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拱券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2014-04-02 04:05:56林大岵李雯雯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砖石结构建筑

林大岵 李雯雯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24)

0 引 言

拱券又称券洞、法圈或法券,是一种外形为圆弧状的建筑结构.在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前,凡不适于用木材梁架的大跨度建筑,一般均采用以若干楔形的砖石砌块,沿预定的弧线排列砌筑,棚架成下部较大的空间,这就是砖石拱券.由于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制也略有差异,如古罗马建筑以半圆形拱券为主要特征;哥特式建筑使用的是尖形拱券;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非常丰富,如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作为建筑结构,拱券除了具有良好的垂直承重功能外,还具有明显的扩大空间和装饰美化作用.

1 砖石拱券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起源

在西方建筑史上,拱券技术在古罗马时期曾一度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古罗马建筑最显著的特色与成就,对后世欧洲建筑影响巨大.而在古代中国,由于木构架结构体系一直是建筑的主流,虽然砖石拱券技术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但并没有像在西方建筑中那样被广泛使用.

对于中国古代的砖石拱券技术的渊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本土说,另一种是西来说.前者认为砖石拱券技术是由战国以来的梁板式空心砖墓演变而来;后者认为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受中亚拱顶技术的影响.[2]36显然,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依据来说明古代中国的砖石拱券技术是由西域传入并不可靠,原因有二.第一,如上文所述,汉初楚元王墓室即为拱券结构,而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孰先孰后一目了然;第二,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烧制的“板砖”,空心砖在西周时期出现,至战国晚期开始应用于中原地区的墓葬中,并于西汉时期达到鼎盛.梁板式空心砖墓顶部的大块空心砖往往难以承受来自上部的压力,因此经由了一个“梁板式简支——三角形尖拱——折线拱顶——砖券拱顶”的过程.

2 砖石拱券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发展与应用范围

2.1 砖石拱券在地下建筑中的应用

目前学术研究成果证明,中国最早的砖石拱券技术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墓葬当中.北朝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获水又东经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石为之,高十余丈,广百许步.经十余坟悉结石也.”近年考古人员调查,证实郦道元的记载不虚.[1]36楚元王是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弟刘交,而“上圆下方,累石为之”说明刘交的墓室是一个由拱券技术砌筑而成的石穹窿.西汉中叶以后,砖石拱券技术在墓室营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表现为筒拱和穹窿两种结构.

除了墓葬建筑以外,汉代的砖石拱券技术也应用于排水涵洞的建造.据1957年对汉代长安城直城门和西安门的发掘结果,“其下有高1.4米,宽1.2米与1.6米之巨大排水涵洞,顶部用二层砖券,下用石块砌造.”[3]689这些大约建于汉惠帝时期的排水涵洞跨度并不大,均不超过2米,完全可以采用梁板式的结构,但对于砖石拱券技术的使用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这一建筑结构在承载力方面的认知,以及施工技术的成熟.

2.2 砖石拱券在地上建筑中的应用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对砖石拱券技术的使用经由了一个由地下到地上的发展过程,即由早期的墓室营造过渡到佛塔、桥梁、城门等.

(1)佛塔拱券技术用于地上建筑始于魏晋时期的砖砌佛塔.我国古代的佛塔也经由了一个由木架结构到砖石结构的发展过程,而砖石佛塔对于拱券技术的使用更为广泛,如建于五代时期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不但塔门为砖拱券,塔的内部各层走道也使用了砖拱券.

(2)桥梁在河南新野县北安乐寨村和山东嘉祥县发现的东汉画像砖,以及在山东邹城高李庄汉墓发现的画像石上,都出现了石拱桥的图像.[4]152这些画像砖石上的石拱桥虽然造型简括,但却生动地反映了石拱桥的基本形态,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拱券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建造于隋代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石拱桥,大跨度的弓形拱券使这座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非凡的成就.此外,始建于金代的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也都是拱券技术在桥梁建造方面的著名实例.

(3)城门北宋以前的城门洞多为梯形的木架结构,这与古代主流建筑在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使用都是一致的.但从南宋开始,火药开始在战争中频繁使用,木构架城门便成为军事防御中的薄弱环节,于是更为坚固并且耐火的砖石拱券逐渐得到推广.

(4)宫殿在明代,为了发挥砖石拱券技术的优势,常常建造“无梁殿”用来防火.无梁殿是用来存放皇室档案或佛经的地方,整座建筑不用一根木梁,完全用砖为基本材料,以拱券技术砌筑券洞及穹窿顶.始建于明初的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无梁殿,其寺内木构建筑在后来均毁于战火,只有砖砌的无梁殿至今巍然屹立.

(5)民居此外,砖石拱券结构(也包括土坯拱券结构)在黄土高原的民居——窑洞中使用广泛,地下窑院的进院门、鼓楼、宗祠等有时也使用这种结构.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等因素的影响,晋中、陕西和陇东等窑洞集中的地区,对于拱券结构的使用也有差异,主要体现为筒拱、十字拱、扶壁拱和丁字拱等不同形式.

3 砖石拱券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

关于拱券结构的记载早在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就已出现,清代工部《工程作法》中也有涉及,但与对木构架建筑的论述及记载内容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究其内中原因,不外乎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文化选择的结果.

3.1 中国古代建筑对木构架建筑体系的选择是砖石拱券没有得到更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这种说法与传统文化中的“万物无常”,真正永恒的只有变化这一思想是一致的.而在古代建筑实践中,即使是砖石结构的建筑(如砖塔),也必然按照木构架建筑的样式去设计营造,或是在砖石结构的主体外附加木结构的装饰.而在欧洲,从古希腊神庙到巴洛克教堂,无不是以石构为体系的建筑,这也是西方砖石拱券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因素.

3.2 从汉代开始,“方正”的观念日渐突显,“歪斜”被斥为异数,建筑的结构形式端正起来[5]246

汉代以前,建筑使用三角稳定原理将斜撑作为稳定结构的做法是很普遍的.古人将三角形称作“抵牾”,显然是在指明和贬抑其内在冲突的形态.“方正”观念的出现使得除了无法改变的屋顶之外,其他三角形结构逐渐被摒弃,继而过渡到纯粹且不稳定的矩形结构,并发展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斗拱系统.因为三角形结构是拱券最初始的形态,所以拱券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没有得到更大发展就在情理之中了.

3.3 建筑学家方拥认为,中国式建筑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由于早期的砖石拱券结构主要应用于地下墓室的营造,与死亡意向之间发生联系,“不祥”的意味是显见的,自然也不会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所以后世将其应用于地上建筑中时,也必然不会作为一种主流的结构和技术.

4 小 结

客观地说,中国古代建筑在砖石拱券技术方面的确没有取得欧洲建筑那样的成就,但并不说明我们的祖先缺乏智慧,而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建筑史实说明,文化的选择使得中西方建筑各具特色,并各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参 考 文 献

[1]方拥.试解中国建筑史的几大困惑[J].艺术评论.2007

[2]陈菁.从汉晋墓葬看河西走廊砖拱顶建筑技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方拥.中国建筑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汉德宝.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砖石结构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论结构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商情(2017年17期)2017-06-10 20:41:41
论《日出》的结构
砖石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
砖砌建筑在传统民居四合院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