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燕
在古诗中也蕴含了很多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古诗中的美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到古诗中包含的美在哪里。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入选到小学教材中的古诗,都是名家名篇,学生通过对古诗中意境的体会,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文字运用的美。古诗具有短小精悍,容易记忆,朗朗上口的特点,通过对古诗的识记,可以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对所学古诗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古诗的教学,我进行了古诗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进行的学习是他们作为一个个体进行的行为。在古诗教学中,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也属于个体行为,是个体的情感和认识自主体验的过程。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的古诗内容进行自我加工,从已有知识中提取有利于理解古诗的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最终对新知识获得掌握的过程。所以,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进行小学古诗鉴赏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古诗进行自主理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其实,我们在阅读中,也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倾诉出来,只有通过倾诉、交流,才能使自己的理解水平得到提高。小学生在进行古诗学习时,教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在理解古诗过程中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在对学习的学科感兴趣时,他们就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去探索知识,吸取知识中的能量。在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状态,激发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激情中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只有对知识进行主动研究、探索,才能在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和进步。
二、课题操作策略
1.在古诗学习中,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对诗句中的字词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在读中把握古诗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进行古诗讲解时,不用每个词、每一句都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进行对古诗的体会和学习。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示范阅读来感受到古诗中描写的意境,让学生在脑海中把古诗想象成一幅画,通过感受画中的美来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中用的文字很少,但是包含的意境却很宽广,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通过对古诗意境的体会,感受到作者在进行古诗创作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古诗学习。在不断地朗读和体会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水平会大大提高。
同时,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对古诗有初步了解,然后组织学生对古诗中描写的意境和情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吸取了他人良好的建议,对古诗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而且,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古诗,教学古诗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把握,培养学生宽广的思维模式,同时在进行学习古诗时,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课题反思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是个难点。大部分教师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最后进行背诵的模式进行。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古诗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理解不了古诗的含义,所以仍然会出现教师把古诗的意思完整地讲述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课程改革之后,教师要改变主动灌输的观念,让学生自主体会,让他们多读,在读中体会古诗的意境,在读中感受古诗蕴含的深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把教师从课堂灌输的劳累中解脱出来,又体现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在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体会了古诗的内涵,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美。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样的阅读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过多对材料进行朗读、分析,学生就能有所收获。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