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的责任

2014-04-03 13:50:32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科理论改革

别 敦 荣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等教育研究的责任

别 敦 荣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等教育研究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理论研究的线索,一条是实践研究的线索。前者又可称为学科建设的线索,主要研究工作围绕将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来展开,重点探讨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所必需的理论基础、学科架构、概念与理论体系、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学术共同体的组织建设等。1998年以前,本会历次年会都以学科建设为主题,力图通过有组织的持续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快速走向成熟。1998年本会在兰州召开了一次小型讨论会,主题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着重探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实现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那次会议没有沿着以往的惯例继续探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问题,而是转向理论研究如何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重要的改变,为本会研究领域的开拓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自那次会议以后,本会后来历次的年会主题都表现出服务实践的色彩。

本次年会又在兰州召开,主题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与1998年年会的主题何其相似。不管是巧合还是组织者的有意安排,我认为它反映了本会多年的使命追求,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责任所系。

高等教育研究既要重视学科建设,为壮大高等教育学科、巩固高等教育学科地位增加新知识,又要重视实际问题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学科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应有之意,任何研究的最高境界都是形成学科,成为专门学问,且不断积累、增加底蕴,供后学者研读并进入学科领域,继续发展学科。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极具中国特色,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不是在长期的专门知识累积的基础上逐步从其他学科分离出来的,在我国知识的行政规训体制下,并不发达的高等教育研究被归入了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初步发展之时紧紧抓住学科建设不放的原因之一。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先天不足需要后天的研究予以弥补,所以,在高等教育研究初步发展之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就被提上了日程,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从学问的属性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属于形上之学,它主要关注高等教育研究的各种概念、原理和方法论。尽管它所论及的主题都与高等教育有关,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或者主要表现为概念分析、演绎和推理,与现实情境中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与实际的、具体的高校工作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所以,难以为高等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但这样的学问并非没有意义,只不过它的意义不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它的“用处”主要在于构筑一个专门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领域,为人们理解高等教育服务,为培养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服务。如此看来,学科建设的意义是基础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当为学科建设不断添砖加瓦,促进高等教育学科走向繁荣。欧美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重视现实问题研究,不太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导致学科基础薄弱,难以建立学科地位,使得高等教育研究表现出后劲不足、发展乏力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本会重视学科建设是责任所系,但本会的责任不单单在学科建设上。本次年会的主题就很好,可以引导学界同仁重视高等教育理论的应用价值,做到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有机结合,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研究走出书斋,深入高等教育实践中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命脉动,从实践中提取研究主题,使理论研究扎根于广阔的高等教育实践天地。理论是灰色的,只有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指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才能焕发出生命之光。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现时代的主题。30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不曾停止过,一项一项的改革任务不断被提出来,在实践中得到推进,尽管不能说没有产生实际成效,但客观地讲,高等教育改革并没有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所希望的建设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任何单项改革都难以发挥综合性效应,难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变革。因此,现在提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正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需要。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应当把握时代大势,为综合改革问诊把脉、医疾疗伤,为综合改革的健康推进保驾护航、引领方向。

综合改革最初是从大学的院系开始的,近期才延伸到整个高等教育范畴。这也就是说,综合改革可以分层次推进。概括地讲,主要可以有三个层次。第一是院系层次,即在院系层面针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教授治学、自主办学等进行统筹设计的改革。由于院系相对封闭,关系比较单纯,因而综合改革比较好设计和推进。第二是高校层次,即在学校整体上设计并推进各项改革。我国高校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内外关系错综复杂,改革的限制性条件多种多样,因而进行综合改革的难度更大。第三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层次,即从国家整体上设计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显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更复杂,包括很多单项改革方案,就不是教育部门所能决定的。

改革是除旧布新,从来没有简单易行之说。改革必然涉及权力、利益、人事和思想观念等,因此,改革方案不是理想环境下的对策设计,而是现实情境和约束条件下的问题解决方案。改革有渐进之道和休克之法之分:渐进式改革需要统筹考虑、系统规划;休克式改革则往往超越了高等教育系统而由外部力量所决定。很明显,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难以实施休克疗法,渐进之道便是必由之路。

渐进式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理论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理论工作者虽然大都生活在高校,参与或从事高等教育活动,但与改革实践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这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但方案设计较少理论研究人员参与,而且实际操作过程往往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在高校层面既由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发动又由他们负责推行。这就造成了理论研究人员可能有意愿却无机会的尴尬情形。这正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点之一,尚无万全解决之策。作为理论工作者,似乎只能等待机会,也就是等待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邀请。当然,一味地被动等待并非良策,可行的办法是在个人的研究选题和研究对象中,加入高等教育实践课题和实际素材,使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成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10多年来,我一直游走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两界之间,一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参与改革实践方案制订,深感实践需要高等教育理论,理论也需要高等教育实践。我曾经参与咨询和直接主持了30多所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在每一所高校我都努力将自己所掌握的高等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融入到改革设计中去,使高校的改革方案具有理论蕴含。尤其是在为一些高校研究和编制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都要站在理论高度,梳理高校发展的脉络,评价高校发展的优劣得失,预测高校的未来发展趋势,编制重大问题解决方案。我感到这一工作与前述高校层次的综合改革研究非常接近,因为每一所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都可以看作是一套综合改革方案,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就是综合改革的推进。

做好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是高等教育实践提出的要求,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做改革研究不仅要眼睛向下,而且要身体力行,要深入到高等教育实践中去,真切地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理解大学办学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理性地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改革所要解决的困难和主要障碍,合情合理地设计综合改革方案与推进计划,引导高等教育持续不断地朝着合理的方向进行变革。做改革研究不能做书斋学问,不能只是进行概念推理和演绎,不能教条式地套用理论,不能简单化地照搬国外的经验做法,也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拘泥于常规工作的细枝末节,要沉下心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以理论为指导,为高等教育实践建构一条合理便捷可行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罗雯瑶]

猜你喜欢
学科理论改革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超学科”来啦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