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研究近况

2014-04-02 10:59王秀玲杨宝元
河北中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阴虚阳阴虚证型

王秀玲 杨宝元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300)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研究近况

王秀玲 杨宝元1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300)

高血压;阴虚阳亢;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最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1],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2],肾脏在维持机体血压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3],炎症学说得到广泛认可[4]。近年来,中医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且疗效肯定。但对于该病的辨证分型认识目前尚不统一,分型方法颇多,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已公认与体质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有关。但病机复杂,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痰饮致眩”、“瘀血致眩”之说。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痰、瘀、虚等病理因素逐渐得到重视。但近年来 “阴阳平衡失调”学说似占主导地位,该学说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引起阴阳平衡失调,主要病机有阴虚阳亢,肝阳上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等[5]。尽管各个医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但阴虚阳亢论述较多。王振东[6]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虚,责之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邪气实,责之于肝阳亢盛,阳化风动,气血上冲。廖辉等[7]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阴不敛阳,阳升于上而发病。张旭生等[8]认为,五脏阴阳气血失调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机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吴辉等[9]认为,眩晕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病位在肝肾,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标实为肝阳、肝火、血瘀、痰湿,临床上阴虚阳亢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中医证型,即由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阴不敛阳,阳升于上而发病。王永生[10]则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肾气渐衰,“乙癸同源”,久则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终致肝阳亢逆,加之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盛伤阴;或劳欲过度,损伤肝肾之阴;或热病耗伤肝阴,皆可导致肝肾阴液不足,不能与肝阳保持相对平衡,肝阳相对偏盛而浮动于上,出现阴虚阳亢证。其病机本质是由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本虚标实)。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根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肝、肾,肾气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亢盛于上,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变证,这一观点已成为多数学者之共识。

2 证型研究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方法颇多,一般多按以下3类辨证分型方法。

2.1 八纲辨证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分型以阳阳为纲,分为2类,分别为肝阳上亢和阴阳两虚,其中阴虚是“本”,阳亢是“标”[11]。徐晓阳等[12]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为阳亢、阴虚和气阴两虚3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早期以阳亢或阴虚为主,后期阴损及阳,而多见气阴两虚的规律。

2.2 脏腑辨证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位在肝,病根于肾,故徐贵成等[13]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及肝风痰浊3型。

2.3 综合辨证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原发性高血压分型以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4种证型[14]。程文江等[15]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分型以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痰湿中阻4种证型最为常见。张发荣[16]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阻滞、阴阳两虚及气虚血瘀5型。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将其分为阴虚阳亢、肾精不足、气虚血瘀、肝火上炎、痰湿内阻、瘀血内阻及冲任失调7个证型进行论治[17]。

3 阴虚阳亢与原发性高血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六微旨大论》载“亢则害,承乃制”。均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肾亏于下、肝亢于上及阴虚阳亢有密切联系。阴阳学说阐释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其病理过程,即是因某种或多种原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与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发头晕、头痛。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内因。米勇锋等[18]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变早期多有情志失调,肝失疏泄,病久则化火伤阴,阴不制阳,肝阳独亢于上而发。徐迪华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初、中期的病机关键是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属上盛下虚[19]。曲政军等[20]指出,肝阳上亢证与胰岛素抵抗增强密切相关,其病机演变有内在规律,为平肝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王彤等[21]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分期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发现,Ⅰ期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为肝阳上亢证,同时有少数阴虚阳亢证;Ⅱ期表现以阴虚阳亢证为多。蒋为民等[22]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证候特点以阴虚阳亢为主。徐树楠等[23]认为,肝肾阴阳失调是其基本病理基础,病变部位重在肝、肾。钱元良[24]认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机和常见证候。邬春晓等[25]发现,补肾清肝可明显抑制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毛秉豫等[26]研究发现,滋阴养血潜阳法能使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平稳。杨海燕等[27]通过对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关系研究发现,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重。

4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深化了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观察到了一些生物学客观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联系,发现了部分药物的治疗机制等。通过查阅文献可见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分型缺乏一个客观、规范的标准,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和中医现代研究带来很大局限。多数医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阴虚阳亢证多见,所以治疗以滋阴潜阳为法。临床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兼气虚、或阳虚、或痰浊、或瘀血,治疗时配合补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方法,常能使血压得以平稳下降。综上所述,尽管我们综合所有证据证明,阴虚阳亢病机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多环节产生一致性效应,但由于我们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了解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中医药的调治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探索出中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1] Giles TD,Materson BJ,Cohn JN,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ton:an update[J].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2009,11(11):1751-1776.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8-250.

[3] 黄春林.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

[4] Ross R.Atheroscler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2):115-126.

[5]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6] 王振东.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高血压病35例[J].现代中医药,2006,26 (5):3-5.

[7] 廖辉,李丹萍,陈强,等.“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2):91-93.

[8] 张旭生,盖国忠.高血压病中医病机与五脏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7.

[9] 吴辉,冼绍祥,黄衍寿.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J].四川中医,2000,18(10):11-12.

[10] 王永生.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机理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4,25(11):53-54.

[11] 丁爱国,汪翠红.肾虚血瘀与高血压病[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4):211-212.

[12] 徐晓阳,高瑛.辨证治疗高血压病125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1998,15(2):63-64.

[13] 徐贵成,徐承秋,张大荣.平肝益肾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1991,(6):13-15.

[1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15] 程文江,覃志成,郭峰,等.原发性高血压病602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4):261-262.

[16] 张发荣.高血压病气虚血瘀型特征探析:附357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1997,18(9):38-39.

[17]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4.

[18] 米勇锋,杨姝洁,孟婷.浅谈五脏与高血压[J].陕西中医,2003,24(2):147-148.

[19] 陈根芳.徐迪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9,20(3):11.

[20] 曲政军,汤钟娟.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治规律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4):195-197.

[21] 王彤,张崇.原发性高血压脉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江西中医药,1997,28(3):17-20.

[22] 蒋卫民,唐蜀华,陈晓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1):45-46.

[23] 徐树楠,刘海丽.高血压病的中医病理学特点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9):10-11.

[24] 钱元良.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6,3(9):126-127.

[25] 邬春晓,张京春,刘玥,等.补肾清肝方不同剂型对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干预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53-1755.

[26] 毛秉豫,毛绍芬,褚桂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治疗中滋阴养血潜阳法的平稳降压作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62-64.

[27] 杨海燕,金艳蓉,杨红.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23-45.

(本文编辑:曹志娟)

现代医药

1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300

王秀玲(1974—),女,副主任医师,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心血管病。

R544.1; R-5

A

1002-2619(2014)06-0952-02

2013-09-08)

猜你喜欢
阴虚阳阴虚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八三感怀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