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咏 梅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辽宁 沈阳 110041)
高校思政课学业评价改革调查及思考
——以沈阳大学为例
王 咏 梅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辽宁 沈阳 110041)
针对高校思政课学业评价改革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认为实现思政课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是非常必要的。提出了通过改革评价方法、扩大评价范围、拓展评价途径、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思政课评价改革的具体建议。
高校思政课; 学业评价; 改革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任,是培养大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笔者2012年11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为研究课题对沈阳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高校思政课定位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1]
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中,有些任课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政治课,有些学生也认为思政课是政治宣传课,是在进行政治说教,也有一些专业课老师认为与其占用这么多学时上思政课还不如多上些专业课。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需要认真思考思政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定位问题。
2.高校思政课历史使命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政课应该成为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法治教育、公平与正义教育的责任。
高校思政课教学原有的模式,如灌输式、模式化教育、一刀切方式等,已不能很好发挥思政课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作用, 改革传统的思政课考试考核评价方式,对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
本次调查共设计20个问题,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8份(收回的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生83人,女生195人,各年级学生都有,大一学生101人,大二学生50人,大三学生105人,大四学生22人。文科生226人,理科生52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目前学生对思政课学业评价的认识主要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认识
87%的同学明确表明自己支持所在学校对思政课考试进行改革, 9%的同学表示改与不改和自己的关系不大, 4%的同学表示不支持此项改革。这一调查结果与之前一些研究者的结论有所不同,之前有研究者认为“对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并不关心思政课考试改革,他们关心的是所学课程及格与否,也就是哪种方式更容易过关他们就支持哪种方式,不挂就好,成了口头禅”[3]。
2.对于考试方式(开卷与闭卷)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认知和重视程度的认识
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是目前高校思政课考试的主要方式,一般认为开卷考试有一定的资料可以参考,在通过的难度上比闭卷考试要小,所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可能不高。调查结果显示,43%的同学认为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有一些影响,近40%的同学表示不会影响到自己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其他参与调查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3.对于考核内容的认识
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概念及基本知识” “学科的前沿问题” “理论体系” “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等选项,81%的同学选择了应该考核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与之前一些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认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过于偏重对理论知识和基本结论的记忆,不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这一基本要求”[4],可见,高校思政课应该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面。
4.对已经结业的思政课考试内容的评价及应对考试的认识
此问卷是在2012年的上学期进行的,大一的学生还未进入到期末考试阶段,所以此问题的受访学生人数为177人,48%的同学认为考试内容中“理论知识过多,全靠背诵,缺少灵活运用的题目”。
45%的同学选择“认真上课、积极思考、考前努力复习”来通过思政课的考试,也有35%的同学选择“平时学习不太努力,考试找到老师划的重点和答案背一背,也能过关”。
5.对于现行的思政课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构成是否合理的认识
44%的同学认为此项考核标准是合理的,另有41%的同学认为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持以上两种观点的同学数量基本相当,说明改革思政课考试方式还是大势所趋。
6.对于现行的考试制度能否反映学生学习思政课真实状况的认识
46%的同学认为自己说不大清楚,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考试有偶然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水分,所以并不能完全反映日常学习的真实状况。
7.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建议
同学们不能在回答问卷的短时间内有特别明确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建议着重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师生互动、开卷考试、增加讨论环节的成绩、期末成绩由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考试的题目应设置灵活、不要死抠书本,以及不要拘泥于课堂讲授,应当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学,在实践中学习,等等。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评价方式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1) 现有学业评价的目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有所偏离,现有的学业评价方式过于关注思政课的学科建设,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体现不够充分。
(2) 现有的学业评价主体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参与热情没有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来。
(3) 学业评价的方式及内容单一。目前考试命题强调标准化,题型的变化不大,学生基本上以死记作为应对方法,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充分,此种评价方式关注终结评价,未体现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 学业评价成绩计算不够科学。关于平时成绩是否计入总评成绩,各校的态度略有不同。即使加上平时的考核,但考核指标较少,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成绩评定的不科学、不公正。
根据目前高校思政课学业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善目前这种现状必须从确立评价目标和改革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
1.确立评价目标
(1) 确定学业评价的目标。在政治、历史、法律、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思政课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构建评价体系。改变以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及考核,忽视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培养的做法,将考核的重点从知识体系考核向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转化,构建学生学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合理的分数构成模式。
(3) 拓展学业评价平台。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小组任务,教师可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平台,随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 改革评价方式,促使学业成绩评价结构合理化。传统的评价多以笔试为主,“为避免传统考试模式带来的缺陷,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就必须更新传统考试的理念,即从考试转为考评”[5]。笔者认为,笔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本次改革研究中笔者认为考核成绩结构可以分为“5+5(3+2)”,即把期末理论考试所占比例确定为占总成绩的50%,学生所在小组的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50%。小组式考核成绩可由两部分组成,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人数为八人左右,各小组要完成一个较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在教学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题、演讲题、试讲题等任务,根据完成情况确定每个成员的得分情况,课堂小组任务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 扩大评价范围,把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难免有失公允,所以既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程度融入到思政课的学业评价体系中,使学业评价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3) 扩展评价途径。传统的高校思政课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评价应同时体现教师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过程性考核会提高大学生在平时学习思想政治课时的重视度。高校对过程性考核的加强,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知识积累,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考试时只在期末突击复习更甚者是进行作弊。”[6]以往的高校思政课的学业评价,虽然也有平时成绩计入到学业总成绩中,但还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所进行的终结评价为主,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上述状况,加大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
[1] 王淑军.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李长春会见会议代表并作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08-07-10(004).
[2] 丁国浩.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经验与趋势[J]. 前沿, 2013(1):145-148.
[3] 陈光明,周翠娇. 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高校思政课考试的有效性[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6):83-87.
[4] 张济琳,夏继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10):85-87.
[5] 兰启发. 多元考评模式:更新高校思政课考试理念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5):70-73.
[6] 蒲再明. 高校思政考试改革方法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8):11-12.
【责任编辑王立坤】
InvestigationandThinkingofAcademicEvaluationReform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aking Sheny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Yongmei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 is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the course are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ness and fairness of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re proposed, such as reforming evaluation methods, expanding the scope and the approaches of evaluation, and combining the final evaluation and process evaluation, et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2013-12-07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JGZXS1210)。
王咏梅(1970-),女,山东安丘人,沈阳大学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4)05-0674-03
G 411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