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林
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业发展
●李儒林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引发了人们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了现代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是解决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中国心理咨询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机构设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行业的管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体系,促进心理咨询业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心理幸福感。
精神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业
精神是精、气、神的总称,通常说的精神主要指人的生命体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如精神饱满、精神萎靡、精神欠佳等。《辞海》中写道:“精神是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和良心等。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念、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方面①。”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于精神的探讨不是在“精神”这个术语下展开的,而是在心、性、情、欲、知、意、行、理、道等范畴中进行的②。然而,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在西方,人们一开始就从探讨灵魂开始的。Psychology的希腊语词根(psyche)的意思是心灵或精神,因此也将心理和精神等同起来,不难理解其对人的精神视作为人的心理。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人们在认识和使用这两个词时有所不同,且在不同领域涵义也不尽相同③。
心理障碍(psych0l0gical disorder)是指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包括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社会行为、婚姻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可见心理障碍是我们一般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按照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心理问题(psychol0gical pmblems),再严重并达到诊断意义的则命名为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和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s)。而精神障碍(mentaJ dis0rders)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④。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双方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改变,最终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体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第一,身体和情绪十分协调;第二,适应环境,并且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第三,具有幸福感;第四,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⑤。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总体上,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⑥。2004年有学者用SCL-90量表,采用随机抽样对1024名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11.9%,低分者占79.6%,有心理疾病者占8.5%⑦;2000—2006年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存有心理问题者约有10 %~30%,其中神经症患病可能达到3%~4%⑧⑨。2005年有学者对28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高达33%,某些特定教师群体如高校的女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⑩。谭刚强和杨艾祥对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在企业家中,有59.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6.78%的被调查者有较明显的心理障碍,有5.78%的被调查者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在被调查者中青年企业家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11)。2009年有研究者采用国内修订MBI-GS针对警察进行调查,发现警察的情绪衰竭水平严重(12)。
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在2009年的统计中,发现中国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人口总数超过1亿。在中国,神经和精神疾病已排在疾病负担的第一位,其占20.8%,而全球则是14.1%。(13)有专家预言,精神疾病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这种现状必将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2007年天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与1998年的调查比较显示,人们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在精神无力、食欲差、情绪抑郁、价值感低等各个指标都有上升的趋势,而且由此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与困扰。
心理障碍是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大家开始关注自我内心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发展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如食品安全、教育、就业压力和老年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更容易体验到危机、焦虑、挫折、沮丧、逃避、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1.抑郁。抑郁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不容易发觉的心理障碍(14)。日常生活中经常将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兴趣较低,缺乏活力,不愿意社交,对工作、生活缺乏信心等问题理解为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从而疏忽大意,最终将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预测,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大约12.5%~48%的人会受到某种心理疾病的侵扰,其中仅仅有33%的人得到治疗。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精神致残的首要因素,世界上大约有12亿人遭遇抑郁症,其中有100万人自杀。有关调查中预测在未来的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并且世界上有1/4的儿童和青少年将遭遇精神障碍问题(15)。
现代人承受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如教育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等,无论是学生还是各个职业领域的人群,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不适应。有关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只是简单延续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屡屡受挫,因此缺乏勇气和自信寻找工作,从而产生社会逃避(16),成为啃老一族。有关现代女性从政者的心理障碍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观念和家庭角色影响着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估量,沉淀为女性的一种深层的自卑意识(17),并且在2008年—2010年长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3124例患者中发现,女性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8)。2003年,有研究者对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59.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5.78%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中青年企业家更为突出(19)。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21)。
2.焦虑。焦虑是因受到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同时焦虑也不一定由现实存在的威胁或危险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本科生想通过考研来为今后就业寻求更好的出路。据有关调查表明,2010年的研究生考试大约有140万人参加了考试,比2009年增长13%,而招生规模与上一年大致持平,造成大多数毕业生不但落榜,又错过了寻找工作的最佳时间,这样的生存压力让许多学生认为未来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这种无控制感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情绪表现是焦虑。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52%(20)。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1)。2010年有研究者对炼油企业职工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中发现,员工的焦虑分数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
3.职业倦怠。职业倦怠(22)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表现为个体在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失去了工作热情。玩世不恭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麻木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个人成就感缺乏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价值及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无能。
有研究者在2009年对现代人职业倦怠研究中发现(23)(24)(25),医护人员、警察和炼油企业职工在情绪衰竭项目上分值相对较高,容易出现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情绪上缺乏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和悲观。李兆良(26)等人在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查分析研究中显示,聘任压力是造成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2004(27)年蒋奖等对银行人员的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发现,工作倦怠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倦怠使个体异常疲劳、体力透支、头晕和身体某些部位疼痛。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咨询才真正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且各地方发展步伐不同,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一门热门学科。很多学者和临床心理学家对心理咨询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但其操作程序缺乏科学依据,从而使其咨询目标、咨询机构、咨询师的要求和培训模式不太清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机构较少,发展不均衡,设置不符合规范。2001年8月国家出台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行办法》,2002年首批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这一标准的考核,试行两年后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经过修改于2004年正式出台,而这一时段是全国社会心理咨询业发展最为迅速时期,但是各地方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北京、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机构成立数量是较多的,而西北地区的机构成立数量则非常少;大中城市的心理咨询业较多,农村的机构成立较少;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女性较多,差不多接近男性的2倍(28)。从机构设立现状来看,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正规机构成立数量和质量上普遍较低,一些机构从功利主义出发,私自开设心理门诊,设定收费标准,没有严格地制定咨询程序,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医学或心理学学科背景,只是经过短期培训。从上海市2004年的一项调查看:没登记的机构占总数的60%;69%的机构在基本硬件条件方面仅达到1项或2项要求;近一半机构每周心理咨询的时间在1天或1天以下,硬件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着心理咨询业的生存和发展(29)。
从学校心理机构的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很多学校被要求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但这些机构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心理咨询业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甚至某些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咨询室和咨询师,机构存在只是应付检查需要,因此机构设置大多数不符合规范。
2.人员缺乏规范、系统、扎实的教育培训。2001年8月,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规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方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但是从考试内容来看,大多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际操作非常少,只要能记住就可以通过考试;从考试通过率来看,不少机构只认钱,只要交钱肯定过,很多高校学生为了能使自己毕业增加一些竞争力,大批参加此类考试;从培训时间来看,欧美国家要求的不少于2000小时的培训时间,而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大部分都是短期的,接受半年以下的培训有1/3左右的人,接受一年以上的有一半左右的人,还有一小部分人从未接受过培训,仅仅是考试通过了;从从业人员的背景看,部分从业人员人格品质还存有许多问题,取得资格前,并没有严格对其进行考查,且部分人员没有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背景,但也能通过考试取得咨询师资格;从督察机制来看,有关机构组织完考试、发完资格证后,就一劳永逸,对后期却疏于管理和监督,仅仅只有少数人有继续教育学习机会,且没有为每一个咨询师建立个人档案。相比较,国外对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的评估包括督导反馈、资格认证以及对将来胜任能力评估的展望(30)。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曾指出:“面对低投入、高回报、低经济风险的心理咨询行业,很多缺乏必要心理学素质的人已迈入了这个专业性极强、专业风险高的行业门槛,而这种‘闯入’恰恰是极度危险的。”(31)
3.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化。2004年马加爵事件之后,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由于参与咨询人员大多是曾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认为两者都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没有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为目标,而思想工作是为了明确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另外,心理咨询运用的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干预,以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政治理论为基础,以讲解政治观点为基本方法,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将两者混为一谈,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为思想问题,并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对待处理,影响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诸多误解。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关系,若有多层关系,并不能完成一个良好的咨询,有悖心理咨询的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引发了人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了现代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是解决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感更强。心理咨询起源于西方,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晚,无数心理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心理咨询技术和理念基础上,根据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中西方人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加工和改造,努力探索“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但目前心理咨询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远未达到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水平,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咨询行业的管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治疗体制,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心理幸福感。
(课题基金来源:2011年南充市社科联)
注释: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②吴元梁等.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4
④郝伟主编.精神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⑤章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
⑥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7)
⑦廖全明.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7(5)
⑧宋德如.高等师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0.14(2)
⑨刘欣,高嘉.新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
嘉兴民营快递企业的快递队伍流动性大,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薄弱,圆通也不例外。快递员群体是一个工作繁重、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很多客户不理解、不尊重,甚至很多恶意投诉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压力。
⑩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19(4)
(11)谭刚强,杨艾祥.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调查[J].西部人,2003,4(8):
(12)李儒林.警察职业倦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
(13)倪子君.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分析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04.5
(14)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15)Mental Illness and Disability,by Dr Natahe Fraser,Asia-Australia Mental Health[EB/OL].http://www.aamh.edu.au/data/assets/pdf_file/0009/12222
(16)丁慧宁.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矫正[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
(17)魏成菊.女性从政的心理障碍及对策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
(18)张萍,毕晓莹,陆铮,管阳太.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6(14)1837-1838
(19)谭刚强,杨艾祥.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调查[J].西部人,2003.4(8)
(20)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
(21)俞国良.健康从幼儿的心灵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4.11-26
(22)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
(23)李儒林.警察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
(24)李儒林.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
(25)李儒林.炼油企业职工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
(26)李兆良,高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
(27)蒋奖,张西超,许燕.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
(28)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博士论文),2010
(29)王维玲.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现状和发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
(30)向慧,张亚林,陶嵘.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研究概况.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
(31)夏雁军.对目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思考.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责编:若佳)
C912.6
A
1004-4914(2014)01-038-03