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巍巍
(四平市兴牛牧业服务有限公司,吉林 梨树 136500)
种公牛鉴定就是根据种公牛的生产力、体质外貌、生长发育和系谱进行鉴定。幼年时期以系谱鉴定为主,结合生长发育鉴定,成年以后要进行体质外貌和生长发育鉴定,当种公牛有生产力表现后,则以生产力鉴定为主。具体如下:
体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种公牛机体素质,是种公牛机体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表现。它在外形结构、神经类型、生产性能、健康状况、抗病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在畜牧学上时指性情、脾气等[1]。
分为结实型、细致紧凑型、细致疏松型、粗糙紧凑型、粗糙疏松型。
外貌鉴定的主要方法是肉眼鉴定。肉眼鉴定即通过外部观察种公牛的整体及各个部位,有时也辅以手摸和行动观察,从而辨别其优劣。
肉眼鉴定的一般方法步骤是:先概观,后细察。鉴定时,人与种公牛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种公牛的正面、侧面和后面按顺序观察,主要看其体型结构、整体发育、品种特征、精神表现及有无明显的缺陷等。再令其走动,看其动作步态以及有无跛行或其他疾患。取得一个概括认识后,再走近畜体,对其各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必要时可用手触摸,最后进行综合分析,评定优劣。
肉眼鉴定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等条件限制,简便易行。缺点是:鉴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为了减少肉眼鉴定的主观成分,可采用评分的办法,制定出评分表。评分表中总分一般为100分。在评分表中可根据种公牛的各部位在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规定一定的最高分或系数,同时对每个部位规定理想标准。鉴定人可依据评分表对种公牛进行系统鉴定,最后根据总分多少定出等级。在鉴定过程中,对有严重缺陷的种公牛应及时淘汰,不进行鉴定。
地磅或杆秤、卷尺和直尺等。
主要包括公牛出生重、断奶重(一般为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和体尺,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睾丸围、背膘厚、眼肌面积等[2]。
初生重:犊牛生后吃初乳前的活重,以kg表示。
断奶重:犊牛断奶(一般为6月龄)时的空腹活重,以kg表示。
12月龄重、18月龄重和24月龄重:分别指青年牛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空腹体重,以kg表示。
睾丸围:睾丸最大围度。用软尺或专用工具在公牛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分别测量,以cm表示。
十字部高:十字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用直尺或杖尺测量,以cm表示。
体斜长:肩端前缘到坐骨外缘的直线长度。用直尺或杖尺测量,以cm表示。
胸围:鬐甲后缘垂直围绕通过胸基的围度。用软尺测量,以cm表示。
腹围:腹部至背部周长的最大围度。用软尺测量,以cm表示。
管围:左前肢管部上1/3处的最小围度。用软尺测量,以cm表示。
背膘厚:第12~13肋骨间背膘厚,用超声波仪器鉴定,以cm表示。
眼肌面积:第12~13肋骨间眼肌面积,用超声波仪器鉴定,以cm2表示。
与配母牛产犊难易度:分为顺产、助产、引产、截胎或剖腹产四个等级。顺产是指母牛在没有任何人为助产的情况下自然分娩,助产是指人工辅助分娩,引产是指在机械等牵拉的情况下分娩,截胎或剖腹产是指采用手术截胎或剖腹助产。
体型评分:18~24月龄和30~36月龄进行一次成年公牛体型评分。
是记载种公牛祖先编号、名字、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的原始记录。系谱分不完全系谱和完全系谱两种。不完全系谱是指只记载祖先的编号和名字的系谱;完全系谱是指除记载各代祖先的编号、名字外,还记载祖先的生产成绩、育种值、发育状况和外貌评分,以及有无遗传疾病和外貌缺陷等[4]。系谱上的各项资料来自日常的原始记录。
通过分析各代祖先的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外形等,估计所选种公牛的种用价值;了解所选种公牛祖先的近交情况,为品种选配工作提供依据[3]。
所谓后裔鉴定主要是通过鉴定种公牛后裔的生产性能,从而说明被测后裔亲代的生产性能,以后裔的表现为基础的选择方法。它是在比较一致的条件下对几个亲本的后裔进行比较测验,然后按各自后裔的平均成绩确定对亲本的选留与淘汰。
总之,种公牛经系谱和个体选择之后认为优良后并开始用于生产,但它能不能将自己的优良品质可靠地遗传下去,只有通过后裔品质的鉴定才可得到最可靠的验证。只有经过体质外貌、系谱、生长发育和后裔等几方面的综合鉴定才能真正对种公牛品质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定。
[1] 梁田庚,张凤桐等.家畜繁殖员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邱萃藩.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 [M].家畜繁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立建国.畜牧学概论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繁殖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