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定光,中山市教育局调研员,长期从事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层面的命题,而是发展战略层面的命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它放到一个宏观的视野和纵观的视角来思考。本文就如何构建中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中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09-03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有如下精辟的阐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话虽不多,却让笔者深思,越想越有内涵,感觉好像是专门针对中山职业教育而写似的。中山职业教育很有基础,按广东省和省教育厅领导的评述,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但我们的欠缺也是比较突出的,比如:中山职业教育体系还未真正构建起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虽取得一定成绩,曾被省政府、省教育厅推介,但远未到“深化”和“融合”程度;市内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决定》所提出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何构建中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有如下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笔者认为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层面的命题,而是发展战略层面的命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它放到一个宏观的视野和纵观的视角来思考。
一、构建中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分析
(一)当地教育体系大背景
职业教育只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离开当地教育体系的构建去谈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离开了它赖以依存和发展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决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强调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山市已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评估验收,成绩有目共睹,但真正意义的教育体系尚未构成。在硬件建设上有两个板块相对较弱:幼儿教育、职业教育,还需协调发展。比如就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重视度来比,还有一定距离。职业学校面临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国家对中职学生免费政策的影响,导致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短缺;二是中山市分级办学体制的缺陷,导致镇区不愿意投入办好当地的职业学校;三是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在中山市依然存在,如有些部门领导就因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导致市镇财政压力而提出要将中职学校改为普通高中实例出现。
公平对待与差异化办学的要求应纳入政府的统筹计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职业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因此,没有区域健康的现代教育体系,就没有区域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当地社会经济大背景
在教育体系的五大板块中,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密切相关的。这是它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所决定的。当前中山市有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电信、灯饰光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居家具、精细化工、特色食品等10大产业集群,如何紧贴这些产业需求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山市职业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离开产业的需求与支撑,职教体系的构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经济全球化大背景
中国正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附着在产业链上的岗位链也在全球各经济体之间进行新的配置。因此,培养具有国际化通用标准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能不考虑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本刊特稿·关于构建中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二、中山市应该构建怎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适应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着力构建普教与职教相沟通、中职与高职相衔接、职教与成教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如何构建中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可采用三项措施:健体“一指禅”,打通“三条经脉”,“金龙五爪”齐出手:
(一)健体“一指禅”
“一指禅”讲究内劲,强调内功的修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样如此,重点工作应是加强内涵建设和基础建设。
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当前应着重抓职业院校的“三基”建设:基本场室、基本设备、基本师资。重中之重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着力破解企业能工巧匠和优秀专业教师难引入的难题。现行的准入、考试、管理制度和政策,对引入和留住这类人才极其不利,而这类人才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至关重要。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全面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将专业教师队伍打造成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技能技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
(二)打通“三条经脉”
一是中职与高职相衔接。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革命。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广东省近年来进行了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改革实验,通过“3+证书”高考,“3+2”、“五年一贯制”等方式,使中职毕业生入读高职院校深造成为可能。但这衔接贯通目前还没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中职生到了高职,出路就截止了,没有本科、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就读晋升空间。况且省教育厅规定,每年中职毕业生入读高职院校的比例不能超过毕业生总量的5%,导致高职院校招收大量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而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仅通过三年时间将毫无技能基础的普高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是难以实现的目标。中山市有2所市属高职院校、11所中职学校,有很好的互相衔接的条件和基础。作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中山市可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摸准某些框架找出其突破口先行突破,通过本市院校的改革实践,影响和推动国家和省顶层设计的完善进程。
二是职教与成教并举。这是中山市职教人的一个创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沙溪理工学校就开创了依托职业学校开展镇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实施一间校园、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职教与成教结合、长班与短班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立交桥”办学模式,被称为“广东省职业教育三大办学模式”之一,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到校主持成果推介会向全省推广。当前在全国全面实施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和总趋势下,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如何更有效地为当地“五种人”(退伍军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培训服务,促进其就业或再就业乃至提高国民素质,探索新形势下职教与成教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已成为中山市职教人的要务,这也是中山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工程之一。
三是普教与职教相沟通。这是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教育改革的要求。当前全国大体是这样一种状况:初中毕业生分流到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分流到高职院校后就断流了,没有形成中职可反流普高、高职可反流普通高校的“回路”。要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可成才、处处能成才的愿景目标,需要构筑一个四通八达的人才培育网络体系。德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已作出成功范例,如何结合本国实际,构建一个充满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国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三)“金龙五爪”齐出手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如“金龙五爪”齐出手,多指并举,多管齐下。
一是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抓“三个保障”和“一个强化”上:
①制度保障。建立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发改、教育、人社、经信、财政等部门参与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全市职教工作进行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统筹和政策统筹;定期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②政策保障。制定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推动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文件。杭州市为推进校企合作,由市政府出台《促进校企合作若干意见》,相关部门制定系列配套“实施办法”,包括:学校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学生实习、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性实习等指导意见。此举被誉为“杭州新政”。为确保上述系列文件政策实施,该市财政预算专列1.2亿元作保障。杭州市的做法,可资中山市借鉴。
③经费保障。建立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与当地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确保市、镇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常态化,以确保职业院校基本的运作经费和必需的发展经费;落实国家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等政策,确保资金到位,专款专用;建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的新机制。
④强化教育督导。强化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督政职能,加强对镇级政府履行办好当地职业教育责任的督查和考核,建立对地方政府的奖励、问责机制。
二是加强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克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院校建设和办学不够重视的偏向,借鉴杭州市的经验,着力营造一个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关注和悉心扶持职业院校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中山市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职业院校,除了加强自身的基础能力建设之外,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探索“两个模式”: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中共中央《决定》所指出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山市职业院校发展阶段中克服自身缺陷,达到自我完善的客观需求。
四是提升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动作用。
向行业企业要标准,是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完善专业建设,培养适销对路有用人才的捷径。只有让行业企业融合到职业院校的整个办学过程当中,才能保证整条人才培养链每一个出口的人都是合格、适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证明,宁波市出台了《校企合作办学条例》,杭州市出台了《促进校企合作若干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双赢。我市宜尽快制定促进产教合作相关文件政策,调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提升企业的主动性,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间长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着力推进本市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
五是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
国际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元素。中山市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作过有益的探索:中山职业技术院和火炬职业技术院与欧美澳某些职业院校建立了联系,启动了某些合作项目。沙溪理工学校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和省政府主办的广东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粤港澳服装业论坛,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为促进国际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中山市应积极开展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系统研究,为合作办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文件政策,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到境外与同行合作,开辟职教资源,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培训育人工作,一方面创造条件吸引国外职教机构或项目,进入中山市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