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洲鹏 成 垚 秦永刚
1 河北省新乐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050700) 2 河北省新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050700)
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探讨
王洲鹏1成 垚1秦永刚2
1 河北省新乐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050700) 2 河北省新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050700)
这里就合理规划小城镇的镇区,完善镇村体系,优化村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及空间布局等展开分析,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小城镇;总体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节点,是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载体,是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增长极。必须以集约化理念加快新一轮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目前,许多小城镇存在工业无序发展、用地布局混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设施统筹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迫在眉睫。
区位特征:一般位于区域交通干线上,过境交通穿过城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人口就业特征:就业特征明显,一部分以从事农副业的农村劳动人口为主,一部分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工矿企业职工。
产业结构特征:一产比较稳定,三产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景观特征:镇区街道环境质量差,整体空间景观混杂,镇域村庄居住环境较差,内部建设混乱。
设施统筹情况: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为统筹安排。
主要矛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1)依托区域优势,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2)突出城乡统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3)关注生态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治理问题。
4)运用集约化理念,强调工业区相对集中发展,打造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
5)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小城镇总体规划应以镇域范围为基本单元,以集约化理念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完善的镇域镇村体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内容主要从分析、规划和实施保障层面进行阐述。
3.1 分析层面
首先,对镇域的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与其他镇进行横向对比,了解本镇的经济实力,为小城镇总体规划奠定基础;其次,对本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理解,了解对本镇的相关要求;最后,从本镇的区位、交通、社会经济等条件入手,综合分析本镇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
1)从区位规划进行分析,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展开规划,明确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2)从区域条件进行分析,在所属市级和县级经济区域范围内,进行经济、交通、等优劣势条件比较,科学分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等情况进行小城镇发展定位。
3)分析城镇现状,指出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规划编制重点,为下一步规划奠定基础。
3.2 规划层面
1)对小城镇进行性质定位,合理确定其规模。
在区位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性,明确小城镇的中心地位。
在对本镇现状、人口等近十年统计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本镇的第二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现状用地状况等,规划时将用地指标和《镇规划标准》中的调整幅度相结合确定小城镇规模,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并对空心村、半空心村进行整治。
2)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交通,结合现状统筹安排镇区各项用地。
重点分析本镇的自然气象因素、资源情况和生态影响,合理确定产业用地位置。
3)形成完善的镇村体系规划。
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成为组成镇村体系的三级,各级有不同的规模,承担不同的职能。
镇区作为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服务周边村庄,使村庄体系结构更加完善。
基层村是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居民集居点。
4)合理进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首先,在对村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在区位规划《县域或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前提下,确定不同地域的村庄迁并标准。其次,对镇域内村庄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形成镇区和行政村两级。
村庄迁并标准:
①自然社会因素:水源严重匮乏,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修建困难的村庄;人口规模过小(小于300人)的村庄,经济收入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的村庄。
②安全隐患因素: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包括地处行洪区,蓄滞洪区,洪涝灾害频发区,矿产采空区,地处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活动性地下断裂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
③环境问题因素: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病高发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村庄,三废污染严重且近期难以治理的村庄。
④其他方面:重点建设项目占地或压占矿产资源的村庄,位于小城镇内部和与小城镇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
5)城乡统筹,依据共建共享原则合理布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提出村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实现与镇区基础设施的衔接。
按照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等级,提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社会福利、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原则、内容和标准。
6)对镇域进行空间管制规划,将镇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
禁止建设区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矿产资源区、行洪区、蓄滞洪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文物保护单位、防护绿地、生态廊道以及高速公路、国道、乡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
限制建设区包括耕地、城市远景备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等。
适宜建设区指城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
7)近远期结合,依据现状发展需要,安排近期建设规划,并结合远期发展,预测远期发展规模并对用地进行轮廓性布局。
3.3 实施保障层面
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强化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2)重视规划宣传,严格执行规划,加强规划管理。
3)加强下层次规划编制工作。
4)严格村庄建设与管理,加强规划引导。
5)注重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