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学生的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的结果,若是失去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就不会成为认真学习的学生。因此,家长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教育家长教育研究策略一个学生的成才发展是由教育所培养的,是学校的老师精心教育的结果。但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的结果,若是失去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就不会成为认真学习的学生。因此,家长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使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呢?下面就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感触和研究,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防止不科学的做法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上课认真听讲应该摆在首位。上课时,如果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完全掌握,则不必课下多费工夫,考试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是理解能力不如别的学生,上课听不懂,也不一定要上许多课外补习班,在课下时找老师多问不会的地方便可以解决问题,参加补习班,给孩子增加负担,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很多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用了很多办法,诸如延长学习时间,亲自陪读外请家教,增加营养,钱物诱惑,等等。可是,这些举动很少有家长和孩子进行充分的商量,讨论及沟通,以便把它变成孩子的真实意愿。孩子在家长面前始终处于一种无耐的被动,其效果令家长失望大于希望。家长觉得自己花费了精神和金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觉得自己放弃了意愿,以无耐的服从换来的却是斥责和批评。自尊受到伤害,自信受到挫伤,家长对孩子产生动摇。同时,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关注淡漠起来。当然,孩子对家长的感受不能不说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越来越陌生。沟通难度日益增大,相互信任产生危机。殊不知,家教是家长和孩子的一种双边活动,况且孩子一方是主要方面。所以。任何一种漠视孩子意愿的主观上的包办代替或强迫性做法,都是不理智的。
二、鼓励学生“我要学”
家长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正确想法转化成孩子的自觉意愿,这就涉及到一个“要我学”还是“我要学”的问题!“要我学”是一种主观上的被动,行为上的无耐,他可以学,也可以三心二意的表面应付了事,当然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正因为是主观上的被动行为,不是他的真实意愿,所以就缺少了一种及为重要的积极的学习思想向上的冲动。创造性的学习不可能,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可是,“我要学”又是一种情形,因为他是一种主观上的欲望,是主动地,发自内心的自愿,它随时随地,每次每刻都可能在进行着,所以,他在学习中可能会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便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不是有句话,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吗。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决定因素是孩子要有发自内心的主观上“我要学”的渴望。可是话又说回来,很少有孩子说我不要学习或我不想学习,因为这样就意味着放弃,可是谁又愿意轻易地放弃呢。“我要学”是一中心态,更是一中向往。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向往和盼着天上掉下来馅饼又有什么两样。学习本身又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时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惑和其它情况的干扰。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就要求家长细心如微地体察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沟通,并且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给孩子在物质和思想精神方面予以支持,让孩子始终保持如饥似渴的“我要学”的心态,同时使孩子坚信,只要经过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好的信念。
三、要激勵学生学习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赞赏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实践证明,愉悦的心情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因为心情愉悦时最易接受外来信息的缘故,这就是人们在求助某些人办事时总是选在他心情最好的时候。同样,强烈的自信最易萌发创造的激情,许多生活和学习的困难也就是在这时被一一克服的。
四、要宽容地对待孩子
对于一个真正做错了事并且已经知道自己错了的孩子,他有可能已经自责了,这时你再动用责骂会使他牢记教训,他有可能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已经接受惩罚,他并不会产生愧疚的感觉,或许他觉得已经扯平了,思想深处不会留有教训的烙印,如果长此以往这样下去,他反而会逐渐产生对批评者的埋怨和怨恨以致逆反心理。但如果家长换个角度说:“其实你是知道该怎么做的,只是你一不小心,也怪我没有及时提醒你,你也不要太自责,这完全是我的错。”这样说,既保住了孩子的面子,也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和自信,他可能在内心深处非常感激你,铭记这次教训。因为你用你的大度感动了他。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犯了错误并不知道时,那就更不应该批评,因为不知不为过吗,这时你在动用排斥将会扼杀孩子积极向上的冲动,对他的成长及为不利。这时就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启发引导孩子,使他充分认识到错误所在及其原因危害,同时鼓励孩子完全有能力不犯此错误,只是在某些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方面缺乏衔接的经验,以后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积累更加细心既可。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综上所述,想成为一名好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改正不足。暂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不能灰心丧气,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家长也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您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