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林
(河北省阳原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阳原 075800)
辨证施治经前期综合征经验
韩秀林
(河北省阳原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阳原 075800)
经前期综合征;中药疗法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不受年龄限制,在不孕妇女及中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其临床主要表现在精神情志方面,常影响工作和生活,可兼见月经不调或不孕。中医学妇科文献中虽无这种病名,但有类似的症状描写,散见于各个疾病中间,例如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参研中医古籍、名家经验,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进行总结分析,介绍如下。
经前期综合征主要表现在精神情志方面。表现为头痛,情绪烦躁或不悲而自泣,胸胁胀满,乳房刺痛,精力不集中,心悸,失眠,并多惊梦,有时胸胁,也有乳头或痛或痒,甚至结块不能触按,按之则痛不可忍。典型的症状出现常在经前7~14d内发作,并逐渐加重,于行经前2~3d达高峰。开始表现为心神不舒,思想不集中或集中在某一点上不能自释,也有在月经前或经期、经后出现轻度水肿,尤其在面部及足跗部更为明显,此类患者平时大便正常或大便干结,至发作时常有大便溏薄,在经期少腹部或胀或痛,此为经前期综合征共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大致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大类型。
经前期综合征病机为肾阴不足,以致肝气横逆,肝郁气滞,积郁化火,甚至二火相并,心肝之火交炽,在此阶段如不及时控制,更进一步可转化为肝病累及心、脾,陷入虚证或者虚实夹杂证。金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疏泄与肝联系在一起,肾水既亏,肝木则失其涵养,肝失疏泄,气遂横逆,血气不和,导致积郁化火,与心火相合,心肝之火互结,在经行之前,冲任二脉通盛,肝肾不足,肝疏泄太过,气机逆乱,一遇精神刺激,就会引发而不能抑制;至月经来潮过后,肝郁之气泄之,心肝之火渐平,肾阴渐复,症状随之暂时消失,形成周期性发作,此为实证阶段。
若病情继续发展,郁积日久,肝病传脾,时令之湿乘虚而入,脾之运化失司,水湿滞留成痰,与心肝之火交炽,痰蒙清窍,表现为神志乍迷。也有脾湿乘虚而入,脾胃虚弱,出现纳减呕吐、轻度水肿及大便溏薄等,为疾病发展到虚证阶段。
经前期综合征的另一主要症状,即在经前乳房胀痛或刺痛,或结而成块,或乳头高突,或乳晕增黑,甚至痛痒交作等症,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有的甚至延及与下次月经周期相连。中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胀痛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则会出现乳头痛痒症状,因肝脉与冲任相连,故与月经周期有关。
经前期综合征病机源于肾,发展到肝,最后阶段累及心、脾。由此可见,经前期综合征辨证论治与肝、肾、心、脾功能密切相关[1],临床上可分为4种类型。
3.1 阴虚肝旺,肝气横逆型 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疏泄,如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肝连奇经,则影响冲、任二脉,是以月经失调,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情绪忧郁,思想纷纭,头晕目眩,夜寐不安,乳房作胀,经行则少腹胀痛,脉细弦而数,舌苔薄质淡。治宜疏肝理气而解郁结。予逍遥散加减。若乳房胀痛为主加夏枯草、蜂房;若情绪忧郁为主加娑罗子、郁金;若少腹胀痛为主加川楝子、延胡索。
3.2 阴虚肝郁,冲任失调型 若肝气郁结,郁积不解,久而化火,郁积之火延及冲任二脉,热迫血行,经量增多,血去阴伤,肝失涵养,肝火更炽,故于经行之前或经行之时,郁勃之气一触即发,乳房胀大或刺痛,甚至累累结块,间有青筋暴露,偶尔触及,通彻心肺,脉细弦而数,舌苔薄黄而糙,质红尖绛。治宜疏肝解郁,兼调冲脉。予逍遥散加减。并佐以调冲任脉的药物,如丹参、肉桂、当归、川芎、杜仲、龟版、吴茱萸、覆盆子、香附等。
3.3 肝郁化火,痰蒙清窍型 肝郁化火,肝火与心火相结,心肝之火交炽,郁久不解,木旺克土,久病则及脾,脾胃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之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不化,泛滥为湿,痰火内炽,上蒙清窍,甚至精神紧张,夜寐梦多,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苔白糙,边尖质红,脉细弦数。治宜清泄心肝,涤痰开窍。予龙胆泻肝汤,或黄连温胆汤加减。若便秘结加生大黄或礞石;若心火旺盛加贝母、黄连;若痰加天竺黄、胆南星、白金丸;若清窍被蒙,语无伦次加石菖蒲、远志。
3.4 肝病传脾,水湿留滞型 肝病传脾,脾之运化失职,水湿留滞,散溢于肌腠表皮之间,出现水肿;在于肠胃之间,则呕吐便溏,故每于经前出现面目及足跗水肿,甚至遍体皆肿,脘腹膨胀,或有泛泛欲恶,嗳气,经期过后则诸症渐减,甚至消失,脉濡大无力,舌苔薄白,舌质淡。治宜疏肝健脾,分运行水。予逍遥散合黄芪五苓散加减。若遍体水肿加用猪苓、泽泻;若小便短少加杠板归、车前子;若乳房胀痛加柴胡、夏枯草。
小结经前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行头痛、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等范畴[2]。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其中尤以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3]。肝经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沿两胁上行,经乳头,与督脉上合于巅顶。故肝在妇科疾病的发病病机上具有重大意义,疏肝解郁、条畅理气为治疗妇科病证的基本原则。经前期综合征,因其病因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以“热”为主,或“痰”、“热”并重,治疗上也侧重不同。热证应以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等苦寒泻热之品,清泻心肝之火而化痰热,重用天南星、贝母、半夏、陈皮、郁金、石菖蒲等涤痰宣窍,临床采用大黄与礞石合用以通便化痰。可见,灵活运用辨证方法,学习其法,不套其药,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使肝气条达,经行顺畅,脾肾功能恢复正常,气血充足与调和,再加上适当心理调治,则病愈而取捷效。
[1] 丛春雨.近现代二十五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55-359.
[2] 马志荣.中药治疗经前期综合症78例小结[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2):34-35.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5.
(本文编辑:董军杰)
韩秀林(1966—),女,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
R711.510.531
A
1002-2619(2014)07-1018-02
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