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亚明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圣洁的门
方 敬
辽阔的荒野中亮着一朵火花。“忧郁的光。寂寞的光。”我想。这朵火花闪烁很多年了,且在慢慢地憔悴。我祝福,我感慨,对于在无声消逝着的时间。昨日于我生疏了,夜是记忆的间隔。但我想唤起一些淡淡的影子,使我感到亲切的。我行过的路途很荒芜,一点年轻的悲哀和叹息就会使我充实吗?于是我愿憔悴的火花为我开启一扇门。从很多生疏的门前我低头而过了。我惧怯那些门如大胆的眼睛。
现在我徘徊在一座圣洁的门前。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它描着它的崇高和宏伟。对它,我歌,我乐,然而又有点畏敬。“我是一个礼貌的孩子,让我走进这座门吧。”我心里亮着一道希望的光辉。悠扬的钟声与和平的歌声唤醒我了。我仿佛听到很多新的东西了。望着圣洁的门,我惊喜,我问:“这座门是为谁开启的? ”我退回,回到自己的住地,遂感到空乏。我不能辽阔的荒野中亮着一朵火花忘记那些囚牢似的屋子,阴沉,低湿,使我的童年过得荒凉。但是,自从我知道这座门以后,我就有了很多明净的幻想,让我说它们是我童年的亮灯吧,放射温柔的光,照着我的行程。
我的家宅附近耸立着一座高楼,带着蓝天白云的背景,对于我,不能不说是一个壮观。我常驻足在它拱形的门前,常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这座门是象征的什么呢?跨过它就会达到一个什么境界呢?那时我不曾想到这些。我有的只是幼稚的好奇和希望,但也渴望着童心的满足和安慰。
那座门前有时设着一个长桌,上面陈列很多圣书,福音书和彩色图,一个庄严的中年人坐在桌旁守望着。他看着一些行人走过了,但没有什么人关心他的书画。他寂寞地等待着。现在,我走上前去了。他微笑,说:“孩子们的灵魂新鲜如清晨的露珠,如清晨的天空,无论在快乐或悲哀的时候,都显得最完整。”于是我第一次想到自己的灵魂,我愿它是一朵美丽的花。从他那里,我得到一些祝福和圣训,同时我回答他以礼貌。你看,他拿着一本福音书说了,“礼貌的孩子,收下这份上帝的礼物吧。”是的,这本书说我永远有个悲哀的记忆:有一次在学校里,我骄傲地显示它于同学们之前,不幸被老先生发觉了, 他说这是叛逆的书,孩子们不应亲近,话后便残忍地把它焚烧了。
后来那位送我书的先生带我走进那座门了。广大的庭园,其中布置着各式的盆花,一圈走廊绕着庭园,廊里整齐地开着很多长长的窗子,这种优美的景象在我心里只能引起喜悦。在我们那个寂寞的地方,这简直是个罕有的建筑。我们坐在一个大厅里,听着一个异邦人的讲述。他以不纯熟的语言和浊重的声音解说一些道理,从他所讲的内容里,我听出他的冷静,严肃与固执,而他新鲜的异邦神情使我多少发生一点趣味。关于他我有很多好奇的询问。我常与邻座的那位先生私语着,不想我们低微的声音竟引起他发出责词:“为了上帝的缘故,别耳语吧!因为不正当的耳语也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罪过。”于是,我觉得羞惭、恐惧,第一次想到自己的罪过。而我的同犯者仍安详地坐着,也许在思索着他自己的罪过吧。现在,我想,那位刻薄的说教者为什么把“罪过”对着纯洁的孩子说出呢?难道这不是他自己的罪过吗?对于一切我都有一个诚实的度,这回我也诚实地走出那座门了。于是,那座门永远为我关闭着。
我不能忘记我们家里聘请过的一位老教师,朴素、刻苦、温和。
一个漂流在外的孤独者,靠着一点小小的聪明,他在我们这个地方立足很多年了。他的精神很健旺,成天不倦怠地教诲我们。他还有一种坚强的宗教信仰,早晚诵经礼拜,有时斋戒,很看重生活善的一面。很多的时候,他对我们说:“神是人的支柱,也是人的领导,神赐我们以福,我们应以诚报神。不信神的生活是贫乏而偏邪的。”久了,我们偶然知道每个午夜他还秘密地在床上打坐,这不啻是一个奇闻,使我们兴奋。于是有些好事者披星戴月,跑到他卧室的壁缝前去偷看了。
后来那位老先生竟在我们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经谶了。他热忱地解说着其中的教义。希望我们都得到一个崇高的寄托,还说在神灵之前,我们不能迟疑、退避,应大胆而诚虔地说出我们的诺言。有一次,他把我们带到他与他同道者建设的社坛里去参观了。他们为人祈福、禳灾以及降谕等等。他们寂苦地生活着,显然看清了善恶间的界石,把这社坛当作连接神与人的桥梁,祈求着最后的超度。
虽然我曾熟读好几本经书,能朗背很多咒语,而这种宗教表现总嫌杂芜、平浅,使我不发生兴趣。现在,望着西天的云彩,想:“笃实的老先生,我很悲哀,不能走进你为我开启的那扇门。”
我平淡地生活了很久。
在另一些圣洁的地方,“天堂” “幸福” 这些响亮的字眼,在我耳里有过甜蜜的震动。但是,很久以来,我的想象和情绪已归于宁静和平实。对很多往事只能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我双手空空,没有从无声消逝着的时间里得到一点恩赐。因为它们总是羞涩的。枯窘和贫乏梏桎着我了,悲我没有什么东西供我挥霍。是的,我得安贫地生下去,我将从很多门前低首而过,我惧怯它们如骄傲的嘲笑的眼睛。
在一个破陋的矮房里,我看见一个穷苦的老人成天念着圣书,含糊的发音就是不可解的叹息。在一个尼庵里,我看见一个年轻的修道女,在灰色的神灯光下,苦念着经谶,念得面色变得很苍白。记得有一次江行,薄暮船泊在一个小乡镇,在那儿我兴奋地过了一夜。经一个当地人的介绍,我去拜访了一位异邦女传教士。她热烈地谈论着宗教,说到灵魂,说到罪过,因此我知道她在这个荒凉的地方生活得很寂苦。最后,她收束道:“我很感快乐于这次的会见,我希望我们这个宗教能在你心灵里发射异样的光辉,更希望你走进圣洁的门。”于是她很礼貌地送给我一本圣书。快五年了,这本厚厚的圣书,除了不断地作我书架上的陈设而外,很少被我翻动,虽然已细念了好几章。在这无眠的夏夜,我的情感很明净,倒想窥它一个全豹;但是,我问,当我打开这本书时,谁会在冥冥之中为我开启一扇圣洁的门?
现在,让我再回顾一下吧,辽阔的荒野中亮着一朵火花,我说:“忧郁的光。寂寞的光。” 圣洁的门隔我更加遥远了,因为那朵火花在慢慢地憔悴。
【问题】
1.作者以“辽阔的荒野中亮着一朵火花”开头,又以此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段中作者说:“于是,那座门永远为我关闭着。”分析一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章结尾在表达上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说的“圣洁的门”指的是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结尾再次突出那朵火花在慢慢地憔悴,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思考。2.我觉得羞惭、恐惧,第一次想到自己的罪过。作者认为那位刻薄的说教者不应该把“罪过”对着纯洁的孩子说出,并且认为这是他自己的罪过。3. (1)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2)结尾别有深意,写自己心中圣洁之门的破灭,耐人寻味。4.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境界;作者所追求的平淡的生活;超脱世俗、平和的心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