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苹 张 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北京 100029)
妇女产后的中医调护体会
张玉苹 张 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北京 100029)
产后保健;整体护理
我国历代医家均重视妇女的产后调护和产后病的预防,素有产后“百节空虚”、“多虚多瘀”的说法,金元时期朱丹溪曾提出“产后多虚”之说,主张女性产后要以补虚为主,明清时期医家傅青主认为产后“多虚多瘀”,二者均为妇女的产后调护和产后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妇女产后调护,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及地域差异,很多女性对于产后调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饮食、用药、调护等方面存在误区,如产后饮食不节制、饮食结构过于单一、饮食过于油腻、过食肥甘、产后过补及滥用逐瘀动血药等,若此期调摄不当,可导致诸多产后病,如产后大便难、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痉证、产后身痛、产后小便不通、产后缺乳、产后血晕、产后失眠及产后抑郁等。
中医主张在产褥期对产妇进行饮食、起居、情志及药物等方面的合理调摄,以扶助机体的元气,清除体内的瘀滞,促进机体的复旧。产后调护的目标有三:第一,调补气血,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第二,促进泌乳,保证产后的乳汁分泌充足。第三,以药为攻,以食为养,积极治疗产后疾病。
3.1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可以滋养五脏,补养人体精气血津液,促进生殖健康的恢复。新产后忌补,这一治则早在唐代就有所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虚损第十》曰:“产后七日内,恶血未尽,不可服汤,候脐下块散,乃进羊肉汤,有痛甚切者,不在此例。”[1]《傅青主女科》认为“新产后禁膏粱,远厚味。如饮食不节,必伤脾胃,治当扶元,温补气血,健脾胃”[2]。《女科正宗》曰:“产母不可妄食,饮食过多,及肉舗等物,况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致成内伤,终为脾积之疾,非细也。产后须臾,惟食温软白粥一味,虽肉糜亦不可多食也。”[3]
《圣济总录》共载24首产后疾病的食疗方剂,《太平圣惠方》记载食治产后诸方16首,《食医心镜·治产后病食治诸方》在《医方类聚》中21首食疗方,《寿亲养老书》中也有20首来自《食医心镜》的食疗方剂。
产后饮食调理既要顾护脾胃,又要有利于恶露的排除。产后饮食调护的原则是宜温、宜多服羹汤、宜多用血肉有情之品。民间流传“产前宜凉,产后宜温”,正如《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产后禁忌》在产后饮食方面提出了“毋食辛热之物”、“毋食生冷之物”及“毋食消导耗散之物”等原则,指出产后忌生冷寒凉之品,忌油腻黏滞之品,忌酸涩收敛之品,忌辛辣发散之物,忌回乳之品。
产后饮食调护还要就地取材,结合各地产后风俗习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点,如北方人老母鸡煨汤,广州人甜醋煲猪脚,客家娘酒蒸鸡,广西人饮山鸡酒[4]。
3.2 药物调理 产后瘀血宜化忌破,《产宝·产后总论·生化汤》指出“生化者,因药性功能而立名也。夫产后宿血当消,新血当生。若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宿血反滞。考诸药性,川芎、当归、桃仁三品善治宿血,专生新血,佐以黑姜、甘草,引三品入于肝脾,生血理气,莫善于此。所谓行中有补,化中有生,实产后圣药也”[5]。《傅青主女科》将生化汤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传统中医主张给产妇适当服用补虚祛瘀之剂,以助元气恢复,清除体内瘀滞,促进身体复旧。古代医籍中记载了许多专用于产后调养的方剂,如《经效产宝》中的圣散子、《千金药方》的泽兰汤、桃仁煎、《沈氏尊生书》中的乌金丸及《胎产心法》中的胎产金丹。
产后用药禁汗、禁峻下、禁寒凉、禁破气动血、禁升举、禁攻逐瘀血。用药勿忘于产后,勿拘于产后,还要时时顾护脾胃,行气勿过于耗散,化瘀勿过于攻逐。如《神农本草经疏·妇人门》曰“产后诸病,忌破气、升、汗、吐、下、燥、苦寒、大热”[6]。《胎产秘书·产后用药十误》曰“产后块痛未除,误用参、芪、白术,轻则瘀血不行,重则立毙”,“产后误用苏木、三棱、莪术以行块,轻则伤新血,重则伤性命。产后虚弱之妇,误用山楂煎酒以攻血块,必伤元气,以致汗出不止”[7]。
3.3 起居调摄 产后百日之内忌重体力劳动,忌房室,产后过早劳作会导致诸多产后病的发生,避免过劳和过逸。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虚损第十》曰:“所以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忧畏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强直,犹如角弓反张,名曰蓐风,则是其犯候也。”过劳则伤气,可导致虚劳及气陷阴挺,还要外避寒暑,若产在春夏,宜避阳邪风邪,若产在秋冬,宜避阴邪寒,不可当风坐卧,更忌汗出当风。衣被要薄厚适宜,衣要合宜身体舒适度,保暖适中。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虚损第十》曰:“凡妇人皆患风气,脐下虚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即使在夏季也不能贪凉,“凡妇人因暑月产乳,取凉太多,得风冷,腹中积聚,百病竞起,迄至于老,百方治不能瘥,桃仁煎主之”。若在此期感受风寒或食入生冷之物,可阻碍气血运行,旧血不消,新血不生。又《诸病源候论·卷三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指出产后要防七害“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产时伤动血气,其后机体虚极未平复,若犯此七条,则生诸病。
由于产后血室的开放加上褥汗,故产妇自身的清洁至关重要,可用温姜水擦拭皮肤或淋浴。产妇的活动量要根据自身情况,既不可过劳,又不可过逸。临床研究证明,运动过少,内分泌失调或营养失衡均可能导致肌肉数量减少,肌力下降。肌力下降是中年以后脂肪超量或肥胖的主要原因[8]。
3.4 情志调节 产时的精神过度紧张、产后的气血虚弱及瘀滞,可导致产妇出现睡眠及精神障碍。现在产妇多为初产妇,年龄偏大,加之难产、滞产及剖宫产的几率增多,若缺乏亲属的关怀和家庭的支持及居住环境恶劣等,这些因素均可诱发妇女发生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也易导致母婴交流的障碍[8]。产妇的心理调护需要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三者的共同配合,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产妇也要意识到产后抑郁的存在,并主动调适,积极治疗。由于产后抑郁具有“六郁并集”的特点,单用疏肝理气之品难消诸郁,朱丹溪秉承经旨倡“六郁”,主张用越鞠丸解诸郁,效佳[9]。
小结我们要以中医学为指导,重视妇女产后调摄,积极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医学宝库,为妇女产后调护提供科学指导。
[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07.
[2] 傅山.傅青主女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
[3] 何松庵,浦天球.女科正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40.
[4] 张嘉俊.孕产妇病症中医治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97.
[5] 倪枝维.产宝[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774.
[6]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8-49.
[7] 陈纷庵.胎产秘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870.
[8] 于珊,侯艳梅,单瑞芹,等.个体化营养与运动指导对产后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145-1147.
[9] 鲁明源.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中医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289-290.
(本文编辑:董军杰)
张玉苹(1978—),女,主治医师,讲师,博士。从事专业:中医养生营养康复。研究方向:传统养生保健与营养。
R47;R473.71
A
1002-2619(2014)06-0921-02
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