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强,肖武奇,范增伟,严东波
日元贷款河南造林项目科技支撑体系构建探讨
周三强,肖武奇,范增伟,严东波
(河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郑州 450000)
日元贷款河南造林项目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确定了21个科研课题,按照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实验树种15个,品种60余个,共建实验林和示范林50余处600多hm2,在项目区推广普及3万多hm2,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共赢与有机结合,提高了项目的实施质量,为国内外工程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日本政府贷款;项目;科技;体系;探讨
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造林项目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为8.35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日本政府贷款74.34亿日元,占65%;国内配套资金2.92亿元人民币,占35%。项目建设以营造林为主,总规模19.4万hm2,其中新造林13.2万hm2,低产低效林改造1.47万hm2,中幼林抚育1.13万hm2,封山育林3.67万hm2。项目区包括全省18个省辖市的75个县(市、区、林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集水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集水区及沿线、淮河源头及上游集水区和豫东豫北黄河故道沙区等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
截至目前,项目共计完成营造林194 325.9 hm2,占计划194 190 hm2的100.06 %。其中:防护林163 272.3 hm2,用材林19 114.8 hm2,经济林 11 938.8 hm2。主要树种有杨树、火炬松、刺槐、楸树、枣、花椒、山茱萸等。
项目实施伊始,在项目管理上便确定了要突破因循守旧,加快实用技术和新成果、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转化工作的思路,在《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造林项目评估备忘录》和《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造林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项目要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开展造林实用技术等研究课题的设置、研究与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项目实施质量,把项目林做成科技兴林的样板。
源于项目,服务于项目建设的原则;新技术研究与现有科研成果组装配套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在项目建设期内能及时全部或部分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符合项目建设宗旨的原则。
主要造林树种的营造林关键技术研究、实验与推广。包括育苗技术、造林新技术、逆境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速生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封山育林技术、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和最佳营造林配置模式等。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包括项目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体系建立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化、项目区植被演替规律等。
项目林技术经济研究。包括项目最佳投资模型研究、项目综合效益及对促进农民增收监测与研究、林下经济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项目科研课题的实施与技术推广,提高项目的科技支撑能力与科技含量;进一步改善项目营造林技术路线方案,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与效益;努力实现项目环境效益的最优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影响的最广化;提高项目的管理与持续发展能力,对全省林业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8年在河南林业信息网上公开发布了项目课题招标公告,公告提出课题设置的原则、要求、内容和实现的预期目标,向社会公开招标。
为确保申报课题评审顺利开展,专门组织专家制订了课题评审标准,共包括5项,满分100分。一是组织管理10分,主要包括领导重视、人员分工、科研责任几方面;二是科研条件10分,包括人员素质、经历、技术条件几方面;三是立项可行性50分,包括课题是否与项目结合、对项目有指导、技术措施与研究方法是否科学、项目建设期内能否实现科技转化等方面;四是科研创新10分,包括课题是否有创新、有价值;五是预期目标10分,包括是否能达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项目效益的目标等。
按照即定的评审标准,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有关专家成立科研课题招标评审委员会,对收到的49个投标课题进行了认真审定,最终确定了由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刺槐矿柱林定向培育研究与示范”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承担的“林木育苗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濮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杨树大径材集约栽培模式研究暨应用”项目等21个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21个课题与项目结合比较紧密,覆盖面宽,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果按照方案执行,会对项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省项目办与各课题承担单位就课题研究工作签订了合同书,对实施内容进一步规范。明确了研究或开发的主要内容、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预期取得的成果及技术经济指标;各课题要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课题的完成年限、逐年进度、项目完成及鉴定验收时间与指标;主要试验基点设置与规模等。并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每年向项目办报送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项目结束后,提交合同执行总结报告、经费决算表和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并由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依据合同对项目进行验收。
省项目办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加强科研课题的监督与管理,紧密结合项目实施,确保科研成果及早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应用与推广,实现科研课题的预期目标。各课题承担单位按照研究合同的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的研究、总结与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河南省林科院承担的“刺槐矿柱林定向培育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省现阶段刺槐矿柱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人工林的培育目标在不同立地条件区,进行密度配置、林地营养调控、林分结构调整等经营和管理措施方面研究,按不同经营目标,提供刺槐无性系等新品种优化栽培模式,并建立了示范林10 hm2。河南农业大学承担的“林木育苗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选取公益林树种栓皮栎、麻栎和经济林树种油茶、黄连木为主要树种,以玉米秸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为主材料,以珍珠岩、蛭石为辅助材料,经科学配比、机械成型生产压缩基质块,对不同树种适用的压缩基质块的基质组分、营养成分、苗期肥水补给及造林后水分胁迫阈值进行研究,提出主要造林树种压缩基质块快速育苗技术和配套造林技术。该研究较林业传统容器育苗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分产量,在荒山造林和旱季造林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21个课题承担单位涉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一线生产单位,课题主持人在研究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3年多的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日贷河南造林项目的实施,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实验树种15个,品种60余个,共建实验林和示范林50余处600多hm2,在项目区推广普及3万多hm2,对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项研究课题结题后,省项目办认真地总结各项成果,并将其汇编成册,发至每个项目实施单位,便于以后其他项目继续推广应用成果体系。
课题的研究内容从树种上涉及杨树、刺槐、楸树、泡桐、栎树、臭椿、火炬松、枣树、核桃、花椒、山茱萸、油茶等12个主要造林树种;从研究技术上涉及林木育苗技术、树木培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中幼林抚育技术、林下复合经营技术、不同植被恢复技术等研究方向;从新技术应用上涉及快繁技术、定向培育、分子标记技术、3S技术、良种选育、可持续经营等。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将实用技术和新成果及时应用于项目的生产一线,营造了实验林和示范林,推动了项目区由传统经营理念向现代经营理念的转变,提高了项目区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各课题承担单位专门成立了科技示范推广组,组建项目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作为项目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技术咨询、编发技术手册、现场指导、建立示范林等形式,将实用技术和新成果传授给技术员和林农,让科技成果的效益直接体现在项目造林的山间地块。由于措施得力,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得到广泛传播,项目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项目林分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所选课题研究立足于项目实施中的主栽树种和关键技术,采取新技术研究与现有科研成果组装配套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施与技术推广,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科技支撑能力与科技含量,改善和优化项目营造林技术路线和方案,促进项目管理与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日贷项目科技支撑体系的成功构建,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共赢与有机结合,为其他利用外资项目和国内工程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也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2014-12-05
L/A NO:C05-P215
F 316.2
B
1003-2630(2014)04-0037-03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