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徐萌伟
(1.枣庄市水政监察支队,山东枣庄277800;2.枣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枣庄277800)
水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水是文明的基础,也是文明建设的目标,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文明建设的基础,假若没有水的可持续利用,没有水,其他任何建设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但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应具有适宜的人工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水利发展的必然目标,必将对城市发展和水利建设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幸福新枣庄”的目标之一就是宜居,而要达到宜居,就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是人水和谐,一个宜居的城市必然是水生态文明的城市[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发展,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是建设新型城镇的重要前提。新型城镇空间格局包括“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要宜居适度,就必须加快城镇建设,并大力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生态空间要山清水秀,所谓生态空间,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的区域,就必须人为地或利用自然水资源条件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并将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按照全市水系流域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将全市分为北部山区、中心城区、湖东及沿运区、台儿庄古城区和鲁苏省界5大水系生态分区,依托现有生态水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构建“四横七纵千里生态走廊,一湖百库百岭生态互映”工程。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省东水西调工程,实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实施10项河、库、湖联网工程,建设23条河道水系生态恢复工程,完善滨湖区、沿运区、山丘区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立防灾减灾、水资源调配保障、水系生态、现代航运观光、水利信息化5大体系。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湖库河渠联通、供排蓄泄兼筹、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有机结合的现代水网。
依法对各类水资源实行统筹管理调度,严格“三条红线”控制管理,形成“一控双促”倒逼机制。严格执行“五不审批”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积极开展地下水综合整治,关闭封停非法取水自备井,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编制完成了《枣庄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枣庄市地下水水功能区划》等多项规划。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机制,对主要入河排污口和147个重点水功能区实施重点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实施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拦蓄水工程、骨干河道薄弱河道治理工程,新增供水能力9 000万m3,水利工程供水总能力达到10.2亿m3;开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建设,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hm2,万元GDP取水量降至70 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8 m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1。通过工程措施,提高了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河道防洪治理为依托,实行河岸堤路综合整治,通过建闸补源、岸堤绿化、亮化美化,新增4处生态河道公园、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累计建成生态河道公园6处、国家水利风景区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4处。在全省率先颁布了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市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湿地公园拦蓄、退耕还湿、塌陷洼地蓄水、开挖人工湖等工程建设,引进种植水生和亲水植物400多种,新增湿地面积7 560多hm2。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达到22 642.5 hm2,建成县级以上湿地公园29个,其中国家级5个,是全国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历史上的台儿庄是千年运河上的名城,被誉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毁于战争。枣庄市委、市政府依托台儿庄的水文化启动了古城重建,已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办了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博览会。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既保护了水生态资源,又产生了持续经济效益,做到了人水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生态水利建设投资保障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责权利相一致原则,整合各类涉水专项资金,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各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对资金可以实行累计的方法,落实水票的市场化运作,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建设,形成合力。
紧紧抓住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定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增强市民的水生态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破坏水生态、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倡导有益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文明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
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一体化,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把水源地保护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统筹起来,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周边的生活垃圾的规范化处置。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整治工程,有条件的逐渐恢复河道湿地,改刚性护面为生物护面,依据地形环境因地制宜建设系统或半系统生态护岸。结合城市改造,还河道于民,创造近水亲水环境,恢复城市水系生态景观。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上至下,乃至全社会得不懈努力才能达成,尤其是像枣庄这样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通过推进生态水利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成配套完善的水系生态水网和生态水利工程,真正实现人、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打造生态、文明、幸福的新枣庄。
[1]房建华,王强,王少东,等.济南市生态水利建设实践及保障措施[J].中国水利,2012(2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