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李维定
摘 要: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班主任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风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从三个方面谈出“风雨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并能积极有效地排解挫折。
关键词:主题班会;集体辅导;个别教育
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很少经历困苦生活磨炼和挫折。的确国强民富,为他们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值得庆幸。但若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特高,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旦踏入社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不知所措了。
本着“人性化”的要求,现在教育界极力推崇“阳光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为了避免给成绩差的学生增加心理伤害,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一个对成绩排名都不能承受的人,能够面对日后的生存淘汰吗?这样的“人性化”是不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搞“风雨教育”就缺乏人性了。殊不知“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而培养意志品质的方式很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挫折教育。”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必须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而机遇和成就总是会垂青于那些经得起挫折,不甘失败,对奋斗目标百折不挠的追求者。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兴起。
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的主要操作者,应重视对学生的“风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确对待挫折,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一些方法,学会自我调控,并能积极有效地排解挫折。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实施“风雨教育”呢?
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情绪往往很低落,总认为自己是最可怜的人。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方面的感受会更强。在班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向他们介绍一些英雄人物勇于面对挫折的事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述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贝多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特,中国古代的屈原、孙膑、司马迁等,榜样的诱导使学生感受到:大凡杰出人物在其成功的背后,都曾品尝过无数挫折和失败的苦痛,甚至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耻辱。
挫折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学生报告说自己由于口吃被其他同学起了一个“结巴子”的绰号,心里上很难受。我对这位学生说:你是不是真的口吃?他点点头。我接下去说,这就对了,不是同学叫错了,而是这些同学没有礼貌,你要面对口吃的现实,纠正口吃的毛病。他们越是叫你“结巴子”,你越是要下大力气改掉这个毛病。此后这位学生别人叫他“结巴子”时,不但不再生气,反而对嘲笑他的同学说:“你说得对,请你帮助我矫正好吗?”结果,这些学生不再嘲笑他,反而对他格外爱护,说话口吃时会有学生友好地提醒他。现在这位学生敢于在人面前大胆讲话了,上课也敢于发言了。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学生即使受点挫折,也会很快将痛苦忘掉,并转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
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开展“寻找优点”活动,培养自信心。由学生本人找自己的优点,再由其他同学帮着找,尽可能找出更多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会找出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
开展“模拟咨询”活动,培养承挫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苦恼写在纸上,收集后让每位学生扮演心理医生,随机抽取一张,帮助排忧解难。在帮助他人解除烦恼的过程中,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开展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学生自卑、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其结果设立心理档案。日后可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教育。
巧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当学生遇到挫折而产生自卑心理时,往往会特别需要师长的激励。因此,要巧妙地用上恰当的激励话语,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如对一些在某项竞赛中因某些原因而失利的学生,我总是跟他们说声“你以后能行”之类的激励话语,失败了的学生的心情很快就会轻松起来了,变成“反败为胜”的动力。
辅以适当的惩戒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差错或过失是正常的,教师理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错失,以正面疏导和积极鼓励为主。但鉴于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能力不够强,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实施惩戒教育也就显得必要。采取何种惩戒方式,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应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避免伤及学生心灵。尊重学生,让学生能真切感悟到教师的真情和爱心。通过适当适度的惩戒教育,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挫折体验,深刻认识自己的过错,进而有所进步。
“风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渗入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正视挫折的勇气教育,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克服挫折的行为教育,挑战挫折的实力教育。“风雨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化,教师要以饱满的爱和热情作为教育的链条,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以真诚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自觉自愿地在教师纠正自己过错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收获体验、收获成长!
(作者单位 湖北省监利县黄歇中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