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才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积极尝试在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多媒体在中职数控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控专业课;课堂教学
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同时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意境直观性差、知识接受途径单一等特点,使中职数控专业课堂教学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严重性影响了数控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了调动中职生学习数控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积极尝试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主动性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下,教师通过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挖掘和展现专业知识技能的内涵,并结合学生实际,选好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有效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兴奋点,理清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找准拓展延伸的发散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气氛热烈。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将多媒体技术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设计教学课件,着力为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学习情景,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且享受到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成功的快乐。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在讲授《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课程第三章第一节“冲裁过程的分析”时,自制教学课件,从展示钟表小齿轮、垫圈(俗称介子)等实际零件导入新课,首先进入“冲裁变形过程”的学习,冲裁变形过程较为抽象复杂,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此时先将图“3-1简单冲裁模”用模拟演示动画形式来表达,既展示了模具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件的关系,同时展示了零件的冲裁过程,直观、生动,紧接着对照“图3-2冲裁变形过程” 来分析冲裁变形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气呵成,在演示这部分内容后,学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诸如冲压工艺过程、模具结构等内容,如果适时通过动画表达这些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学习难点相继突破,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方便构建形象直观的学习意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形象直观的学习意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图形、图像、声音、影像与动画等形式呈现,并且有机结合在一起。呈现零件生产真实情境,使抽象、单调的知识概念和技能教学具体形象,使学生兴趣盎然,自觉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讲授《电火花线切割与成型加工》(校本教材)课程中的“提高切割形状精度的方法”时,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呈现如下的加工案例:
[加工实例]:对已淬硬的钢坯件进行线切割,加工出截面为长方形凹模(如图1所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图2所示)。引出问题: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评析。
接着用动画演示工件材料的变形过程,再次引出问题:②形状已改变的工件还能继续使用吗?③如何才能保证线切割工件形状精度?这种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的加工实例再现,使学生印象深刻,气氛活跃,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溢于言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变更课堂练习方式,确保课堂练习效果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交互性、知识传授途径的立体化、实物投影的直观真实性、影像的形象生动性等特点,为不断变更课堂练习方式,确保课堂练习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使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增大,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时间调控灵活机动,为课堂练习方式的灵活多样提供方便,练习方式不断变更,可集中练习,也可分散练习;可集体讨论,也可个别演示。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练习游戏,实现人机对话,可课内使用也可课外使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讲授《电火花线切割与成型加工》课程中的“提高切割形状精度的方法”时,化“集中练习式”为“分散练习式”, 化整为零,也就是在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讲授完成后,即时进行练习,设置难度不同的分层式课堂练习,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可讨论、可师生互相提问等。笔者将课堂练习安排如下:
在学习知识点“合理确定穿丝孔位置”后
[练习1]:试判断如图3中合理的穿丝孔是哪一个?( )
在学习知识点“多穿丝孔加工”后
[练习2]:如图4工件是否采用多穿丝孔加工?其目的是什么?
在学习知识点“正确选择切割路线”后
[练习3]:试判断如图5中哪一个切割路线正确?
图5
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持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练习难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记忆效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能力回答,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保证学生自主小结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理论十分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认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的现代教育观。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主小结课堂,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巩固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交互性、知识传授途径的立体化、实物投影的直观真实性、影像的形象生动性等特点,也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课堂小结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堂小结是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方式逐步呈现不完整的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与总结,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可当堂检测学生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例如:在《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课程教学中讲授“塑料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时,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逐一呈现(括号内的参考答案留在最后师生评议时再给出),生动有趣,学生争先恐后,互相指正。课堂小结如下:
(1)塑料模具的工作条件是:①热固性塑料压缩模——工作中型腔面易(磨损),并承受一定的(冲击)负荷和(腐蚀)作用;②热塑性塑料注射模——承受的(腐蚀)作用较大。
(2)塑料模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有:(磨损)、(腐蚀)、(变形)和(断裂)等。
(3)塑料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①较高的(耐热)性;②足够的(强度)和硬度;③良好的(耐磨)性;④良好的(耐腐)性;⑤良好的(切削加工)性;⑥良好的(镜面抛光)性;⑦良好的(电加工)性;⑧良好的花纹图案(光蚀)性。
多媒体课堂教学十分适合中职数控专业课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控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优势明显,能够有效地调动中职生学习数控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中职数控专业课堂教学出现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使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翁其金.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吴兆祥,高枫.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