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聂应德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政治·法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
谢 娟,聂应德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对于我国退休制度的调整以及是否要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退休年龄的调整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退休年龄调整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力市场就业、家庭结构这三个因素分析其对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调整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调整;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力就业;家庭结构
随着十八大对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再次掀起讨论和研究的热潮,而对于我国退休制度的调整以及是否要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了遏制人口增长的趋势,国家制定并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经过这几十年的变迁,我国早已进入一个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的平均寿命也相应提高,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凸显。为了减缓老龄化的速度和消除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我国必须要制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人口政策,同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来应对“白色浪潮”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退休法定年龄仍然是依据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即一般情况下,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在近40年里,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并没有大的调整,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一般都是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60周岁。这主要是因为退休年龄的调整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庞杂的社会问题,并且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也涉及很多方面,只要对法定退休年龄作出稍微变动,就会对社会各个要素和各个阶层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需要谨慎而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0-14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60%,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而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同“五普”相比,比重却上升了2.9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无疑在说明我国正处于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老龄化阶段。在老龄化将成为今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长期存在的一种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关心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应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内容之一的养老保险,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让劳动者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势必会打破我国养老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而这也会给我国“现收现付”的养老制度带来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保证养老机制的正常运行,政府可以采用提高养老的所缴费用或者降低养老支出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真正实行起来却是行不通的。如果提高养老的所缴费用,必将会增加收入负担,造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而降低养老金的标准,可能无法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种情况下,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必然。它不仅能打破现有的困境,同时也能改善养老机制的运行状况,促使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弥补资金缺口,应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危机,需要对退休年龄作出适当的调整。
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分为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把提前退休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政策,但是提前退休对养老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提前退休必定会使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大量减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大量增加,而这会让养老保险的收入大幅度下降、养老金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最终必将会导致养老金的收支严重失衡,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扩大养老金缴费人数,减少养老金的支出,从而充实养老金的收入,保证养老制度的正常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促使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来应对老龄化挑战,而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要逐步制定缓慢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老龄化加剧的国情。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能全部找到工作,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老年人占据了一部分岗位,使年轻人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有人建议把法定退休年龄适当提前,为年轻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市场活力。但老年劳动者和年轻劳动者之间并不是等号关系,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引发许多负面效应。单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提前退休的劳动力正处于收入的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经验技能等方面都很成熟,资本存量依然很高,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支撑,一旦提前退休,即使有年轻人的加入,但企业仍然需要花时间和资本去培养他们,这不仅不能充分缓解就业压力,反而会造成劳动力市场的短板,甚至会扰乱劳动力市场的秩序。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相对增加,这为年轻人积累了人力资本,增加了就业机会,在劳动年龄下限提高的情形下,为了不浪费人力资源,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就有必要延长劳动年龄上限,即延迟退休年龄。人口的老龄化预示着生产力的下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生产力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实力较低,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应对老龄化危机,必须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提高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平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力市场就业与退休年龄的调整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这不仅仅因为劳动力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也因为退休年龄的调整要受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考虑劳动力市场就业和退休年龄调整之间的关系时就不能简单认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就要提前退休,还需要考虑到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只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找到劳动力市场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均衡点,才能制定恰当的退休年龄调整政策。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延迟退休年龄是可行的,但也要防止延迟退休对年轻劳动者就业的挤出效应,所以在找到退休年龄和就业机会的均衡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延长退休年龄和制定科学的劳动力市场就业规则、整合劳动力资源等措施,来控制退休年龄的延迟对年轻劳动者的挤出效应。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最好只生一个”和晚婚晚育政策,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三十几年的严格执行,使我国由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为小家庭、核心家庭结构。
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便利。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结构有了重大的变动,人口的老龄化也使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比重有了明显的下降,人口红利也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随之而来的却是抚养比逐渐增加。这些都会增加独生子女家庭的赡养负担,赡养比大幅度的提高。为了缓解赡养压力,降低老龄化速度,国家对人口政策已有了适当的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公布了“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的成效需要很长时间显现,而在这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处于高赡养率阶段 (年轻人不但要承担着就业的压力,也要负担着巨大的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为了减轻沉重的家庭负担就得降低赡养率,也就意味着减少退休人口数,即要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就是使老年人工作年限延长,提高市场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加家庭收入、降低抚养比,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赡养率,缓解养老负担。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生活,符合中国的崇老文化。
家庭结构与退休年龄调整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家庭的倒金字塔结构,也表现在性别上。从“六普”调查的数据中可以明显地发现,男女比例已逐渐失调,男女人口之比为105.2:100,而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高3—5岁,但是女性退休年龄却比男性早5年甚至10年。女性比男性早退休是为了保护女性,同时也是因为男性的生产力水平比女性高,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当前中国的利益导向是偏向男性的,因为男性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的经济收益都比女性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也越来越长,女性高学历人数并不一定就低于男性,创造出的生产价值也不低,男女之间的生产价值差距也越来越小,因此延迟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是必须的,不仅可以改变我国的利益导向结构,减轻性别失衡,同时提高女性退休年龄也可以更加完善我国的市场结构,稳定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代际公平。因此,延长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就是一个合理并且必要的政策。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而在中国乃至世界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现有的退休年龄已经不适应社会的有序发展,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延迟退休年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周密严谨的计划,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首先要遏制提前退休的现象,防止健全的养老制度被破坏、劳动力市场秩序混乱等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象发生;其次可以实施弹性的退休制度,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的标准,缩小男女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循序渐进地调整退休年龄,削弱延长退休年龄的消极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现有退休制度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改善退休制度缺乏弹性的境况,也能很好地应对老龄化危机。退休年龄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国家养老负担,维持养老收支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利用率和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维持劳动力的数量,减缓劳动力不足的趋势,同时也降低老年人的抚养比和年轻人的赡养负担,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因此,延长退休年龄是必要的,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经济竞争力,促使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1]彭希哲,胡 湛.公共政策视觉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112-124.
[2]李 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史柏年.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J].人口与经济,2001(02):71-73.
[4]杨宜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的完善[J].中国金融,2008(07):45-47.
[5]柳瑞清,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04):3-6.
[6]于艳丽.我国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05):54-58.
Analyzing Factors of the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 Adju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XIE Juan,NIE Ying-de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637000)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hina aging population leads that the burden of children about supporting for the elder is increasingly heavy,so people more and more concern about the topic about our country's retirement system adjustment and whether to extend the retirement age.Retirement age adjustment is not only a complicated social problem,but also a complex economical problem,which will affect the situation as a whole.There are many affecting factors about the retirement age adjustment,and the thesis,according to the three factors,which are th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labor employment market,family structure,analyzes the effect on China's legal retirement age adjustment.
the aging population;retirement age adjustment;th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labor employment market;family structure
D035.2
A
1674-0882(2014)04-0019-03
2014-05-10
谢 娟(1987-),女,江苏建湖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聂应德(1958-),男,四川邻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哲学。
〔责任编辑 赵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