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灯通脑胶囊辅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2014-04-02 00:54:00王文富刘诗翔
医学综述 2014年21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偏头痛头痛

王文富,刘诗翔,伍 艳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昆明 650032)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各国统计的患病率有一定的差别,在美国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7.6%,男性为6%[1],中国未见大样本偏头痛患病率调查报道。该病易反复发作,常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目前,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有钙拮抗药尼莫地平或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普奈洛尔等,中成药预防偏头痛发作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1]。丹灯通脑胶囊作为临床常用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同时发现该药在一些合并有头痛的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患者头痛得到缓解。为探讨丹灯通脑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丹灯通脑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38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国际头痛协会2004年修订的偏头痛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排除颅内病变。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药品或酒精成瘾、孕产妇及哺乳期患者以及患有明显焦虑患者。将其按用药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65例,男24例、女41例,年龄16~69(38.4±5.2)岁,病程6个月至35年,平均(10.2±4.3)年,发作次数≥2次/月,平均每月(3.2±0.9)次;先兆型偏头痛15例,无先兆型50例。轻度头痛24例,中度32例,重度9例。联合治疗组73例,男27例、女46例,年龄17~70(37.6±4.8)岁,病程6个月至37年,平均(10.1±4.6)年,发作次数≥2次/月,平均每月(3.1±1.4)次。其中先兆型偏头痛19例,无先兆型54例;轻度28例,中度33例,重度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头痛分型、头痛程度及头痛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学会2004年修订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并根据头痛程度分为:轻度(头痛不影响日常活动)、中度(头痛影响日常生活,但不需卧床休息)、重度(头痛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须卧床休息)3个级别。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 mg×20粒,生产批号:20110912),每晚1次,每次5 mg;治疗组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每晚1次,每次5 mg,同时口服丹灯通脑胶囊(云南施普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0.55 mg×36粒,生产批号:20110806)每日3次,每次4粒。疗程均为4周。

1.4观察方法 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方式,剔除未完成服药、头痛记录不完善者和未能完成随访者。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5疗效指标 随访3个月,3个月内头痛未发作者为痊愈;3个月内发作次数减少>50%,且头痛减轻者或不变者为有效;发作次数增多或减少<50%,或头痛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单一治疗组3例中途退出试验,4例未完成随访,58例完成研究,联合治疗组2例中途退出试验,2例未完成随访,69例完成研究。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头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治疗前相比,头痛次数均有所降低,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次数对比 (次)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单一治疗组为62.0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66,P<0.05)(表2)。

表2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不良反应 单一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口干、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9%;联合治疗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嗜睡3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

3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血管、神经、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4]。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急性期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①非甾体消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对大多数不太严重的头痛止痛效果肯定,对严重头痛效果差。②偏头痛特异性药物,包括麦角类和曲坦类,该类药物对严重偏头痛效果较好,而对其他病因所导致的头痛无效或效果很差。偏头痛的预防治疗主要用于发作频繁或程度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者。常用药物有氟桂利嗪、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如丙戊酸及托吡酯)、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中药对偏头痛的疗效并未得到普遍认可[2]。

本研究以丹灯通脑胶囊作为辅助药物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进行了探讨。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头痛发作次数均有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情况明显高于单一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比单一治疗组高。对照组有4例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6例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未作特殊处理,未导致治疗中断。本研究提示丹灯通脑辅助预防偏头痛发作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加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预防效果,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其单独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如何,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可能与氟桂利嗪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预防小动脉痉挛、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有关[5]。丹灯通脑软胶囊由丹参、灯盏细辛、川芎、葛根组成。其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功效,灯盏细辛有疏风散寒作用,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葛根有祛风滋阴的功效。药理研究显示,灯盏细辛中的挥发油有镇静、止痛效果;葛根含异黄酮类成分大豆黄素,能扩张血管、增加脑供血;川芎中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丹参中丹参酮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6]。丹灯通脑辅助防治偏头痛可能与其祛风止痛、调节脑血管功能有关。

[1] 郭芮兵,刘新峰译.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及影响[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4,12(5):321-326.

[2] 李焰生.偏头痛的合理用药[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6):495-497.

[3] 于生元.最新偏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4):1-3.

[4] 李东升,籍彦生,雷国亮,等.偏头痛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2):211-212.

[5] 陶茵,沈天寒.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青春期青少年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1):90-91.

[6] 李辰佳.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392-393.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偏头痛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痛应该灸哪里?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头痛与口疾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远离头痛的困扰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38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1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