改、搞课题研究、出科研成果等都给教师形成巨大压力。
5.教学对象的原因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今网络时代,社会变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他们有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相当多的学生内部矛盾、不端的品行、不良言行举止、厌学情绪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中职学生上述问题更多,他们大多文化课基础差,学习意识差,存在明显的自卑情绪,自律意识不强。这样,为了掩饰自卑,他们习惯于和别人对抗,出风头,扰乱课堂秩序,面对这样的学生,更是对中职教师们爱心、耐心的长期考验。环境封闭枯燥,工作繁杂琐碎,教师费尽心力而体验不到成就感,困惑无法及时得到疏导和帮助,无助感不断强化,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6.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学校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干群关系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思想,最终影响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学校里存在的溜须拍马,通过贿赂评聘职称、晋升职务、评优评奖等歪风邪气,使踏实肯干、勤勤恳恳的人备受打击,这种违背“三公”原则的现象使广大教师内心充满愤懑,不能安心教学,对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倦,和朋友交流缺乏真诚,且怨天尤人、固执己见,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性格变的更加内向,极易发展成抑郁症,对待家人也漠不关心,缺少温情,有的变得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常迁怒于爱人孩子。
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1.坚决彻底贯彻《教师法》,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教师法》,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条法律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切实提高教师收入,使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成为社会上有尊严的人,才会使教师产生职业自豪感。政府不仅要制定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为此,首先要落实《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达到《教师法》的规定,维护法律的尊严,并且要按时发放,决不拖欠。
2.学校要创立民主、公平、和諧的工作环境
民主、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教师工作和成长的沃土,学校管理者要坚决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努力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材,赏罚分明,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职称评聘、职务升迁、外出进修、工资福利等方面都能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真诚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放手让他们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学校重大事项上实行公开投票表决,切实参与学校的管理,体现教师主人翁的地位和价值。学校的管理层要运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感情投资等多种方法,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使学校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3.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1)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人生中总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具有的良好学习能力的优势,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失意时不失志,在逆境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于身心大有益处。
(2)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锻炼坚强意志,而且可以释放工作压力,愉悦心情,体育锻炼具有综合调整人体机能的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信条。
(3)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应积极地参加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结识不同领域、层次的朋友,培养友谊,沟通信息,认识社会。要培养自己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以宽容、诚信之心待人,才能受人欢迎。
(4)家庭生活的调节
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既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幸福的家庭生活对夫妻双方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师毕生的追求。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家庭健身、家庭聚会、家庭游戏、外出郊游、饮食调整等方法调节家庭生活。
(5)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享受生活
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摄影、集邮、郊游、游泳、看电影等,可以从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使自己的心灵“超凡脱俗”,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从而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