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师德建设经验的现实启示

2014-04-03 05:47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育

严 红

(沈阳大学 政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国内外师德建设经验的现实启示

严 红

(沈阳大学 政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通过对国内外师德建设的规范、核心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经验的比较与反思,提出一些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对策。

师德;经验;启示

一、 师德建设的依据

教师职业,与传递人类文明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上和人们心中都有着特殊的位置和期待。师德建设的依据更明确地指向现实背景和具体时代环境。我国正面临着千年不遇的巨大变革时期,现代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快速紧密,校园若没有一定的防范预制,那么就很难抵御外来不良影响的侵袭。师德若达不到社会的期望,会加剧社会对道德改善的基本信心。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是有道德教育的深厚传统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在师德教育领域,未来将需要着力研究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应当是当下道德建设,当然也是师德教育内容选择的最重要依据,也即是现实当下师德建设的目的和根本要求,更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 国内外师德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新中国对于师德教育是重视的。一是,非常重视教师职前教育,重视师范生的培养。开设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入学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评比、教育实习、见习等来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受和培养,对人才培养起到过重要作用。二是在现实中也出现了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冲击了专业课学习的情况。使学生越来越把诸多政治思想教育等同于专业知识来学习,培养锻炼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思维判断能力相对弱化了,很多好的教育设想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心理品质和道德需要。我国一直比较忽略职后师德教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靠自己以往的修为了,很少有常规的专门师德教育,所以若没有基本的内心信念,再加上外部的不良促因,尤其是一旦社会环境出现大波动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会忘记或丢弃了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是否能始终坚持道德水准,不仅仅需要每个教师要始终不断修养自我,还需要营造出有利于师德养成的整体氛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国家法律、地区和学校规章制度政策层、具体监督管理层、教师自身等方面,需要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很多。

国内学者在分析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后指出:“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尤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其对师德教育问题的认识及进行师德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结合当下新形势和新需要,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在这里概括整理几个重要方面的经验来进一步探析: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和可操作层次性

美国制定很早并经过多次修改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不仅成为美国教育界最具影响的执教行为规范,而且也成为其他国家制定师德准则的范例。美国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鲜明,师范规范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每个层面都包含着具体的行为规则,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又如俄罗斯的师德规范包括着一般规范、个别规范及规则和习惯三个层次,与美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再如英国在教育法之外更制定了细化的诸如《教师习惯法》《学校教师报酬和条件法》《工作中的卫生与安全法》等,在对教师道德评价上不是笼统地制定一套教师行为标准,也不是采取简单的出题答卷的评价方式,而是针对教师职业特点,制定了务实的、易于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在教师资格证书授予标准中作出详细规定,接受考核时必须表明自己对这些法律完全理解,知道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承诺依法执教。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在我国还需要加大力度完善,这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对推动整个师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相比较,我国似乎更多仍停留在教师理想层面上了。教师资格证书考核还比较倾向于回答问题层面,远未发挥出不同层面不同的功能。若能从我们国情出发制定出按照三个层面的设计: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这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就既有理想性又有现实性,这方面很值得今后深入考虑。

2.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西方各国形成了某些基本共识是:强调教师对待学生首先要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等各种情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不得有意为难和贬低学生;对待学生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力争公道;要记住学生的姓名;不得当众发火,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避免过问和了解学生的每个细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不得采取强制和暴力等。

国外学者认为,教育不能忽视了在人与人之间才能展开这一事实,师生关系有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有此认识,国外学者也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也就是一种可资充分运用的情感优势,近年国内学者对此多有关注。对照这些,笔者认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似乎做的还不够细致到位,尤其是现在教育领域围绕着升学考试和其他功利性目的,教师往往顾及不到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也忽略教育过程的环节和细节,操作过程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必要的耐心和过程。再加上独生子女的个性等问题,近年出现的师生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对立,让人们感到有必要把研究改善师生关系作为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和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的切入点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此应该对他国经验有所借鉴,并结合本国国情,发掘民族良好传统的优势,研究解决新时期新情况。

3.重视师德养成而不是灌输说教

西方国家的教育是间接教育,更多采取价值澄清、通识教育、隐形教育的方法把教育内容全方位融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及日常社会生活中。同时,将教师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中,首先培养尽责尽义务的公民,做到了公民需要做到的基本价值观也就具有了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比如美国的道德教育目标主要是指爱国、修养、诺言、纪律、伦理道德、民主、自由、人权、博爱等价值观念,这些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正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与观念精神。所以通过对教师工作的体验、经历、感悟、理解来形成内化,这样可以时时地把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喜爱升华为人生的职业追求。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各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盈利问题日益突出,多元价值取向已经是越来越明显,“这就对原有管理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所以,如果每个教师能作为管理的一个单元,先把作为一个公民的认识定位好,通过本身的以身示范传播开去,同时不断地展示自己对社会和工作的基本体验、分享感悟和理解,那么一定会使说教式的师德模式转为更接近地气更真实可信,从而为进入教育良性互动发挥更大效益,在润物无声中渐进,师德水平一定会逐步提升。

三、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对策

“古人云:‘人无常性,习以为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4]这就需要总结我国经验和学习国外的经验,以应对不断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和对教师培养的新的需要。为此笔者提出几条对策,供参考。

1.以公民教育为基础细化师德规范

改变过去一味拔高和定格教师人格修养要求的做法,把理想期待转变到对现实生活中行为基本准绳的标志上。只有更多人做成了一个好公民,才可能有更高的要求,否则一味拔高只能是不符合人性的不具真正调控力的死条条。所以,要首先定位在法律框架中来考量师德,要制定出具体化可操作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等关系处理的准则,这些准则是宪法义务导引出来的,是对宪法相关义务的细化,从而把道德与法律、个人修养与整体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和体现。

2.发挥组织的积极作用,关注教师的述求

教师首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必然也有人都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以,要求教师做到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所必需的最起码的劳动准则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热情的可持续性。教师也需要公平公正和相关权利的维护,若能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及时的多种形式的帮助和鼓励,就会化解很多问题,让教师能以更饱满的更持续的热情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功能应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在改革创新中大力发挥,在整合教师师德内在潜力和外在推动力等方面有着相当可作为的未来空间,值得深入探究。

3.改机械灌输为行为养成,注重教师修为全过程

在当今就业机制和就业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职前阶段和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外部要求上,更体现的是一种内心的自觉选择,这就要求转变观念和做法。

(1) 要严格教师选拔。自主择业扩大了,并不表示人们一定都对工作不看重和更加随意不负责,恰恰是使人更加珍惜已经得到的工作机会,所以这种情况下,是要引导其向更高境界迈进和严格选拔,养成重过灌输。

(2) 要重视并建立动态长效考核机制。社会是动态的,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长效的动态考核机制不仅仅起着一种长期的监督作用,更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负面影响,不至于发生损害学校利益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严重事件。要重视考核教师的品行、人格、教养、责任心、使命感,这是提高教师队伍道德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最主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令师德教育落实到实处,使师德建设有牢固的基础,从而使师德的提升成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最重要的信号与引领示范力量。

(3) 全社会要形成相互配合机制。师德不仅是教师本身要关注和培育,更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来关心并配合。要对教师和学校给予足够的信任,也需要各方的耐心、恒心和爱心,毕竟教师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的人;毕竟教师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和利益问题,更关系社会和民族百年大计。只要各方面协调并进,一定能取得师德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推动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1] 本书编写组. 学习十八大报告热点难点问题解析[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2:98.

[2] 傅维利.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5.

[3] 赵婷婷. 大学何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及协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78.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3:97.

【责任编辑田懋秀】

DomesticandOverseasTeacher’sEthicsConstructionExperienceandRealityEnlightenment

Yan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Some measures for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terms of the norms, cor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teacher’s ethics;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2013-12-0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思政专项课题(JGZXS1210);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3BZZ035)。

严 红(1968-),女,江苏无锡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2095-5464(2014)05-0659-03

G 41

: A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