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梅 王丽红 赵志英 董媛 孙素丽 谢二辰 陈丽雯 李聪捷
婴儿湿疹,中医又称为奶癣、婴儿湿疮等,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通常在1岁内出现[1],以瘙痒及易复发为其主要特点。病因复杂,可能与婴儿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有关,如:牛奶、蛋清、花生、海鲜等;或与婴儿消化功能紊乱及对接触物过敏有关;也可能与个体体质、环境因素有关[2]。皮疹好发于头面部,少数累及躯干、四肢,初起时皮肤干燥发红,之后出现许多密集丘疹,渐为疱疹后逐渐出现渗液、结痂和脱屑。因此对婴儿湿疹的治疗尤为重要。由于婴儿皮肤薄嫩,外洗、外涂、外敷药物应以温和、无刺激为宜。本研究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对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48例0~2岁婴儿湿疹患儿,采用自配中药洗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48例湿疹婴儿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喂养史、环境、家族性过敏史以及患儿发病经过、受累部位、临床分型、治疗过程等。其中男82例,女66例;6个月以内71例,6个月~1岁54例,1~2岁23例,病程10 d~14个月。临床分型:渗出型 68例(45.9%),脂溢型 55例(37.2%),干燥型 25 例(16.9%);其中皮损较大 18例,渗出较多者12例。患儿皮损多分布在面颊部、颈部、耳部、肛周、会阴部及躯干、四肢。以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及鳞屑为主要表现。多为急性、亚急性。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后3 d、1周、2周、3周、4周进行随访。全部患儿均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3]。见表1。
表1 148例湿疹患儿临床分型 例(%)
1.2 中药处方及制法 荆芥、防风、蛇床子、威灵仙放入容器中浸泡30 min后加水5 000 ml,文火煎30 min,去渣取滤液待冷却后加入冰片搅拌混匀备用。
1.3 中药洗浴前准备 (1)中药洗浴室清洁、舒适,室内温度保持26~28℃,湿度50% ~60%。为避免交叉感染,药浴时在洗干净的浴盆套上一次性专用塑料浴套。(2)评估患儿状态:精神、睡眠、饮食等相关情况。患儿喂奶30~60 min后进行药浴。
1.4 中药洗剂使用方法 (1)皮损面积较大者:取药液放入5倍温水(37~40℃)中稀释搅拌混合后,将患儿放入药液中,手托头颈部露于水面上,用患儿专用小毛巾淋液洗浴,15 min/次,1次/d。药浴过程中,专人看护,防止药液灌入耳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呼吸、肤色等。如果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等立即停止。洗后不用清水冲洗,轻轻擦干身上(头面部自然晾干),及时穿好衣服,避免着凉。(2)皮损面积较小者,用温水清洗后,以浸入中药滤液的纱布湿敷患处,每次15 min,每日3次。渗出明显者再用1.5%的硼酸溶液湿敷,待渗液干燥后再外涂少许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商品名:尤卓尔),首次用药均在医院有护士操作并教会家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5 其他辅助治疗
1.5.1 口服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
1.5.2 家长宣教及护理干预:向家长介绍婴儿湿疹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症状等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饮食与患儿发病的关系,特别是鸡蛋、牛羊肉、鱼虾类、花生、奶制品等可疑过敏食品,乳母可暂时回避食用。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选择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避免给患儿过量喂食,注意患儿的消化功能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不要盲目忌口,保证患儿营养需要。嘱咐家长密切观察皮疹变化及患儿全身状况。保持皮肤清洁,但要避免过度洗浴,特别是不用热水、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消毒药水洗澡;给患儿勤剪指甲,避免搔抓。患儿衣被要选择柔软、宽松、纯棉类制品,避免化纤、毛织品衣物直接接触皮肤;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尿布,避免使用一次性尿布或尿裤。患儿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接种[4],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婴儿湿疹极易反复发作,使家长对治疗失去信心。一方面出现不满情绪、一方面担心患儿病情,出现急躁情绪。针对家长不同的心理表现,给予心理疏导,详细介绍疾病特点和已经治愈病例,消除家长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6 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为总体改善≥90%;显效为改善60% ~89%;有效为改善20% ~59%;无效为改善<20%。治愈率加显效率为有效率。
2.1 治疗结果 148例患儿中,患儿皮损消退时间(10.55±3.63)天;痊愈 62 例(41.9%),显效 46 例(31.1%),有效 31 例(20.9%),无效9 例(6.1%),总有效率73.0%。见表2。
表2 148例湿疹患儿治疗情况 例(%)
2.2 不良反应 3例洗浴患处后皮肤发红,均未做特殊处理,未影响治疗。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病因常常难以明确。皮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湿疹临床分三型即渗出型、脂溢型和干燥型。渗出型初发皮疹为对称性分布红斑,后逐渐出现丘疹、水泡,常因摩擦、搔抓导致泡破,形成渗出性糜烂面,继而出现黄色结痂;脂溢型表现为小斑丘疹上附着淡黄色脂性黏液,并可形成痂;干燥型表现为小丘疹上覆盖少量灰白色糠粃样脱屑。婴儿湿疹易反复发作,伴剧烈瘙痒。病儿常烦躁不安、哭闹,影响睡眠和饮食,因此,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选择抗组胺类药物口服以起到镇静作用,减少组胺等介质的释放。瘙痒剧烈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皮损部位出现糜烂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渗液减少、出现结痂时用氧化锌软膏,也可用氢化考的松霜;慢性期用黑豆镏油软膏或糊剂[6]。西医中使用的激素类软膏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易复发,不易为患儿家长接受[7]。
中医学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8]。故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祛风解毒、养血润肤为治则。中药洗剂中荆芥、防风解表疏风、宣毒透疹;威灵仙祛风除湿,透络止疼;蛇床子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冰片清热止痛,抗炎镇静。现代药理研究证实[9]荆芥、防风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能抑制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等过敏物质的释放;蛇床子具有扩张血管、镇痛、抗变态反应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威灵仙具有利水、消肿、抗炎的作用。全方诸药相伍,起到了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润泽肌肤的作用。
因本病多发生于小婴儿,不宜喂服中药,我科根据中医辨证理论使用上述中药组方外用治疗婴儿湿疹,既避免了患儿口服中药,又避免了使用激素药膏所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灵活(即可外敷,又可洗浴),加之系纯中药制剂,长期大面积使用无明显副反应,家长易接受。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护理,特别重视饮食护理,乳母应禁食辛辣凉等刺激性食物,防止脾胃损伤,湿邪内生。总之,对患有湿疹的婴儿进行中药洗浴,并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干预,对患儿的早期康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Hofer MF.A topic dermatitis:the first allergic step in children.Rev Med Suisse Romande,2000,120:263-267.
2 刘瓦力,杨蓓蓓.湿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6.
3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01-607.
4 蔡忠民主编.皮肤性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0.
5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
6 曲梅.四联疗法治疗婴幼儿湿疹30例效果观察.齐鲁医学杂志,2000,15:122.
7 刘桂华.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240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4:232-233.
8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0.
9 刘瓦利.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药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2,3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