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的基本途径分析

2014-04-02 05:32陈威
学理论·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农村

陈威

摘 要:农村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表现为工作懈怠,工作懈怠的本质是进取心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微观途径方面,要培养农村党员干部的公共精神,提高其工作效能感;中观途径方面,要从组织激励、严格绩效考核、展开公平竞争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宏观途径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01-02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严重性。精神懈怠往往表现为工作懈怠。在农村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农民占我国人口70%的情况下,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懈怠问题对于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强的危害性。因此,剖析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的表现形式与本质、探讨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的基本途径,在目前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的表现与本质

对自己的工作不关心并有距离感,即工作懈怠[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懈怠是农村党员干部对自身及所在党组织在农村应该起到的功能和作用不关心,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距甚远。

根据党章的规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对照党章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在为村民服务的精神和工作实绩方面出现了懈怠现象,这种懈怠现象的内在表现为享乐主义至上和个人利益至上,即享乐主义思想超过了积极进取的思想,个人利益超过了村集体的公共利益;其外在表现为村里的各项公共事业停滞不前,村民的认同度低。懈怠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组织在广大农民心中的形象,拉开了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懈怠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曹毓民认为精神懈怠究其实质而言乃是信仰缺失、信仰错位的外在表现[2]。其实,精神懈怠不仅仅是信仰问题,有时候人不缺少信仰,但行为上也会表现出不关心本职工作的状态,因此,懈怠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行为上的,认为懈怠的本质是信仰缺失、信仰错位是有失偏颇的。本文认为,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间出现懈怠现象的本质是党员干部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进取心不足,既包括进取精神不足,又包括进取行为不足。

进取心与享乐主义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农村党员干部的进取心不足时,享乐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必然不断滋长;反之,享乐主义的思想和作风不断滋长时,其进取心也必然不足。农村党员干部对农村公共事业进取心的弱化并不意味着对个人利益的进取心的削弱,但个人利益的强化往往意味着对集体利益进取心的忽视。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个人利益至上思想意味着对集体事业的进取心弱化而对个人利益的进取心强化。党员干部的进取心不足导致村里的各项公共事业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公共事业停滞不前,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党组织的满意度不断降低。

应贤慧认为,应对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充分激发干部的成就动机”,而“组织和地域归属感是激发成就动机的有力抓手”[3]。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党员干部而言并不缺乏对于农村的组织和地域归属感。因此,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除了进一步提高其组织和地域归属感外,我们还应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做好激励工作。

二、微观途径:公共精神培养与提高工作效能感

在个人层面上,要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农村党员干部的公共精神,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感。

农村党员干部的公共精神是农村党员干部在村庄的公共生活中,以有利于绝大多数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关心村庄的公共利益,并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帕特南通过对意大利20多年的实证研究后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区政府之所以比较成功仅仅是因为它们有更强的公共精神”[4]。通过培养农村党员干部的公共精神,克制纯粹的私心,提高其党性修养,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懈怠问题。

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预期则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5]。农村党员干部的效能感是农村党员干部在村庄公共事务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工作结果,得到广大农民和政府的认同的预期。通过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对农村工作的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可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效能感,从而促使其积极努力工作,有效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因此,我们要理顺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增加农村公共管理的投入,为农村党员干部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其工作效能预期;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努力地致力于谋求、实现、维护农村的公共利益,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结果预期。

三、中观途径:优化制度设计

在组织层面上,要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我们要从组织激励和严格绩效考核两个方面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管理。

组织激励对于发挥人的工作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只需要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就可以完成工作,但是在受到激励的状态下可以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6],其工作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激励,主要是乡镇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致力于村庄的公共利益的获取、增长、维持并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及其上级党组织要给予表扬、优秀党员称号、党务工作先进个人、模范村干部等称号并给予超过其付出的物质奖励,进而从正面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行为。对于利用职权积极谋求个人利益、忽视公共利益甚至损公肥私、丧失公共精神的党员干部,农村及其上级党组织要依据程度不同给予批评、通报批评、追究经济责任、剥夺党内外职务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其所失远超所得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本质上是曼瑟尔奥尔森所说的“选择性激励”措施,它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积极致力于村庄的公共事务而不会稍有懈怠。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严格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激励人努力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肯定成绩,鼓舞斗志,坚定信心;能够指出缺点和不足,鞭策后进,指明努力的方向。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认为,业绩测量能推动工作;若不测定效果,看不到成功,就不能给予奖励;不能奖励成功,就有可能是在奖励失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从中学习;看不到失败,就不能纠正失败[7]。这里所说的业绩测量就是绩效考核。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绩效考核,也能让他们看到成功并从中学习,看到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这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可行性的农村党员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将农村党员干部绩效考核指标客观化,使得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可靠性,对同一人的考核结果不因考核者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将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内容、政府的最终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准确性,党员干部的绩效结果是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公共利益促进所需要的;在运用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前要征求村庄的农民、党员干部、乡镇党组织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同,使得该体系具有可接受性,能够顺利实施、不走样。通过实施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懈怠。

四、宏观途径:核心价值观塑造

在社会层面上,防止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懈怠,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的主要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旗帜、共同理想、精神、观念来塑造社会风气,消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振奋人们的精神,促使人们形成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在农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信仰,能够对农村党员干部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农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有针对性,将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与农民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二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三要注重实际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使人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采取社会行动。

参考文献:

[1]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2]曹毓民.精神懈怠的实质是信仰缺失[J].群众,2011(8):75.

[3]应贤慧.组织和地域归属感的缺失——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实证分析[J].领导科学,2011(8):8.

[4]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13.

[5]Conger, Jay A., Kanungo, Rabindra N.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471.

[6]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

[7]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8-136.

[8]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11.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