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斌
(黔南州大中型灌区管理局,贵州都匀558000)
从建设的情况来看,灌区群众以及水管单位对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工程建成之后的后续管理意识不强,对于日常监管的责任范围以及责任人不明确,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漏洞,相互推卸责任,最后找不到确定的责任人[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市场劳动成本的提高,但是农业效益却持续的降低,灌区群众受到重务工而轻灌溉思想的影响,与腾出时间灌溉农田相比,很多农民更愿意进城务工,而不想腾出时间进行灌溉,靠天吃饭的思想比较严重。再者,农业的收益较低,而灌溉的成本又相对较高,这就造成了农民耕地的积极性下降,使灌区农作物面积大幅度的减少,这使灌区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从灌区的情况来看,在灌溉用水中,电费的成本较高,大约占到了成本的一半,再加上管理环节的成本,这使灌区的用户水费成倍的增加,加大了农民灌溉的负担,对于农民灌溉的积极性也产生了大幅度的挫伤,这也造成了灌区的实际收益面积减少[2]。
从近年来看,我国对于灌区的节水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田间的节水灌溉配套设施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灌溉的方法也不科学合理。在灌区很多群众仍然运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来进行,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还增加了灌溉电费以及水费的负担。
水管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到位,很多公益性的补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灌区的水管体质存在着“夹生饭”,很多水管单位不是改革的不彻底就是改革不到位,使政府的一些公益性的补贴难以落实,这对于灌溉区的建设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大型灌溉区的一些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这也导致了灌区经济效益的严重下滑。灌区管理单位对于灌溉制度的研究、面积统计、灌区三情测报、管理台账、产量测定等方面的投入严重的不足,在加上技术干部对于基础工作的认识严重的不足,这些都造成了灌区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3]。
通过灌区人员的结构现状来看,非技术人员的增加数量以及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技术人员,而且很多基层的水管干部也出现了青黄不接以及断档的现象,很多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合适的人去干,再加上培训的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水管单位在技术管理上陷入了困境。
大型灌溉区建设,要根据水管体制的改革规定,努力进行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把公益性的财政补贴落实到位,促使灌溉区管理体制更好的适应现代水利的发展需要。水管部门必须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回避缺点,克服自信心不足以及畏难情绪的现状,增强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的决心,更好的实现灌溉区的可持续发展[4]。
在进行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把灌溉区的情况摸清,对于灌溉区的各种情况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把灌溉区内的各种能上、硬上以及必上的项目都要精心的设计,统筹的规划。要彻底改变那些“头疼医脚”的现象,要保证总体规划具有科学性以及前瞻性,对于项目实施期间的规划方案以及技术方案要减少变更的频率,更好的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要不断的加强前期工作的深度,对技术方案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不但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景观效果。
生态型灌区就是指灌区的工程建设规划合理,资源能够合理高效的运用;灌区的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灌区的产品优良,生产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和谐一致,并能够按照“自然—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灌区农业也要实现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灌区进行水量水质的统一管理、系统的自我净化以及信息管理的自我控制,构建出生态型灌区,使灌区实现由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轨道转变,更好的实现灌区的发展和进步[5]。
对于工程建造要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达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的目标,真正进行三农建设。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工程的质量,建立起“法人负责、监督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质量过硬的大型灌区工程。同时,还要增强计划执行的刚性和程序管理的严肃性以及质量检测的权威性,更好的强化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灌排工程的自动化,实现各种工程的控制,使科技创新在灌区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灌区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它能够使决策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进行科学的决策。以景电灌区支渠口量水自动化的发展为例(见表1),通过下述数据可以看出,人工和仪器的误差逐年降低,说明信息化的水位计运行良好,日益精确,这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强度,而且也有效的避免了人工观测所带来的误差,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调节流量,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的提高了自动化的管理水平。
表1 景电灌区支渠口水量人机对比
对于管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在保证科技人员总体比例不会下降的前提下,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快培训的力度,并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以及新课题的培训,创新培训的模式。对于基层的灌溉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对全自动测流系统进行熟练的应用、操作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1]王雪萌.关于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方向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06):171-172.
[2]张凯.浅谈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3(12):91.
[3]王铁.精心组织 强化管理 全面开创大型灌区建设管理新局面[J].水利天地,2007(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