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前后盘吸虫与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4-03 10:02:18
湖南畜牧兽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细颈阿苯达唑囊尾蚴

(湖南省涟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涟源417100)

2014年7月16 日,涟源市某羊场养殖户张某来报,称该场近来山羊严重发病,存栏250只,发病55只,已死亡20只,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经深入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初步确定为山羊混合感染前后盘吸虫和细颈囊尾蚴,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山羊7月6日开始发病,发病羊都为1岁以内的羔羊。病羊精神沉郁,逐渐消瘦,贫血,严重拉稀,虚弱,衰竭死亡。使用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链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全群曾用过伊维菌素驱虫,曾免疫过口蹄疫、羊痘、羊三联四防苗、小反刍兽疫。该养殖户放牧的周围低洼、潮湿,饲养场内卫生状况差,还散养了100多只鸡和3只成年犬,屠宰废弃的羊内脏常被犬食用。

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行走无力,喜躲阴凉处,有的不跟群,消瘦,皮肤苍白,水样腹泻,有的粪便中混有白色的结节,有的有腹痛症状,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病死羊极度消瘦,毛粗乱、枯燥,有的肚腹明显臌胀。

3 剖检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病死羊极度消瘦,会阴及尾根污秽,皮肤和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在肝脏的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附着许多乳白色囊泡,囊泡大小不一,小若黄豆,大到乒乓球,囊壁薄而透明,内含透明液体,内囊壁上附有一个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在瘤胃内粘膜上吸附有大量粉红色虫体,虫体呈稍弯曲、长圆锥形,一头大形似葡萄籽状,长约5~8mm左右。真胃粘膜上散布溃疡、坏死易脱落。小肠回盲段有白色坏死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内容物呈水样。

4 实验室检查

4.1 虫体检查

将脏器上囊泡小心摘下,可见囊泡内白色虫体不断作伸缩运动,挑破囊泡,把白色虫体置于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其向内翻的头节,具有吸盘、顶突和两排小钩。

将瘤胃内粉红色的虫体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粉红、深红色,肥厚,背面稍弓起,腹面略凹陷,两端有吸盘,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

4.2 粪便检查

用沉淀—漂浮法检查虫卵。取山羊粪便10g,加清水150mL充分搅匀,用50目铜筛过滤,静置沉淀30分钟,倾去上清液,再加清水搅和静置,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多次,至上清液透明为止,倒去上清液,吸2滴沉渣粪汁于显微镜下镜检,可见有少数淡灰色、椭圆形、一端有盖的前后盘吸虫卵,虫卵内的卵黄细胞未充满,另一端尚有空隙。然后再将部分剩余沉渣倒入试管内,加饱和食盐水漂浮至试管口,盖上盖玻片,静置10~15分钟,取下盖玻片,放于载玻片上进行镜检,未查出虫卵。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山羊前后盘吸虫与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隔离治疗

对发病羊进行隔离治疗,用氯硝柳胺+阿苯达唑(丙硫咪唑)驱虫。氯硝柳胺按75mg/kg体重早晨空腹一次性灌服。阿苯达唑按30mg/kg体重,每天早晨空腹时灌服1次,连用3天。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贫血者,肌注牲血素或右旋糖苷铁;伴有发热者,肌注青霉素和氨基比林等抗菌退热药;对体弱不食者,给以补液等对症治疗。

6.2 全群驱虫

对尚未出现症状的羊群,全部用氯硝柳胺+阿苯达唑驱虫,剂量与服法和发病羊相同。对3只犬,用阿苯达唑按40mg/kg体重一次口服,连用4天。

6.3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到低洼、潮湿地点放牧,搞好场内环境卫生和消毒,将羊粪清扫堆积发酵,对羊圈及周围通道进行消毒。对犬进行栓养,不得与羊群接触。将鸡与羊舍隔离圈养,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一周后临床观察病羊症状明显好转,体况逐渐恢复,再也没有新发病羊和死亡羊只。

7 讨论与小结

7.1 加强对山羊吸虫病和绦虫病的防治

当地养羊以往对寄生虫的防治重点在线虫,不少羊场只用了伊维菌素,而伊维菌素主要只对体外寄生虫和体内线虫有效,对吸虫、绦虫无效,这样就存在明显的驱虫漏洞。近年来山羊规模养殖户增加,山羊外购引种较多,流动频繁,已发生多起吸虫、绦虫的感染,特别是在每年的5~9月份,天气多雨潮湿,温度适宜,有利于虫卵生存,山羊吸虫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等绦虫病多发,对羔羊的危害较为严重,成年羊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

7.2 羊场禁止养犬

犬是细颈囊尾蚴病的终末宿主,在该病的传播中处于关键的环节。凡是养犬的地方,一般都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病。羊场应禁止养犬,确需饲养的,应栓养。犬粪要集中发酵处理或深埋,不要用屠宰羊的废弃内脏喂犬。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阿苯达唑驱虫。

7.3 定期驱虫和消毒

寄生虫是当前危害山羊的主要疫病之一,但容易被忽视,必须定期对山羊进行驱虫。驱虫用组合药物伊维菌素+吡喹酮效果最好,但吡喹酮难买又价格昂贵,建议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或含有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吡喹酮等多种成份的驱虫剂,如百虫清、牛羊百虫杀等,每年4~5月和10~11月驱虫2次,严重的7~8月加驱一次。加强饲养管理,对羊圈羊舍加强环境卫生,勤清扫,对羊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正常情况下每周定期消毒一次,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猜你喜欢
细颈阿苯达唑囊尾蚴
液质联用法测定牛乳中阿苯达唑残留标志物残留量
食品工业(2022年9期)2022-10-21 06:09:40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阿苯达唑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双面圆弧凹槽细颈的高速铣削加工
阿苯达唑及其亚砜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
葡聚糖凝胶过滤-HPLC法测定阿苯达唑前体胶束的包封率
杜泊羔羊与蒙古羔羊感染细颈线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