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娟
(凌源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辽宁朝阳122500)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凌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凌源市现有人口64.98万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5 m3,低于辽宁省人均水资源量820 m3,不到全国的1/4,不足世界的1/10。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根据境内3眼地下水观测井统计数据(四合当水文站、哈叭气水文站、宋杖子水文站)表明,目前凌源的地下水位较20世纪80年代年相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凌源市距海洋较远,又受燕山山脉的阻隔,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29.9 mm,大部分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50.9%,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427.7 mm,降雨时空不布不均,蒸发量大,且降雨大部分均以洪水形式流走。受气侯及地理环境影响,全市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作物需水时间为4—9月,而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而5—6月降水较少,蒸发量大,这使得农作物发生春旱、秋吊现象严重。
凌源市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1座,引水灌区工程41处,提水灌溉站6处,机电井2 553眼。2011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10 442.8万 m3,农业灌溉(农田及林果)用水量为6 378.7万m3,占总供水量的61.1%,农业用水量较大。农业灌溉地下水用水量为5 780.6万 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6%,目前农业灌溉仍以地下水为主,凌源市现有9个农业灌溉用水重点片区,80%灌溉方式为大地漫灌,20%灌溉方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节水灌溉面积较小。
根据调查,凌源市农业用水多采用传统的散灌、漫灌模式,农田灌溉用水综合指标为2 475 m3/hm2,其中水浇地用水指标为1 875 m3/hm2,菜田用水指标为3 375 m3/hm2,林果用水指标为1 500 m3/hm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44,低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关于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7的要求,与辽宁省制定的用水节水标准比较,用水效率低下,高效节水灌溉比例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农业用水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凌源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市用水量的一半以上,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对于全市农业灌溉,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保护地配水、示范小区配水等建设,实施防渗渠道灌溉、低压管灌以及滴灌、喷灌、微灌节水等工程措施,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以“辽宁省66.67万hm2滴灌农业”项目建设依托,计划在2012—2015年,实施果树滴灌项目,选取在大凌河、青龙河河流阶地上,具备丘陵地区山间河谷土地的特征,选择土质肥沃、地势比较平坦,水资源储量较丰富,发展果树生产潜力较大地片,改造果树滴灌面积0.582万hm2,改造旧井340眼。据旱灌实验表明,全生长期作物灌水次数为4次,灌水阶段为花芽分化期、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有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采用微滴灌后,灌溉定额减少到975 m3/hm2,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65提高到0.95。大大提高了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良好节水效果。
以“辽宁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为载体,凌源市因地制宜,制定了《凌源市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在2012—2015年,全市计划选取适宜地块改造玉米膜下滴灌146.2 km2,在节水项目区,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改为滴灌灌溉模式,改造旧井1462万眼,灌溉定额为由原来的1 875 m3/hm2减小到975 m3/hm2,灌溉用水量由2 741万m3减少到1 425万m3,项目区内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年将减少1 316万m3,节水效果显著。
根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及《辽宁省水利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870万hm2农林灌溉面积将全部发展为节水灌溉。
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节水制度和政策,这对于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1]。
具体做到以下3点:
1)要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农民节水。理顺农业用水水价,强化农民的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加强农业用水计量管理,在大棚输水管道安装计量设备,对用水实施监管;在灌区渠首和输水管道安装计量设备,对渠系和管灌输水实施监管。鼓励农民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使之成为节水主体[2]。
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农业用水取水许可制度,全面规划和合理调配水资源。对农业用水颁发取水许可证,有计划合理用水。全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用水主体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3)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节水农业的财政投入与补贴,加强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训工作,调动农民投资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积极性,使节水农业建设长期有效开展。
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使农民充分认识凌源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健全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节水农业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强化农民的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传授先进适合的节水技术;引导农民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选择高效、低耗水经济作物和耐旱品种,通过实验试种及考察调研等方式,选择适宜区域的抗旱节水新品种,从根本上提高作物本身的水利用效率。
做到以下3点:
1)随着渠道防渗改造、在项目片区开展玉米膜下滴灌和果树滴灌技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度。
2)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提高,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为全市更大范围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提供经验,最终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这是当今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农民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农民取得最大收益的同时使风险降到最低。
[1]杨封科.半干旱区集水农业高效用水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
[2]薛亮,郝卫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用水生产力[J].农业经济问题,2012(0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