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艳,刘晓晶,王丽娟,冷志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3319)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是大学本科教育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物流类本科研究性教学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建立,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能充分发挥本科教育较强的整体性和物流专业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物流专业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操作程序及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研究性教学在物流专业教学中主要采用新的思维模式,教学中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解答疑问。在物流专业研究性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性和课程性质采用不同方法的组合模式。
应用性、技能性和创新性等特征的复合型应用物流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而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为能普及教育又能突出教学应用性和技能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有效的实现模式。因此,为适合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普及教育,要积极开发各种适合物流专业学生发展特点的广泛性研究性教学模式,也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开发适合社会需求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开发研究性教学模式。要从社会、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构物流类研究性教学模式。
依据社会对物流专业以及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研究性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的研究性和应用性。例如在教学计划制定中,要充分考虑物流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计划中应适当增加应用类课程的比例,使教学内容能跟上物流企业需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便于学生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除此以外,还应加强物流专业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用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还可以为物流专业学生开展高水平讲座,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也是物流类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模式建构的有利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赋予每位学生发展的机会,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是研究性教学民主性的主要体现。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能平等对话和互动探讨,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起到辅助性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学生个性是指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性教学在注重民主性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在研究性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个人能力及兴趣取向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本科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培养有直接关系。物流类本科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要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两者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物流类本科教育不仅是科学的理论知识传授,还是推进大学科研发展的途径。物流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是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必要途径和保障。因此,物流类本科教育既要重视教学工作,也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与传统教学不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教师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教师在教学开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建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前提。
物流专业本科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更不能脱离实际,物流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为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应增加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增设模拟实验室等教学实验设施,增加模拟实验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物流企业软件使用及方案设计等相关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际中验证理论又在实际中发展理论。因此,应紧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
传统学习和研究性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两者各有所长,相辅相成的。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满堂灌”,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学习者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重要途径,是学生进行研究的基础。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向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两种学习方式。
结合教学目标,在对研究性教学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摆正物流专业教师与学生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结合物流专业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将物流类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分为个体准备、师生探讨、实践演示和汇报总结四个模块,还包括八个子模块。大学本科物流专业研究性教学实施的模式如图1所示。
个体准备模块是实施物流专业研究性教学的起点,主要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备课两个子模块,课前准备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成功的基础保障。一方面物流专业教师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这一模块要求物流专业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把握学科前沿及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此外,还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备课主要指学生对现有的学习材料的研读、解释并提出疑问的过程,还包括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和与教材的关联上。在学生备课这个环节中,学生应该根据研究性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准备,以确保下一节研究性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图1 物流类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师生探讨模块包括教师引导和学生答疑两个子模块。这一模块进入到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子模块是指在课堂上将之前设计出的教学情景或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并获取对问题的解答和知识的建构。学生答疑模块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模块,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课前备课准备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读,了解先关知识结构和生成新的问题,学生再将疑问带到课堂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目标。
实践演示模块包括实践探索和互动反馈两个子模块,这一模块是研究性教学的课外拓展环节,也是将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较为可行的途径。实践探索子模块可以通过成立学生科研合作小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科研合作小组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研究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反馈,积累和分享研究经验,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生成优势互补的研究结果。
汇报总结模块包括交流展示和汇报达成两个子模块,这一模块是指学生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汇报方式主要有汇报讲授或文本两种,通过学生汇报,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掌握和拓展。教师让学生进行专题汇报并进行点评,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典型观点和意见师生达成共享。物流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产生积极作用。
物流类本科高等教育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有效提升物流类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在物流类本科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要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学生个性特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探索,使教学模式更符合物流专业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实际,使物流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到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提高物流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1]鄢红春.大学文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锦.大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5):21-23
[3]李志义.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34-37.
[4]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3):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