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构建服装服饰实践教学平台
——访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赵平

2014-04-03 05:58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服装服饰服装实训

□本刊记者 刘 聪 张 鹏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服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3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在对服装服饰相关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和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和学科资源,围绕北京服装学院培养“艺工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自身的建设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进行了细致规划,并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中心依托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开设了面向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轻化工程、服装表演和传播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和轻化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表演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心涵盖18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关村时尚设计创新园区,1个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6个校企合作设计研发机构,14个服装服饰设计工作室,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95个教研实习基地。在中心迎来一周年生日之际,本刊记者就一年来中心的发展情况采访了中心主任赵平。

改革思路—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

中心面向北京服装学院3000余名本科生,制定了适应产业需求并符合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培养方案相对应的创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实践环节,完成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据赵平主任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面向我国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突出学校“艺工融合、实践创新”的办学特色,坚持“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方协同、资源共享、产学合作的创新设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中心面向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大量高级创意设计和技术人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设计、产学合作和科学研究。设计是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创新创意设计及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中心始终遵循“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个坚持”的思路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服饰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个理念,即“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这一理念既体现了北京服装学院“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也指引着服装服饰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心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使学生掌握实践的技能和方法,更要使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过程获得健全的人格、具备发现和创造生活美的基本素养和能动性。

两个平台,即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促教平台”。充分整合并发挥学校服装服饰材料、服装服饰设计等学科专业的优势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科研机构和校企教研实践基地等相关资源,建立“大实践”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平台。

三个坚持,即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意与技术、传承与超越”并重的原则。中心的实验实践教学要保持原创的动力和革新的思想,积极探索传承、融合和创新之道。在设计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加强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造型、材料和工艺以及市场结合的“大设计”体系,并培养学生从传统服饰文化中汲取设计创新的灵感。

整合资源—建设现代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通过整合校内外广泛的实践教学资源,以适应我国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北京市“设计之都”“时装之都”建设需求,构筑创新设计和技术人才的成长环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学科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分层次、多模块的“大实践”的人才培养平台,将设计创新、文化传承、工程技术、科学研究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合作和设计研发的领先优势,促进产学合作和设计研发支持实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将产学合作和设计研发方法及成果融入实验教学活动。

围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心深入调研分析服装服饰产业链和产品开发流程各环节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体系,充分发挥学校“艺工融合”特色,整合服装服饰材料、服装服饰设计等学科专业的优势资源,构建与服装服饰产品开发流程相对应的,以“分层次、多模块”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特色,以科研和产学合作项目、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学科竞赛为辅助的现代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体系。

“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在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三维立体造型的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来实现设计构想的能力。”赵平主任向我们介绍。中心综合考虑服装服饰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和服装服饰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特点,将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和五个模块(如图2所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设计创新能力训练;五个模块分别为:服装服饰设计实训模块、服装服饰材料研发模块、服装服饰工艺制作模块、传统服饰传承创新模块、服装服饰展示传播模块。其中,五个教学模块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相对应,使实验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如图3所示)。

图2 三层次、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

图3 实践教学模块与企业产品开发流程

中心将各个实验环节的具体实验内容和适应层面进行细分,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形成项目丰富多样、内容独特新颖、训练目的递进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课程要求、个性兴趣与个体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有侧重的在大学四年时间内,借助相关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设施,逐渐成为具有良好艺术素养、设计创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服装服饰设计类专业人才。

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研发机构,中心以“艺工融合、实践创新”为特色,以“实践教学平台、科研促教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过程型学习、项目型学习、创新型学习”为内容,建立专业实验、设计实训、技能培养和创新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的有机融合,构建设计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验、创新设计实践与应用的“三层次”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满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多措并举—打造产学研优质实验平台

1.优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服装服饰相关专业以设计创意、材料研发与评价、工艺制作和展示推广为主要内容,具有“设计、技术、市场”相结合的特点,既具有共同基础能力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心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将依托设计学等相关学科和国家级“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整合服装服饰材料开发评价与安全检测、服装服饰设计与工艺制作、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等相关实验室、设计工作室和民族服饰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加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建或新建部分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或工作室,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水平,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的监控机制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高水平、相关专业学科融合的实验实践共享平台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构成。”赵平主任详细介绍了每个平台的功用。

基础实验平台:承担基础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设置共同的基础教学方案,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梳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实验实训项目,实验实训与理论课程教学同步。通过实验实训,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建立服装服饰设计的初步概念,如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等实训,服装材料认知与鉴别实验,设计效果表达与设计元素的运用,设计策划基本能力的培养等。

专业实训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梳理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项目,在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指导下,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扎实掌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实践技能,如服装服饰缝制工艺基础、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人体工学基础、服装材料性能评价、服装纸样设计基础、首饰设计表现技法、配饰和鞋品分类设计等实验实训。

综合实训平台: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以项目教学为主导,组建教学团队,开展跨课程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设计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针对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和运动服装设计的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流行趋势分析、品牌策划、产品开发、材料选择、纸样与工艺制作到作业展示的全过程;首饰设计以珠宝镶嵌艺术设计、综合材料首饰设计、现代珐琅首饰设计等教学模块作为出发点,完成珠宝高级定制以及高端配饰的设计,要求学生从实际的市场调研开始,了解贵金属和宝玉石的消费状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高端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创新实践平台:以科研基地、民族服饰博物馆、校企合作研发机构和设计工作室为依托,结合毕业设计、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实验室开放课题、国际国内服装服饰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应用能力。

2.科研促教辅助平台建设

中心依托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关村时尚服饰设计创新园、科研基地和产学合作研发机构,推进科研与教学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创新团队在实验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持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京服装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戏曲学院四校强强联合,按照“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的要求,共同组建并培育“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中心以国家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大需求为指导,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2012年,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成立,目前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唯一的服饰时尚设计产业项目。

中心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目前校企合作的设计研发机构有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北服361高性能运动服装研发中心、北服比音勒芬高尔夫服饰人体工程研究中心及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合作建立的中国针织服装设计研发中,此外还有北服TRANSTREND流行趋势和品牌研究中心、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等多个设计研发机构,形成了以市级科研基地和产学合作设计研发机构为平台、市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基础、特色资源库和博物馆为支撑的教学科研平台。

3.产学合作实践平台建设

服装服饰相关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背景和服务对象,学校与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国内知名品牌服装服饰企业等有着密切联系和合作。除在校内建立的多个产学合作研发机构外,中心还在校外建有“北服爱慕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盛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众多教研实习基地。依托以上资源,中心的实验实践教学延伸至校外,与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对行业和企业的认知及实践能力。

多重保障—实现中心长效稳步发展

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赵平主任感慨颇多,为了让中心能够在未来得到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包括赵平主任在内的整个中心团队煞费苦心。

首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养与激励的长效机制。围绕北京市高校“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和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规划,结合岗位聘用,形成以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为核心、专兼职结合、层次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加大力度引进有国外知名服装院校教育背景和国内外服装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充实实验教师队伍;聘请服装行业和企业富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心的讲师或兼职教授,建立校内外实验指导教师合作互动的良好机制。对在中心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作为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任与考核、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考核依据。

其次,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建立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机制。按照学校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立项。进一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跨专业、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探讨项目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按照现代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全面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视野。组织中心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立项和编写实验教材、指导手册等,形成一批教改成果。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教材讲义的编写,并在经费支持上予以优先考虑。

再次,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新机制。依托重点实验室、服装技术转移中心、北服中关村时尚设计创新园、产学合作研发机构和设计工作室等科研和产学合作平台,建立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鼓励教师吸收优秀学生参与相关科研和产学项目,使实验实践教学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将科研和产学合作成果及时融入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实际,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最后,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建立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积极拓展国内外服装服饰实验实践教学的交流合作,针对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考察交流,拓展中心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积极推广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成果,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推动我国服装服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赵平就在北京服装学院工作。30余年的从业经历,他见证了中国服装行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进程。“经过‘十二五’期间建设,中心将实现管理与教学体系科学、资源配置优化、创新氛围浓厚、特色鲜明、高效运行的实践教学平台的目标,服务于服装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引领服装服饰专业学科的实验实践教学发展,使教学设施、教学体系和方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为学校其他专业和相关高校同类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看着赵平主任坚定从容的表情,我们对中心未来的发展又多了些许期待。

(鸣谢:感谢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席阳博士为本次采访提供帮助。)

主任简介

赵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服装学院国家级服装服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1986年2月毕业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任日本文化女子大学特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服装市场营销、服装社会学;2001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成为赴日本访问学者,研究课题为服装产业与品牌战略; 2004年至2013年担任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5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之光教师奖。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编撰有《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心理学概论》《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等教材和专著。

猜你喜欢
服装服饰服装实训
让人心碎的服装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脑服装画
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图案和色彩分析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日程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途径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