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 以小见大

2014-04-01 05:28张学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伟人周总理老奶奶

张学军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自公映以来,引来好评如潮,赞誉一片,这确实是一部深入人心,感人至深的影片,它触动了每个观众的心弦,让人观罢有所思,有所得,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细数陈力导演的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城市戏、农村戏、伟人戏、平民戏、儿童戏……有的宏大厚重;有的清新婉约;有的轻松风趣,几乎是部部出彩,广受好评。这一次,这位久负盛名的女导演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捕捉,细腻表达,将周恩来总理在邯郸伯延四个昼夜调研农村大食堂的经历搬上银幕,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叙事风格朴素自然、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让观众再次感受到周总理胸怀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的一代伟人的崇高形象。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首先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摒弃杜撰、编造。虽然这部电影在题材上占有优势,因为以20世纪60年代国内自然灾害为表现内容的影视剧从未有过,这是第一次,但创作拍摄难度也显而易见。这么宏大的主题如何表现?而且以往表现领袖人物的影视作品也不少,加之四个昼夜毕竟时间短暂,能发生多少故事,创作难度其实很大。据了解,周总理当时在伯延调研农村大食堂时,竟召开了七次座谈会。作为导演,大家都知道会议戏难拍,既难拍出花样,又容易显得枯燥、说教,为观众所诟病。不过反之思考,既然能引发总理七次开会,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更说明了这里有戏、有故事。聪明的导演,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着力在配角人物上进行了大胆地虚构和创作,在细节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艺术加工,片中许多情节至今想来都十分生动。譬如:周总理与老奶奶亲切聊天、唱落子戏,含泪吃下老奶奶卖了寿材换来面粉做的拽面,愿意收养二廷的孩子为他减轻生活负担等等情节,都是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可是由于编剧、导演处理得好,这些情节显得非常真实生动。大时代在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里得到印证,影片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此外,影片将政治人物的大格局转换到历史的小切面,将重大事件的史诗呈现转换为鲜知秘闻的巧妙揭示,体现出导演“以小见大”的巧妙构思。回顾周总理的一生,堪称波澜壮阔、非同寻常。他赴法求学、参加革命、指挥作战、团结民主人士,出席国际会议,可书写的事件很多,影片的编导硬是选取了一个很小的角度、一个全新的角度,将一代伟人的平民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而且影片只是将20世纪60年代国内自然灾害作为大的时代背景,并没有直接表现灾难与饥饿,而是巧妙地围绕真实与谎言角力,一边是领袖,一边是百姓;一边细致入微,体察民情,探寻真相,一边拼命掩饰,不给国家添乱,为总理分忧,于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在此碰撞、汇聚,好戏频生。编导依然从小处着眼,影片中处处都是小的细节:周总理眼看一桌丰盛的饭菜退出门槛的脚,周总理和邓大姐吃着老奶奶做的拽面百感交集,然后悄悄付钱为她赎回寿材,还用不多的个人积蓄为乡亲们买药、送药。邓大姐为总理配的升高度数的老花镜,还有写满小字的本子,从这些细节里,我们看到的分明是领袖的伟大,人民的可爱,领袖的可敬,人民的可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演员的表演朴素自然,很是感人。孙维民老师在表演上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追求神似,他时而严肃,时而微笑,时而忧心,时而伤感,他一举手,一投足,都牵动着观众的情绪,将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刻画得真实生动、跃然于银幕之上。尤其是雨夜,他在闪电中看着乡亲们抢救秧苗,雨水和泪水交集,此情此景,让人为之动容。除此之外,无论是何伟扮演的村长、柏青扮演的老奶奶、储智博扮演的二廷、牛犇扮演的老支书、陈创扮演的刺头、王劲松扮演的教师,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那些群众演员,我想一定是当地的老乡,动情之处,分明也能看到他们眼中的泪光,这便是这部戏的感人之处,更是这部戏的成功之处。

更值得人深思的是,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巧妙地与当前国家所倡导的清廉反腐、权力制约、实事求是讲真话的时代之风相呼应,对接了今日社会,给人启迪,意义深远。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伟人周总理老奶奶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热心肠的老奶奶
木瓜老奶奶的云
卑微的伟人
伟人出东方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